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這樣的過年方式,99%的人都慕了

2024-02-12旅遊

△ (圖/視覺中國)


逃離春節,

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

李斌有很多年不在北京過春節了,但他也不跟風去人滿為患的所謂的旅遊目的地城市,他說自己可能有點「社恐」,也可能是身在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與人打交道常常心浮氣躁,於是,在春節這個最熱鬧的節日,他反而想讓自己過得清凈一些。


清凈,在李斌看來,不是無聲無息,而是真正能夠沈下心,循著自己的內心生活幾天。


李斌說,小時候特別喜歡看【動物世界】,趙忠祥的經典配音所配的畫面,就是非洲草原上的動物。它們全年都在遷徙,並在這個過程中繁衍幼崽,生命才得以生生不息。


△ 2019年7月9日,肯雅。遊客乘車遊覽納庫魯湖國家公園。(圖/視覺中國)

【動物世界】讓李斌開始對自然、對動物產生極大的探索欲,同時,非洲草原的動物大遷徙也深深震撼著他的心。「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一種極大的震動,關於生存、關於生死、關於生命的震動。」在幼小的他看來,親眼一睹動物大遷徙無疑是一場對生命的「朝聖」。


直到2017年的春節,李斌終於踏入了真正的「動物世界」。


農歷新年前一周,李斌與幾位曾經的「驢友」一起抵達了坦桑尼亞乞力馬紮羅國際機場,因為此前從未涉足過非洲大陸,所以他們提前預訂了旅行社。按照旅行社給出的行程,之後的旅途,他們會前往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和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育區,這是此次行程最重要的部份。


在馬賽語中,「塞倫蓋蒂」意為「無邊的平原」,是坦桑尼亞最負盛名的國家公園。它與肯雅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一起跨越兩國,形成了非洲大陸令人嘆為觀止的動物天堂。這其中,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的面積比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大10倍,李斌聽旅行社導遊介紹,這裏生活著300多萬只大型哺乳動物。


每年10月,塞倫蓋蒂迎來雨季,未來幾個月內,充沛的雨水都將滋養著這片30000平方公裏的東非大草原。逐水草而居的動物——角馬和斑馬,開始從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向南遷徙,穿越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最終抵達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育區。導遊告訴李斌一行人,一年之中,在東非大草原,動物一直在呈順時針遷徙,僅在坦桑尼亞就有10個月的時間可以看到動物大遷徙的盛況。


△ 2013年5月2日,坦桑尼亞。塞倫蓋蒂大草原上遷徙的斑馬。(圖/視覺中國)

李斌說,他不喜歡旅行社用「遊獵」這樣的說法去定義行程,動物才是這裏真正的主人,而人類是在造訪它們的領地。在塞倫蓋蒂,成群結隊的角馬和斑馬穿過草原,這裏豐茂的綠草把它們餵養得膘肥體壯。李斌一行人坐在車上,跟隨一段便又停下,「每個人都準備了‘長槍短炮’,從各個角度對著動物拍,可能是保持了一種安全距離吧,沒有打擾它們遷徙」。李斌說,挺難用詞語形容那個場面,似乎「壯觀」也顯得分量不夠。


導遊兼精靈向李斌一行人介紹,這支大遷徙的隊伍大約由130萬只角馬、30萬只斑馬、20萬只瞪羚、1萬多只大羚羊組成。同時,在塞倫蓋蒂也聚集了非洲獅、非洲象、黑犀牛、非洲豹和非洲水牛,它們就是大名鼎鼎的「非洲五霸」。它們同時出現在一地就是奇觀,召喚它們的理由只有獵物。

肉食性動物冷峻的眼神、隨時出擊的潛伏,都能讓李斌瞬間渾身一緊、汗毛直豎。這些肉食性動物有獅子、獵豹、鬣狗等,處於食物鏈頂端,它們才是統治者,用速度與力量在大草原上上演著一輪又一輪的生死對決。落入捕食者之口的角馬或斑馬,幾乎所有的掙紮都是無效的。一只獅子啃食完獵物,滿嘴鮮紅,轉身而去。在這裏,李斌看到了最為真實的、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李斌一行人駕駛汽車進入了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育區,這是一片高原火山地帶,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仿佛鑲嵌在東非大裂谷之上,汽車沿著陡峭的山體行駛,李斌從來沒有過距離火山如此之近。之後,峰回路轉,廣袤的平原出現在李斌眼前,幾經周折,汽車前行又上行,整個行車路線讓李斌完全喪失了方向感。


他們是帶著尋找黑犀牛的強烈願望來的。出發前,導遊兼精靈一再給他們打「預防針」——與普通犀牛相比,黑犀牛沒有那麽容易遇到。李斌一行人兜兜轉轉了三個小時,遇到了迪克迪克羚羊和疣豬,還是沒能一睹黑犀牛的真容。李斌說,正在他們悻悻而歸時,聽到導遊喊了一聲「快看!」,一群人循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了一個龐大而笨拙的身影,通體灰色,頭上凸起兩只縱角,正搖搖晃晃地穿過行車道。「我什麽都沒想,本能地拿起相機‘哢嚓哢嚓’一頓拍照。」李斌說,他們不想打擾到黑犀牛,就沒有要求司機開車接近它。

△ (圖/unsplash)

「可能還是有點遺憾吧,拍照距離遠,焦距也沒來得及調,最終照片中的黑犀牛就是一個灰色的影。」李斌說,如果有下一次,他還是選擇不打擾,畢竟屬於動物的真正家園已經不多了。


在此次行程中,李斌看到了最為溫情的一幕。恩都圖是塞倫蓋蒂與恩戈羅恩戈羅的交界地帶,到達這裏後,李斌看到了大批動物在這裏短暫休憩,繁衍後代。有資料顯示,每年2—3月,都有50萬只角馬媽媽在這裏生下它們的孩子。


這是一個可以近距離觀察的場景。當然,除了好奇的人類遊客,獅子、鬣狗、豹子也早已遠遠地環伺四周,伺機而動。李斌回憶說,角馬媽媽會默默註視著幼崽,這些幼崽跌跌撞撞地練習站立,它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站立,然後開始跟著媽媽不停奔跑。「‘舐犢情深’在角馬媽媽這裏透過一種近似殘酷的方式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它們還來不及因為新生命的誕生而喜悅,就必須教給孩子最重要的一課——只有學會奔跑才能活下去。」李斌說,那些跑起來的角馬幼崽,甚至連胎毛都還沒有幹透。


當李斌再次回到城市,他越發想念在草原上露營的夜晚:「當時覺得這個活動安排非常有商業化的嫌疑,但一回到車水馬龍之中,才知道我究竟有多想把自己永久地留在廣闊的天地間。」李斌說,那是一種可以進入忘我的情境,就像時間,流走了就真的失去了。


他分享了當時在露營地寫下的一段話,那一晚,熱血在周身翻滾,李斌久久無法入眠——


「非洲是孕育生命的源頭,生命永遠是這片大陸的母題。它們奮力移動著、奔跑著,詮釋著對生命的敬畏與對族群繁衍的渴望,正如人類也曾從這片古老而廣袤的大地上出走,在這個蔚藍色的星球上四散各地,繁衍生息,最終成就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家園。數以萬計的角馬和斑馬浩浩蕩蕩,追隨著豐沛的雨水和豐盈的嫩草長途遷徙,其中要歷經千難萬險,既要躲避肉食性動物的追捕和獵殺,又要提防馬拉河暗流湧動的河水。整個遷徙過程危機四伏又暗流湧動。滾滾而來的蹄聲和漫天飛揚的塵土,都讓人覺得此生見證一場生命的遷徙,不虛此行。」(文——魏言)


海外唐人街:

最成功的春節文化輸出

2024年甫一開年,來自廣東潮州的90後小灰,便在曼谷唐人街感受到濃郁的龍年春節氛圍。


△ 2022年2月2日,加拿大著名旅遊最點尼亞加拉大瀑布用燈光點亮「中國紅」,慶祝春節。(圖/余瑞冬/中新社)

曼谷唐人街處在泰國首都市區的西部,既是當地最繁華的商業區之一,其熱鬧、聞名程度也在東南亞各地唐人街中名列前茅。這裏的三聘街、耀華力路、石龍軍路及眾多街巷,見證了200多年的泰國華人奮鬥史與中泰文化交流史。


夜幕下,小灰前方的道路盡頭,依稀浮著一抹疏淡的橙紅色。與昏黃的路燈相比,五彩的霓虹燈與紅黃色的車燈似乎更為明亮,漢字招牌下熙熙攘攘的景象令人產生時空交錯的恍惚。


在一個販售年貨的攤位,小灰跟一位講潮州話的阿嬤愉快地交談起來。阿嬤在唐人街做了30多年生意,今年,她的攤位仍是一片紅彤彤的喜慶之色,金燦燦的龍元素點綴其間,成為小灰和她合影時的最佳背景。


△ 2020年1月21日,越南北部。一名男子在柴火上用陶罐煮魚。紅燒魚是當地春節期間很受歡迎的美食,每鋼售價18-60美元。(圖/視覺中國)

春節來臨,龍蓮寺裏為自己和家人祈福的香客比以往多了一些。等夜幕再次垂下,張燈結彩的街巷變得川流不息,提線木偶如糖葫蘆般掛在草靶子上,跟穿旗袍、紮哪咤頭的西方遊客擦肩而過。


△ 2023年1月22日,菲律賓馬尼拉。在唐人街的中國農歷新年慶祝活動中,一名居民向套著紙板制成的龍頭的年輕人遞紅包。(圖/視覺中國)

舞龍、舞獅與巡遊、表演的隊伍將主幹道一分為二,不遠處的舞台上,拜年歌和流行歌你方唱罷我登場,傳統與現代碰撞出熱烈的火花。


移居新加坡10多年的小雯又一次出現在牛車水。這裏是新加坡的唐人街,古老與摩登在此交匯,中華文明與南洋文化在此對話。


牛車水位於新加坡河南岸,相傳在沒有自來水的時代,這裏的居民用牛車載水,故而得名。如今,這裏商鋪林立,小雯每次來都能買到特色又實惠的小商品,或用地道的廣式、港式、海南風味美食,慰藉自己的中國胃。


春節,花燈是小雯造訪牛車水的必看景致。幾乎每一年,小雯都會拍攝很多過年照片,最終因記憶體問題,留在手機裏的多是生肖款花燈的照片。從兩年前的「虎」到今年的「龍」,她第一次集齊了牛車水的「龍騰虎躍」。


△ 2021年2月3日,泰國曼谷。一家購物中心用燈籠制作了一條龍,以迎接傳統春節。(圖/視覺中國)

在旅居澳洲墨爾本的攝影愛好者Lewis的印象中,舞龍是當地唐人街每年正月初一的保留節目。每逢此時,居民和遊人會圍著唐人街牌坊前的開闊空地,為身著統一服裝的表演者引頸註視或鼓掌喝彩。


19世紀下半葉以降,「金礦移民」聚集在墨爾本市中心,唐人街逐漸形成。作為南半球最古老的唐人街之一,這裏不僅有傳統的華人文化,還有南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的亞裔帶來的各國文化。


今天,墨爾本唐人街已經擴充套件到包括Little Bourke Street(小柏克街)和Russell Street(羅素街)在內的許多街道,成為一個大型商業區域。在當地生活的馬來西亞華人小茵,用手機鏡頭記錄了這裏的年味。


繩索將道路兩側的建築連起來,上有紅燈籠與彩燈相間而掛。舞龍隊璀璨的旗幟映著當地人微笑的面龐,另一隊的「獅子」則在樹下打盹。


春節,墨爾本唐人街的繁忙、擁擠程度與中國春運別無二致,但有一點非常不同——人群中的白種人常常更多。對他們來說,這裏不僅有最好的中餐廳,也有最具儀式感和氛圍感的新春慶典。


地球的另一邊,自稱「初代海漂」的加拿大維多利亞移民Jenna前往當地唐人街,觀看舞龍、舞獅表演。在她周圍,許多孩子騎在父親的肩頭,甚至爬到樹上,他們中的一些人還戴著生肖款帽子。


「明明已經提前了十幾分鐘趕到,大路兩邊竟然已被圍得水泄不通。」Jenna驚訝地發現,維多利亞的其他族裔對中國春節活動的熱忱甚高,比如一位白人大哥不惜為此把車停在很遠的地方,然後步行而來。


△ 2022年1月19日,印尼棉蘭。當地寺廟的工作人員在清理佛像,準備迎接中國農歷新年。(圖/視覺中國)

維多利亞唐人街據說是加拿大的第一條唐人街,牌坊上的「同濟門」昭示著一代代華人移民在此同舟共濟的歷程。如今,這裏的番攤巷上建立了一座加拿大華裔博物館。


在意大利威尼斯,意大利中國文化旅遊促進會聯合威尼斯學聯,在威尼斯市政府的支持下舉辦了一場該地區史無前例的恭賀新春活動。1月,意大利中國文化旅遊促進會負責人Max便興奮地將這個喜訊告知記者。


「鑒於2024年威尼斯狂歡節主題是‘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馬可·波羅東遊記’,所以我們這次的主題活動也與舉辦狂歡節的官方機構、威尼斯市政府管轄下的對外文化藝術和運輸類股份有限公司達成了獨家合作。」


△ 2023年1月28日,馬來西亞檳榔嶼。檳城廟會上,遊客在觀者春節舞獅表演。( 圖/視覺中國)

在威尼斯主島的聖馬可廣場及連線島嶼的梅斯特雷(Mestre)市中心,舞龍、舞獅、國樂演奏、兒童詩朗誦和創新中國舞等節目相繼登台。在梅斯特雷的M9展館,遊人不僅能欣賞中國書法、國畫、剪紙、茶道、漢服,還能品嘗中式小吃、體驗傳統遊戲。


據【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5)】統計,僑居海外的華人華僑總數超過6000萬,分布在世界198個國家和地區。年復一年,數據在變,對春節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不變。(文——洞照)

去德國迪特福特鎮,

做「精神中國人」

在德國巴伐利亞州上普法爾茨行政區內,有一個名為「迪特福特」的鎮,這裏的人口約有6000人,幾乎全是日耳曼人。1869年,巴伐利亞州【牧物公報】首次以「中國城」來代稱迪特福特,這裏成為歐洲歷史上第一座被官方認可的「中國城」。


△ 2023年2月16日,德國巴伐利亞州。人們參加在迪特福特舉行的富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狂歡節遊行活動。(圖/視覺中國)

小鎮的入口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註明「116°25’,39°55’,距離北京天安門7698公裏」;在當地政府的辦公室門口,立著象征中國文化的雕塑,連外墻都寫著「福」「壽」;這裏還有一座始建於1962年、模仿中國清朝官員的噴泉雕塑,這位「官員」的臉形圓胖,留著八字胡,眼睛註視著來往的行人。噴泉旁邊的石碑上則寫著「迪特福特——巴伐利亞的中國」。


從1928年開始,迪特福特小鎮在每年2月都會舉辦一次盛大的狂歡活動,除了二戰期間因為戰爭中斷之外,這項活動一直延續至今。活動中,當地村民身著具有中國特色的服裝,表演舞獅、舞龍、中華武術,等等。此外,他們還會展示中式茶道、中式繪畫和中式手工藝。


△ 2023年2月16日,迪特福特的「中國狂歡節」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圖/馬秀秀/中新社)

狂歡活動一般從淩晨開市,當地人敲鑼打鼓、沿街跳舞。為了迎接春節,家家戶戶貼春聯、貼窗花,中國人節慶時貼的「福」在這裏隨處可見,小鎮裏到處都掛著紅燈籠和印有中國龍的彩旗。到了下午2點,盛大的遊行隊伍準備就緒,人們從中央廣場出發,打扮成皇帝、大臣,有的頭戴竹編鬥笠,有的則畫上京劇臉譜,紛紛走上街頭。

至於為什麽迪特福特人如此喜愛中國文化,已經沒人說得清楚了。但據說,古代中國絲綢之路繁榮時,中國的茶葉、瓷器和絲綢輾轉來到了這裏,當地人大為震撼,便開始用白銀和手工藝品與中國做生意,最終逐漸成了中國文化的擁躉。(文——匹諾曹)

原標題:【逃離春節,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

【海外唐人街:最成功的春節文化輸出】

【去德國迪特福特鎮,做「精神中國人」】



魏言 洞照 匹諾曹

你有獨特的過年方式嗎?



九行紅包封面

【領取方式】

回復【 年味不能停 】領取紅包封面


【發放時間】

2月11日—14日 九行紅包封面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