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2024.7.20從敦煌到張掖

2024-07-26旅遊

【探尋河西走廊的歷史回響】

2024 年7月20 日,周六,我與博奧學校團建的同仁們,一同踏上了這趟浸潤著悠悠歷史韻味與深厚文化魅力的旅途。自敦煌啟程,一路向張掖進發,縱情領略河西走廊那波瀾壯闊的風光與源遠流長的底蘊。

昨日,敦煌遭遇沙塵暴,那是大自然彰顯其神聖威嚴的時刻。閉門於客棧之內,我與客棧的馮老板閑聊起敦煌的生活。他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光彩,講述著他兒子在新疆大學求學的故事,而他們夫妻則精心打理著兩家民宿,一家三十間房,一家十七間房。今年六月以來,天天客滿,生意興隆,每年都會忙到10月25號才閉門謝客。他們村的村民大多依靠騾駝在月牙泉馱客營生,一家通常養著五只騾駝,一只騾駝一日可跑 18 趟,每個騾駝一趟能分得五六十元。我仔細盤算,如今他們村民一日的收入竟達三四千元之多!老板欣然說道:「明日定是好天氣,又可做生意了。」難怪有人言,敦煌是一個只有藝術卻沒有藝術家道場的地方。

承蒙老板吉言,今日果然天公作美。晨曦初露,我們便直奔鳴沙山月牙泉。

當我踏入月牙泉,那「沙漠第一泉」的翠綠猝不及防地映入眼簾,我不禁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深深慨嘆。同行的老師告知我,眼前這棵樹名為夫妻樹。1997 年,一場暴虐無情的沙塵暴驟然來襲,夫妻樹根部折斷,葉子雕零。幸得工作人員的精心呵護,它竟奇跡般地涅槃重生,如今枝繁葉茂,根根相連,仿若在訴說著生命的堅韌與不屈,愛情的偉大與堅貞。

繼續前行,沙漠中竟瞧見了紅綠燈,這竟是為指揮那成群結隊的騾駝而設,著實令我眼界大開。原來這世間本無紅綠燈,只是因為擁堵的騾駝多了,便應運而生啊!

沙漠右前方幾座亭台樓閣錯落有致,四周綠植蔥蘢,此處便是月牙泉。一灣澄澈的泉水,恰似一輪新月,嫻靜地依偎在金色的沙丘懷中。百裏黃沙常擁月,一灣碧水未沾塵。敦煌鳴沙山月牙泉,實乃沙泉共生,妙趣天成。

鳴沙月泉,天下奇景。此地亙古以來,沙不填泉,泉不幹涸。它宛如天的明鏡,沙漠的眼眸。鳴沙山千年繾綣,始終相依。這相依相伴的自然奇觀,無疑驗證了一個永恒的話題:美麗能夠永恒不朽。

告別敦煌,我們奔赴張掖。路過懸泉置甜水井時,這奇特的名字令人心生疑惑,一番探尋不禁為之震撼:出敦煌東行,穿越荒蕪的荒漠戈壁,抵達三危山腳下,有清泉湧出,因水自高台懸空流淌,故而名曰「懸泉」。在地圖上,它被標註為「甜水井」。

漢帝國的郵驛系統,五裏設郵,十裏設亭,三十裏設驛傳或置。故而此地得名懸泉置。1991 年,此地榮膺中園十大考古奇跡,出土 15000 余枚漢簡以及 17650 件各類實物。這些遺物歷經千載滄桑,卻保存得宛若新生。帛書家信完整清晰,可讀可感;漆筷與今時所用毫無二致;漆耳杯色彩明艷動人。尤其是懸泉置出土的一封帛書【元致子方書】,乃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字數最多的私人信件,至今清晰可讀。出土的 20 余張麻質紙,經考證為漢紙,是迄今為止國內外發現的最早紙張。

路過赤金時,驚然發現此處竟是王進喜的故鄉。2017 年,由當地政協文史委主任揭開這一歷史面紗,如今這裏已建有紀念館。

嘉峪關在前方翹首以待,古代戍邊將士堅守邊關的場景仿若歷歷在目。然時間緊迫,我們需趕往張掖,此次只能與之擦肩而過。

晚九點,終抵張掖。麻辣燙很有名氣,飽我口腹。這座魅力四射的旅遊城市,寧靜祥和,為疲憊的旅人營造了溫馨的棲息之所。躺在舒適的床上,回溯這一日的旅程,心中感慨萬千。

這一日,我穿梭於歷史的漫漫長河,觸摸著文化的強勁脈搏。身為一名文化教育工作者,我深感使命之艱巨。我定當將這一路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帶回課堂,讓更多的學子領略我們偉大祖國的璀璨文化,激發他們對歷史、對文化的摯愛之情,讓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在新一代的心田生根、發芽,綻放出更為絢爛奪目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