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戶外組織,野蠻生長

2024-07-14旅遊
山裏,谷裏,草地上,溪流邊……這幾年,人們能明顯感受到湧入這些地方徒步、露營的人越來越多。
有的是自發組織起來的幾位好友,在網上找好路線,便開始同行。有的是交了一兩百塊的報名費,幾十個陌生人湊一團,跟著戶外組織的領隊出發。
火熱的戶外活動,意外頻頻發生。
6月29日下午,河北蔚縣麻田嶺發生雷擊事件,一名驢友身亡,一名驢友受傷。7月3日,有驢友在北京門頭溝區木城澗附近一處山崖下,發現了幾日前獨自爬山失聯的一名男子,他已不幸遇難。一名參與救援的人士稱,男子生前所走的路線難度很大,有積水有斷崖,很兇險。
更引人關註的是6月初的那場事故,兩名驢友在浙江台州石人峽橫渡野外溪流時落水身亡。其中一人是當地資深戶外愛好者,也是那次徒步活動的領隊。網上流傳的影片記錄了他們被激流沖走的過程,有專業人士指出,兩人渡溪時的疏忽大意和不專業操作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多位驢友和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近些年,各種各樣的戶外組織如井噴般湧現,但其中不少都沒有經過工商註冊,領隊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培訓,給戶外活動參與者埋下了安全隱患。越來越多的驢友在追求刺激、爭相打卡野生景點的同時,缺乏戶外運動知識和對自然的敬畏,也給自己帶來了風險。
4月4日夜間,北京市懷柔區消防救援支隊橋梓消防站救援人員背著受傷驢友下山。 圖源:懷柔區消防救援支隊
其實,自戶外運動出現以來,危險和事故就從未遠離。「每個人都是自己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不要輕易將保證自身安全的目標寄托到別人身上。」有救援隊員提醒,驢友,尤其是新手,在選擇專業的領隊和組織的同時,也應對自身運動能力有充分的認知,做好攻略、學好知識再出發。
「年輕」的組織和帶錯路的領隊
好險。
柳瑩(化名)第一次徒步,就差點兒出事故。
今年端午節假期,柳瑩和四十多個女孩,乘坐大巴來到了北京門頭溝的鰲魚溝。這是一次行程約10公裏,所謂的「適合戶外新人的徒步休閑遊」。
組織活動的是戶外組織「她的山」。柳瑩偶然間關註到了這個號稱「全女性成員」徒步的組織。她今年22歲,剛畢業,平時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不少人分享周末去京郊徒步的經歷。正值假期,景區人多,她想去人更少、風景也更好的地方,也想免除和陌生異性社交的煩惱,便交了118元報名費。
「她的山」公眾號的第一篇文章釋出於今年5月17日。它的小紅書賬號一直釋出「每周一山」主題影片,截至6月9日,更新到了「第七座山」。
「我註意到了這是一個很‘年輕’的戶外組織,但當時入群後,領隊們都稱自己有三年以上的徒步經驗,群裏也有參加過活動的人分享之前的經歷,沒提到過什麽意外。」柳瑩說。
6月9日中午11點左右,柳瑩來到了徒步起點,比領隊預估的晚了半個多小時。這時氣溫已經有三十多攝氏度,「我們沒帶什麽防暑用品,領隊事先也沒提醒。」
意外接連發生。走了4公裏左右,有成員根據提前下載的GPS路線軌跡發現,領隊似乎脫離了原定的路線。領隊解釋說,原定路線因去年山洪被沖垮,她會帶領大家走一條新路。但後來,柳瑩搜尋發現,6月1日就有其他人走過原路線。
途中,有路人提醒她們走錯了路,並指明了下山的方向,但遭到了領隊的拒絕。後來,一行人經過一段陡崖,她們坐在地上、手腳並用地挪動,用了一個小時。
「後半段路程,大家越來越著急。」柳瑩的腳崴了,僅有的兩瓶水也早已喝光,渴得「快脫水了」。還有人摔倒、剮傷。快到晚上8點的時候,天黑了,看不清路,領隊沒有頭燈,她們只好開啟手機手電筒。
天氣也突變,電閃雷鳴。等整個隊伍下山,已將近晚上10點。走在隊伍後段的人被大雨淋了一個小時,渾身濕透。比起原計劃,返程時間晚了近6個小時。
「她的山」公眾號在6月10日釋出文章,承認領隊未提前踩線導致走錯了路,也未能及時控制下撤,一直嘗試尋找新路線。「她的山」承諾,會退回報名費,戶外活動暫停,團隊將整改。
「她的山」釋出聲明。 圖源:網絡截圖
戶外遇險,似乎並不少見,即便是在有組織、有領隊的情況下。
一名網友告訴新京報記者,一年秋天,他跟著一家戶外組織去草原露營。活動組織者半夜放煙花,引燃了營地旁邊牧民堆的草垛,但並沒有準備滅火器,「後來大家用飲用水把火撲滅,好在火不大,沒有十分鐘火就熄了。」
但他仍心有余悸——營地就在草垛的下風口,裏面有不少易燃物。如果火勢蔓延,可能會造成更大損失。
「很多戶外組織吸引客戶是靠對外行銷,宣稱爬過多艱難的路線,或是速度有多快,可能規模不小、參與人數也多,但這不意味著他們專業。」資深山嶽救援培訓專家安亭(化名)說。
低門檻的戶外組織,野蠻生長
不專業,是因為入行門檻低。
包括安亭在內的多位業內人士透露,近些年,尤其是疫情期間、長途旅行變得不再方便之後,原本小眾的郊區徒步、露營等戶外活動變得越來越流行,各種戶外組織也像雨後春筍一樣湧現。但是,由於目前國家對於這類組織沒有明確的監管手段,也沒有對戶外運動領隊應取得的專業資質作出明確、強制性規定,導致戶外組織野蠻生長,不專業、不負責的非常多。
「不需要取得資質,有些創始人也就爬了半年、一年的山,能看懂軌跡路線,就成立了一個組織。」北京一家戶外組織的創始人蘿蔔絲(化名)說。
他是一名在北京工作的程式設計師,也是一名馬拉松愛好者,常組織同好一起跑步、越野、騎行。2017年開始,他在戶外組織做領隊。四年後,他建立了自己的戶外組織,並擁有了旅行社經營特許。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有些戶外組織會註冊成為旅行社或體育公司,主營業務為旅遊或體育競賽組織等。「但還有很多組織根本不是註冊公司,只是有個公眾號,今天在,明天都不知道還在不在。」中國登山協會高級山地戶外指導員張佳豐(化名)說。
兩人都提到,一個普遍的亂象是,這些組織會透過廉價甚至免費的一日遊、徒步活動來「引流」,吸引客戶,目的是售賣高端服務或增值服務,比如付費拍照、售賣裝備和遠途多日遊行程等。
「只交個保險費和車費就能參加徒步,一星期去一次,有了信任基礎以後,這些組織就帶著你去青藏高原或者其他地方多日遊。」張佳豐說,「很多上班族一年也就有一次這種野外多日遊的機會,即便發現這些組織的服務並不好,那也是第二年不再選擇它,至少第一年對方已經把錢掙到了。」
2022年2月7日,北京綠舟救援隊利用繩索救援一名在斷崖下迷路受困的驢友。 受訪者供圖
這些組織擠壓著正規公司的市場。
據張佳豐了解,北京很多戶外組織的主領隊,一天有四五百塊的收入,但在一些正規戶外公司,領隊有著兩三倍、甚至四五倍的薪金,因此這些公司的收費也比較高,「但很多人會圖便宜。」
戶外圈子裏缺少高端專業人才
戶外組織裏的領隊良莠不齊。
據業內人士介紹,一次戶外徒步活動中,往往設定有主領隊、副領隊和中領隊,他們負責安排路線、出發時間和行程,並根據天氣、隊員狀態靈活修改活動計劃,有義務盡其所能保障每一位參加活動人員的安全。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北京一家戶外組織對外招收預備領隊,申請條件包括需參加該組織的徒步活動不少於5次,熟練使用軌跡路線App,裝備齊全,有責任心、耐心、性格穩重,周六日及節假日時間比較寬松等等。
「招收領隊時,我們最看重的是體能、戶外經驗、性格,以及能否和大家玩到一起。」該組織負責人阿凱(化名)介紹,他們有近百名領隊,都是兼職。
不同的組織有不同的招收標準。蘿蔔絲的公司有六七十名註冊領隊,但經常帶團的也就十幾個,「我們會盡量避免讓領隊走陌生的路線,但受制於人數,很難完全做到。」他也在持續招募領隊,看重的是責任感、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新加入的領隊,需要先接受為期三個月的內部培訓,之後也要常接受培訓、拉練和考核。
而一家上市戶外公司釋出的招募資訊顯示,領隊必須持有中國登山協會頒發的「戶外初級指導員」及以上等級證書。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中國登山協會針對山地戶外指導員、營地指導員、攀巖教練員等都有相應的分等級培訓和考核體系。其中,山地戶外指導員的培訓內容,覆蓋了常見的戶外領隊的職責。
國家登山訓練基地。 受訪者供圖
課程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初級針對的是不過夜的單日行程,課程內容涉及常見風險的防範與處理、地形圖和導航技術、環境保護等。中級針對的是需要在野外過夜的多日行程,涉及露營、山林防火等知識。初級、中級針對的都是單項戶外運動,以徒步、越野跑或快速行進為主,而高級針對的是對多項戶外運動的帶領能力,包括騎行、山間溯溪、獨木舟等專案。
「這些課程把交通、氣候、地理風險,以及碰到蛇蟲、野獸或磕碰摔倒的風險,甚至隊員之間可能存在的語言交流障礙都考慮進去了。」據張佳豐介紹,一期培訓最短五六天,最長要十多天,最終透過理論和實操考試才能拿到相應證書,「一般都要住在培訓基地,從早到晚全是課,考試是單項及格制,如果有一項不及格就不算透過。」
但他也坦言,盡管課程內容實用,但培訓時長和價格讓不少人望而生畏,「高級班費用近7000塊,初級班近4000塊,這還不算裝備,而且很多領隊是兼職,平時得上班,沒時間脫產培訓。」還有一位參與過培訓的業內人士透露,這些課程在全國各地開展,但師資力量不同,導致準入門檻和課程質素並不統一。
一家承辦這類培訓的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正規或頭部的戶外公司,一般會要求領隊取得這類資質,「但是國內大部份的領隊是沒有經過培訓的,很多二線城市以下的戶外領隊,基本是自己玩過幾次就開始帶活動了。」
這種說法,能在不少地方找到蛛絲馬跡。比如,不少戶外組織的宣傳畫面裏,幾個人在山野裏,支起爐具,用火燒熱水、煮咖啡。再比如,在一些山路兩側,樹枝上、石頭上,掛著、貼著不少徒步組織的廣告。「這些都違反了戶外運動的無痕山林原則(Leave No Trace,簡稱LNT)。LNT在國際戶外運動圈裏是專門的一項培訓課題,要求人們在自然中活動時,要保護當地的生態,不給山林多加一個東西,也不帶走一個東西。」張佳豐說。
而真正經過了專業、系統培訓的戶外指導員,做活動領隊的並不多。「初級班的學員可能很多是做領隊的,中級班就很少了,到了高級班就幾乎沒有了。因為領隊不賺錢。」張佳豐透露,高級山地戶外指導員,往往會成為山地戶外裁判員,負責多項賽、越野跑等大型戶外賽事的執裁工作,或者是成為山地戶外課程的老師。
在他看來,這導致「戶外運動圈子裏缺少高端專業人才」。
「徒步路線鄙視鏈」上,冒險的驢友
「不只是領隊需要培訓,如果有時間和經濟能力,戶外愛好者也很有必要。」
北京綠舟救援隊隊員孟誌剛,從2008年起從事山嶽救援。那年9月,退休的中學地理老師任鐵生獨自去妙峰山爬山露營,最終失蹤,至今沒有蹤跡。
在論壇上看到訊息後,他和朋友開車進了山。但他沒有戶外經驗,也沒帶裝備,只是茫然地跟著搜救的人群在山上呼喚。一天後,他就撤回了,「再跟下去也是給人家添麻煩。」
山上茂密的植被、陡峭的崖壁、混亂的路線和難以辨清的方向,給孟誌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他生出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他加入了救援隊,開始學習山嶽救援知識。
十多年的救援經歷中,他見識過各種各樣的意外情況。有人本是在景區遊玩,但中途走錯路,進了野山迷了路;有人體力差,爬山比預估的要慢,天快黑時試圖抄近路,找不到方向;還有人在途中受傷。
2020年6月7日,北京綠舟救援隊歷經7小時,在門頭溝區齋堂鎮柏峪村至黃草梁附近找到一名失聯驢友,將其送往集合點。 受訪者供圖
據他觀察,早些年,驢友多是在論壇上結伴,疫情過後,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戶外組織的商業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領隊們有了收入,徒步組織開始面向大眾,並不像過去那樣招募物件主要是親友,因此難以判斷和把控報名者的體能、徒步經驗、戶外能力、個人性格。就算有人工稽核,也是對報名者自稱的徒步經驗進行稽核。這就導致風險增大了。」
而很多受驢友歡迎的路線,也往往很危險。
「那些路,走起來稍站不穩,就會掉進萬丈深淵。為什麽非得冒險呢?對於很多驢友來說,爬山的初衷不是鍛煉身體,而是尋求刺激。」安亭說。在接觸山嶽救援之前,他也是「玩戶外」的,喜歡徒步、探洞、玩滑翔傘,「早些年,我們都是朋友之間互相‘坑’,去了不少危險的地方。現在,我們都說網絡攻略坑人,很多被困在山上的人都說,是看了攻略推薦才來的。」
一份由網友總結的「北京徒步路線鄙視鏈」在社交媒體上流傳。它將徒步路線按照難度分成了九級,一級是以香山、八大處和百望山為代表的近郊景區,九級是「玩命路線」:鳳凰十險。
網友制作的「北京爬山‘鄙視鏈’」。 圖源:網絡截圖
「好多人是想炫耀自己能突破第幾級,‘看我們玩得多野’,卻從來不探討自己是否有安全能力。」張佳豐提醒,即使是被列為三級、「玩戶外的門檻」的「香八拉」(香山至八大處的拉練)路線,也不那麽簡單——它包括「好漢坡」,一處垂直爬升的路段。
「一般說爬坡的時候,爬的都是山坳,就是兩個山之間夾的溝,也是山洪暴發時的排水溝,洪水把土壤沖掉了,石頭暴露出來,像台階一樣。」張佳豐表示,一旦下雨,這種路段的危險性會大大增加。
「但我在越野跑訓練的時候,碰到很多人在雨天爬‘好漢坡’。」
惡劣天氣會把野外的危險放大到難以想象的程度。安亭記得,有一次,他去救援被困在狗牙山上的驢友。這座山被譽為「京郊十險」之一,起伏的山脊上有不少需要手腳並用才能透過的路段。當天刮起了大風,一名驢友被吹下懸崖。「我們往山上爬,難以站穩,越走越害怕。」最後,他們利用繩索來到崖下,終於找到了墜崖的女孩。
戶外有風險,「不能全指望領隊」
「這幾年,很多人對戶外運動有了膨脹型的追逐,但可能沒有理解運動本身的真諦是什麽,對自然的敬畏和認知也沒有跟上。」張佳豐說。
他註意到,很多戶外愛好者並不具備足夠的徒步知識,裝備使用也不規範。有一次,他爬山時,前方驢友登山杖杖尖朝後,突然從他的眼鏡腿和眼睛之間穿過去,把他的眼鏡剮掉了。
「戶外圈有一個重要的提示——爬山時杖尖不能朝後,否則杵一下杖,萬一杖滑脫了,可能就杵到後面人的腦袋或者眼睛上了。」張佳豐說,「登山杖問題是我碰到最多、也是提醒最多的事項之一。」
還有一次,有人從包裏拿水,但沒有把登山杖放下,導致手裏的杖跟隨動作在空中劃了一圈,抽到了張佳豐脖子上。
「這些都是安全隱患。」
張佳豐建議,如果是戶外「小白」(新人),應該參與由正規、經工商註冊的戶外公司組織的活動。「也可以在網上查一下,這個公司有沒有在帶隊時出過問題。還可以問一下領隊的資質,或者直接在中登協網站上查他們的戶外指導員資質是否真實。」
同時,戶外愛好者也可以透過看書、查閱資料或參與培訓的方式學習戶外知識。孟誌剛表示,戶外活動的安全性不能全都依靠領隊,「領隊有經驗、有能力,不代表他帶的隊員也有,更不能保證隊員都能聽他的指導。即使領隊教授了戶外知識,沒有足夠的練習,隊員也難以掌握。」
在他看來,不做攻略就跟著領隊去徒步的人,比做了攻略、自行上山的人出事故的機率更大。
2023年12月9日晚,懷柔區消防救援支隊國際會都消防站消防救援人員對雁棲鎮官地村後山喊話,確認迷路驢友的位置。 圖源:懷柔區消防救援支隊
他提到,現在,有了社交媒體,搜尋戶外知識、路線和攻略的難度比起以前要小得多。但孟誌剛和張佳豐都提醒,應註意辨別資訊,也不要盲目輕信戶外精英推薦的裝備,「背什麽樣的背包、穿什麽樣的沖鋒衣等等,這些都是在不斷徒步的過程中摸索到的,別人習慣的不一定適合你。」孟誌剛說。
他覺得,最重要的是,驢友要對自己的體能和戶外能力有認知,「新人應從低強度的路線開始,循序漸進地進階。」而且,他不建議驢友獨自徒步,否則一旦遇險,別人可能無法第一時間獲知。
「雖然近期媒體報道的事故很多,但從我做救援的角度來看,其實這些年不查攻略、盲目上山的人越來越少,安全事故也越來越少了。」孟誌剛透露。
北京市懷柔區消防救援支隊國際會都消防救援站副站長王瓊也有同樣的感覺,「撥打119求救的也越來越少,這或許意味著大家安全意識的提升。」
多位業內人士都坦言,戶外活動總會有風險,無法完全避免。「很多驢友有不少徒步經驗,但是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仍然無法保證沒有意外。」王瓊說。
但這些風險,可以透過多方的努力,被減到最小。
安亭建議,對於常出事故的野山區域,當地政府可以采取封山等措施。張佳豐認為,在戶外運動越來越火熱的當下,政府對戶外運動文化內涵和風險性的宣傳也要跟上,「不能把一個有風險的運動,搞成了像公園遊玩一樣的休閑活動,否則大家會輕視這項運動的價值,不利於市場的良性競爭,也會讓參與者放松警惕,給自身安全帶來威脅。」
新京報記者 彭鏡陶 彭沖
編輯 甘浩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