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陜西。
在西安周邊秦嶺北麓一帶遊玩的時候,哪怕是未開發的秦嶺「野山」,也經常會遇到一些關於帝王將相的傳說、或是仙風道骨的寺廟道觀。很多地方看著「其貌不揚」,其背後的歷史卻不得讓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在陜南就不同了,同樣的秦嶺深谷,關於帝王將相的故事不多、寺廟道觀似乎也少了許多,但是散落其中的秦嶺人家,卻讓我們印象深刻。
水柏溝是陜南秦嶺中的一條深谷,位於漢中留壩縣玉皇廟鎮的下西河村。這樣的秦嶺深谷,在秦嶺有很多很多。僅僅是在留壩縣境內,就有十多條以「溝」命名的地方。
來留壩水柏溝,其實是意外。留壩我們來過好幾次,著名的景點已經逛遍了,總想找一找遊人罕至的小眾風景。偶然間聽老鄉介紹,這條溝的盡頭是高山草甸和「天池」,便勾起了我們一探究竟的興致。
在留壩秦嶺「探秘」,相對簡單些。這些年因為「戶戶通公路」的政策,留壩境內大大小小的秦嶺山溝基本都鋪上了鋪裝水泥路面,可以開車進出了。水柏溝的水泥路也修到了山頂,不過對於我們這些「外鄉人」而言,山高路陡彎急,看著有點危險。車開到一半,我們不敢貿然自駕上山了。停在一個平緩的岔路口,準備徒步走一走。
在秦嶺山裏徒步其實一點都不無聊,林木蓊郁,還總能遇到一些不認識的花啊、草啊,都說「秦嶺無閑草」,邊走邊看,還認識了一些植物。此外,就是經常會有偶遇。
在這次徒步水柏溝的旅程中,我們就遇到了一戶秦嶺人家。回顧過往探訪秦嶺的經歷,不難發現一個趨勢:通往山裏的路越來越方便,但山裏的人陸續都搬出了大山。畢竟,山裏的交通再方便,到底也不如城裏。
在秦嶺深處,我們遇見的很多房屋已經閑置,甚至整個村子都搬出了大山,成了「無人村」。這些被遺棄的村落,不僅見證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變遷,也反映了現代化行程中不可避免的城鄉差異。
我們無意間闖入的這戶秦嶺人家,住著一位老人。我們進來的時候,老人剛好就站在自家的屋檐下。聊天的時候得知,老人已逾九十高齡,與老伴一同住在這幽靜的山谷之中。
雖然已經有90多歲高齡,但老人依舊精神抖擻,行動自如。當我們表達出就想逛逛秦嶺老房子,她熱情地招呼我們,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山裏人那種質樸無華與熱情好客。
老人的家,建在一片坡度平緩的坡地上,四周環繞著郁郁蔥蔥的林木,深谷在前,巍峨的大山在後,構成了一幅寧靜而和諧的田園畫卷。
她家的幾間房舍的外墻被粉刷成了潔白,但仔細觀察,它們依舊保留著秦嶺山地特有的夯土墻結構。唯一的雜物房,還保留著原始風貌的黃泥墻面。
我們一路尋訪秦嶺老建築,發現黃墻黛瓦的老房子越來越少,這大概也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歷程吧。
隨意逛了一圈,發現老人散養的雞在後山上撒著歡瘋跑,屋檐下面放置著幾個棒棒蜜棒桶,這大概也是老兩口的經濟來源吧。
和我們遇見的許多秦嶺人家一樣,老人的整個院子都被打理得井井有條,每一處角落都透露著主人的精心與用心。各種工具擺放妥當,即便面對著大山,也養著幾盆自己心愛的植物花草,就連雞吃食的工具也很講究……
臨走前,奶奶站在院子裏目送我們離開。同行的陳大哥說,山裏不常來客,所以一旦有客到訪,都會很熱情。
許多城市人都對秦嶺山居生活有著憧憬和向往,總覺得山裏的日子很悠閑、很詩意,但如果真的常住於此,你又能夠能耐得住寂寞呢?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註「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