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甘坑小鎮深調研:有人稱其「小麗江」,有人吐槽「到處是坑」

2023-12-09旅遊

【「古建築群落」深調研】第三期

衣袂飄飄,翠羽明珰,不少身著漢服的遊客,在各個「好出片」的拍攝點,拍一組「贊爆朋友圈」的古風大片;美食街十裏飄香,引得不少遊客駐足品嘗;許多寶爸寶媽們帶著孩子來一場親子遊......節假日的甘坑古鎮人氣爆棚,好不熱鬧!

源於明清時期的甘坑村,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客家圍村,也是了解深圳原住民文化的一個重要視窗。為了留住深圳的客家文化,2012年由北京大學研究院對甘坑村進行總體規劃並立項,決定在原來古村落的基礎上開發成旅遊景點,於2013年開始動工修繕並建設。2016年,華僑城文化集團「牽手」甘坑小鎮,雙方投資500億元共同開發建設。作為承載客家遷徙與文化傳播的空間遺存,甘坑古鎮曾在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間長期衰敗,甚至成為深圳市「扶貧奔小康工程」的幫扶物件。近5年間,甘坑古鎮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轉身,成為囊括廣東省文化旅遊融合示範區等頭銜的明星小鎮。究其原因,華僑城獨特的品牌運作、文旅產業的引入以及「涼帽」IP的打造都起到了助推作用。然而,這個耗資百億的專案在社交媒體上卻評價不一,有人稱其為「深圳小麗江」,但也有人戲稱「甘坑甘坑,到處是坑」。

商業同質化嚴重 「查重率」高達99%

穿過寫著「甘坑」二字的古鎮門,一排現代化樓房映入眼簾,主街兩旁KTV、火鍋店、便利店夾道林立。目之所及,各式各樣的餐飲店打著客家美食的旗號,售賣著大同小異的客家菜。而走進古鎮中的美食一條街,攤位上熱賣的都是黃燦燦的鍋巴薯仔、香煎豆腐,香噴噴的香酥炸雞、烤魷魚、糖炒栗子、手打檸檬茶這些隨處可見的小吃。在各類文創店,翡翠手鏈,古風發簪,木梳等小飾品陳列其中,漢服攝影店中掛著各色民族服飾供客人挑選。

「這裏的古鎮和別的古鎮沒什麽兩樣。除了個別客家美食,只能尋覓一些犄角旮旯看一點客家文化的痕跡。」遊客小呂把整個甘坑古鎮都逛了個遍。在他看來,寫真拍攝店打造著缺乏特色的「流水線公主」,文創飾品店售賣著小商品城批發的小飾品,古鎮內的店鋪同質化太嚴重,就是其他古鎮的「一套的照搬」,相似度高達99%,缺乏地方特色。

此外,遊客們還對古鎮店面的價格頗有微詞:「在這裏買一杯水果茶要花25元,還沒有任何茶味。」遊客小呂吐槽道。遊客陳女士也在社交媒體上記錄下了自己古鎮購物的「拔草瞬間」:在古鎮內花69元買的發光發簪,出了古鎮卻被告知只要15元。「不美麗」的價格讓不少遊客表示自己「掉進坑裏了」。

漫遊古鎮,可以發現不少突兀的現代商業建築,明顯與古鎮文化調性不符店鋪也有不少:關帝廟附近開了一家密室逃脫,古色古香的屋檐下開著網紅翻轉博物館 。 「太違和,」 遊客陳女士表示,「現代商業建築、客家民居、仿古建築夾雜在一起,給我一種‘四不像’的感覺,密室逃脫、翻轉博物館、ktv這些店鋪也開設在古鎮中,破壞了古鎮的氣質。」

過高的商鋪入住率,破壞了古鎮原本的建築格調和文化風貌。「一條仿古街道,都是商業味道。」遊客小周吐槽:「不像是古鎮,更像是夜市,景點少得可憐,被社交媒體‘詐騙了’,希望商業化的痕跡淡一些,多一些古鎮原生的特色。」小周被社交媒體上精美的圖片、「現實版夢華錄」之稱吸引而來,卻大失所望。濃重的商業化痕跡讓遊客們對景區的整體文化印象大打折扣,迫切地呼喚著見到更純粹的古鎮風貌。

文化IP浮於淺表遭遊客屢屢吐槽:跟甘坑有關系嗎?

店鋪雷同化現象嚴重,地方文化特色何在?實際上甘坑古鎮並不缺乏文化資源。甘坑作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 ,曾是客家人聚居之地。從中原到南方,客家人一路遷徙,一路追索,吸收各種文化精華,淬出獨特的客家文化。周末慕名來到甘坑古鎮的客家人小盧告訴記者,茶果、黃酒、腌面等美食就極具客家特色,涼帽就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

作為重要的客家服飾文化代表,客家涼帽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末年,已有近 1000 多年的歷史。 涼帽低調內斂、樸素簡潔,實用與美感統一,與客家人的勞動、審美、風俗、精神和文化形態息息相關,在歷史長河中成為客家文化的代表性符號,承載著獨屬於客家人的集體記憶,更是具有非凡藝術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圍繞涼帽這一文化特色,甘坑古鎮開發了小涼帽劇場,v谷樂園,涼帽農場多個景點。但無論是主打VR、AR、XD、AI、全像等新技術的v谷樂園,還是透過傳統的皮影戲來講述古老的寓言故事的小涼帽劇場,專案都僅僅停留在觀看層面,尚未與觀眾形成互動。走進甘坑VR中心,VR體驗器材構建出近乎真實的虛擬世界,小遊客們被VR遊戲體驗所吸引,爭先恐後地坐上遊戲體驗裝置,不時對驚險劇情發出歡呼。

「來這裏觀看涼帽大電影遊客並不多」,工作人員坦言,小朋友們平時大多來體驗的是如侏羅紀世界一樣的冒險類體驗遊戲,對涼帽大電影興趣寥寥。專案的低齡化傾向明顯,無法給成年遊客帶來沈浸其中的體驗,呆板單一的「輸出」模式又沒能抓住幼齡孩童們的眼球,小遊客們真正感興趣的VR冒險遊戲等專案卻幾乎與涼帽無關,缺乏與當地特色文化的深度關聯,和商場隨處可見的VR體驗遊戲別無二致。

「這裏對客家文化IP的挖掘僅僅停留在簡單展示層面,」 甘坑古鎮以薈萃深圳本土客家民居、客家民俗、客家建築、客家民間藝術、客家傳統美食、客家田園風光為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為定位,著力打造小涼帽IP TOWN,而客家遊客小盧希望在甘坑古鎮找尋到家鄉的鄉土記憶卻表示有些失望。「看了個寂寞,希望甘坑古鎮能認真打造文化IP,真正展現出客家文化的風采。」這不僅是對客家文化飽含著熱烈的鄉土之思的小盧的期待,也是來到古鎮的遊客們的期望。

在遊客小陳看來,文化IP浮於表面只是其中一個問題。在他眼裏,古鎮裏從各地來深圳「打工」的建築過多,是對小鎮客家文化氛圍的稀釋。「甘坑古鎮主打客家文化,甚至原來這個景區甚至就叫做甘坑客家小鎮。但這裏除了客家傳統民居之外,實在太多別的地方的特色建築了,感覺在逛古建大觀園。」小陳說,小鎮裏的南香樓是閩南風格的建築,狀元府是來自江西婺源的徽派建築,文昌塔則是從貴州遷過來的侗族風情建築。「古建大雜燴的感覺,不知道主打的到底是什麽。」小陳忍不住吐槽。

收費景點「性價比」不高「 眼看著涼帽農場從免費到費用越來越貴」

甘坑古鎮屬開放式景區,古鎮可以免費進入,但古鎮中的部份景點、體驗專案如鳳凰谷黃誌博物館、小涼帽農場、小涼帽劇場皮影戲、V谷樂園等需另收門票。

「眼看著涼帽農場從免費到費用越來越貴,」一位遊客表示,小涼帽農場的票價由原本的成人票20元,兒童票10元上漲成了成人票30元,兒童票50元,「原價還覺得可以一玩,漲價後就不值了。」另一位前去「遛娃」的女士表示,「這個票價性價比不高,不會去第二次,屬於那種沒來之前很向往、到了以後覺得‘不過如此的地方’。」需收費進入的小涼帽農場相比起免費景點來說遊客並不多,低齡化的體驗專案對興致勃勃來到甘坑玩的年輕人缺乏吸重力,而對於來「遛娃」的遊客們而言,小涼帽農場的「性價比」也並不高,紛紛表示不會再去,缺乏對遊客的持續吸重力。而小涼帽農場景區內的專案,除「活字印刷」「彩繪小涼帽」外,其他的內容主要是兒童遊樂設定如巨龍稻草滑梯、各種攀爬器材、蹺蹺板、挖沙之類,與客家文化也缺少關聯。

「景區專案收費可以理解,但如果買了票但發現性價比不高,就會有種被‘割韭菜’的感覺。」遊客表示。在古鎮專案不斷更新升級的過程中,是否應該充分考慮門票的合理性,以「美麗」的價格、「值得一看」的高性價比吸引更多的「回頭客」呢?「讓樹成樹,讓花成花」,也讓古鎮成為古鎮。與城市的「新」與「快」不同,地域文化、鄉土記憶、人間煙火氣才是古鎮鮮明的「個性」。如何避免過度商業化帶來的同質化,跳出所有古鎮是「互相抄作業」的困境,深度挖掘古鎮的文化IP,真正成為讓遊客身心托付的寶藏地,這些都是甘坑古鎮面對的新命題和新挑戰。

專家:警惕特色小鎮的建設逐步滑向地產主導的開發

深圳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張軼偉表示,對於古鎮保護與開發而言,商業化營運必然是一把雙刃劍。甘坑客家古鎮的文化本底是客家住居傳統與習俗的傳承,而其遺存的民居、炮樓、碉樓、吊腳樓等歷史建築則是重要的資源,已具備遺產價值。當下,在甘坑村落歷史空間的現代轉型行程中,空間遺存的保護逐步讓位於一種消費文化主導下的空間生產。歷史空間成為舞台布景,市井生活轉變為商業活動。古鎮的空間原真性也因為文旅開發力度的增強而有所缺失。

在新型城鎮化的理論框架下,特色小鎮所產生的經濟效應、規模效應以及輻射作用都值得重視。但是,我們更應充分警惕特色小鎮的建設逐步滑向地產主導的開發,重蹈當年文旅地產的覆轍。甘坑客家小鎮的正面效應值得肯定,不過其更應被視為城市有機體中的一個組成部份,不是一個孤立的文旅符號。因此,客家文旅小鎮的定位不能脫離其古村落的基底,而應當調動聚落中的多元主體,共同參與鄉村與城市更新,探索一種共建共享、可持續的合作機制來維護甘坑古鎮的繁榮。

統籌:潘瑩瑜

采寫:南都深圳深調研組

攝影:南都記者 劉有誌

影片:錢藝

海報:陳芳 朱信傑

實習生:夏若怡 陳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