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13届国展,江苏84件作品入选,徐州这个城市「霸占」了16个名额

2024-08-11国风

江苏的书法看南京和苏州,但这两届国展数据慢慢发生了偏移,群里有人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南有昆山,北有徐州」,从数据上来看,这个说法还是很有道理。十三届国展江苏省有84件作品入选,徐州就「霸占」了16件,份额占总数据的百分之二十。

徐州这十年来书法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留意书坛动向的书友对徐州书法教育也是刮目相看。笔墨当随时代,国展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十二届开始可以多种书体同时投稿,一人多能的书法人才就会显现出来,这些书坛宠儿会受到大家的关注。

自有了这个新规则,三体入展的「狠人」就成了耀眼的书坛明星。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有八位高手三体入选;十三届也有五位高手三体入选。两届加起来共13人,但很多书友不知道的是,这13人中竟有3人是从徐州走出来的。媒体都对他们进行过报道,分别是:十二届的张凯,朱安刚,十三届的阚宗严。

面对江苏,徐州这个城市占了1/5的入展份额,面对国展三体入选的高手,徐州依然占了1/5的名额。几年间徐州涌现出这么多书法高手,形成了一种地方展赛文化现象。江苏山东相近的地区都希望接受到徐州书法老师的指导。正因如此,很多书法爱好者希望了解徐州为什么能出现那么多书法高手?这些顶尖人才是怎样培养出来的?笔者先后写推文报道过多位徐州的国展作者,有些作者多年前就是微信好友,对徐州的整体书法环境还是略知一二。

十三届国展入选作者

笔者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普及广泛

徐州首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这座城市不仅是古代九州之一,而且是中国汉文化的发源地,拥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相传大禹治水时期,天下分为九州,徐州是其中之一。历史典故及名人众多,汉高祖刘邦、张良等等名流都与徐州有密切联系。当地文化资源丰富,兵马俑、汉画雕刻、古迹石像等众多文物,滋养了徐州这个魅力城市,对当地的文化传承有了积极的推广作用。地方文化的特点,文化起点之高,很多城市是无法匹及的。

之二:名师传帮带、效果明显

改革开放40年,徐州的书法传承渐渐形成了脉络,十年前,徐州就有中书协会员140余人,600余名省书协会员。老中青三代形成了阶梯式的人才储备。擅于文字学的王冰石老师;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马亚老师; 国展金牌教练单晓光老师(十二届的张凯,十三届的阚宗元都是他的弟子) ,众多的书法培训机构和名家书法工作室的铺垫,形成了新时代的书法国展孵化基地,配得上中国书法名城这块金字招牌。(2008年2月挂牌)

之三:注重理论和实操技法

徐州当地的书法教学很具特色化,笔者采访过多位国展高手,他们的书法教学特别注重书法理论和手上技巧。这一点同全国其它地区有很大的区别。

对于书法创作而言,表面看书法理论没有那么重要。书法训练随着时间的深入,越到最后越需要理论的支撑,前二十年靠技法,后二十年靠底蕴。技法熟练到一定程度,进步的速度自然就降了下来,这一点很多书友都有体会。理论的支撑是技法上的加油泵,除了少走弯路之外,明白很多技法是相辅相成的,例如:行草书提高离不开篆隶线质;楷书的精进需要行草的辅助;篆隶的提高,需要从手法上解决根本的问题,手法和笔法的差异性,没有理论上的辩证,越到后面也只是重复前面的技巧。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致力于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推广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陈述书法创作者经验和方法,供广大书友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