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我读【金刚经】8——第五品:最著名的四句偈

2024-07-23国风

01引言

下午解读完了第四品,晚上迫不及待地开始第五品的解读,因为第五品是整部金刚经中我最喜欢的一品,里面有最著名的四句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之前也说过,这个作品集并非写给别人看,而是自己学习的过程。最喜欢的一品当然要最详细的解读。

02原文

金刚经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03解读

释迦牟尼说,须菩提,你怎么看,能够以身相见到造物主吗?须菩提回答说,不能以身相见到造物主。为什么呢?我们把造物主看作有身相,事实上是没有的。凡世间所有表象,都只是人们的虚妄投射出来的。如果能够认识到所有的表象并非真相,那么就可以知道宇宙的奥秘了。

由于人类自身的局限性,总是把想象之物拟人化,三大宗教都是如此,把造物者想象成人类的形象。佛教中,虽说佛有三十二相,但未逃离人类的轮廓。事实上,释迦牟尼在这一品讲的非常清楚,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老子在道德经中未把「道」描述为人相,但后续道家又逐渐趋于着相。为什么呢,因为便于理解,尤其是便于老百姓的理解。寺庙中供着一尊佛,所以老百姓得以烧香、磕头,如果你告诉他们不可以身相见如来,他们会不知如何是好。

接下来谈谈我最喜欢的四句偈。为什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眼中会是不同的认识。为什么?因为这个人看一个人或一件事总会把自身的境遇、经验、偏见带入其中。西方有个ABC理论,发生的事情是A,你的信念、观念、偏见是B,你的反应和结果是C。我们总以为A决定了C,事实上是A和B共同决定了C。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A,由于B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C。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当我意识到我所看到的一切均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到的,知道真相其实并非如此,那么离懂得宇宙的奥秘就不远了。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只是特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我们耳朵听到的无非是空气的振动波在耳膜的回响,我们所尝到的只是我们味蕾若干种细胞的物理或化学反应,我们体验到的这些都不是世界的真相,更别说参杂了个人执念、偏见之后的感知了。

04结语

如果我们知道了感知的都是假象而非真相,那该怎么办呢?有一个办法是「常觉不住」,不要执着于这些假象,要时刻觉知这些是假象。带着怀疑的态度,你以为的并不一定就是你以为的。即便认识到了一切皆假象,仍然还是要发大愿,仍然还是要无所住行于布施,这才是金刚经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