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不一样的山水样貌,一样的清雅韵致

2024-01-01国风

清代画家受文人画风影响,喜欢描绘幽深静穆山水,表现画家的文人风范。近代画家在创作中继承了这一特征,笔下山水让人联想到无欲无求的隐逸生活。这几幅画,创作年代涵盖了清代和近代,画中添加屋舍书斋强调雅意。画家把描绘山水,当成抒情言志的方式,充分运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张崟画【溪山琴韵】,重点在「琴韵」二字。高山流水遇知音、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们对洒脱风流的文人充满好感。文人中的道德典范就是君子,用山水赞美文人品质,用琴韵表现文人精神世界的超拔脱俗。文人情怀与山水美景交融之后,就是人们心中的那方净土。

张崟用色沉稳洁净,石青、赭石、重墨,用色彩变化表现空间远近。杂树成林遮挡住山下书屋,让人有了探幽的兴致。跨过山溪石桥,琴韵旋律令人陶醉。琴声水声风声,丰富了人们的体验感。画纸上的二维空间,有了音律之美,变得立体起来。山水画中也会用到「赋比兴」的手法,张崟就是此中高手。

所谓「赋」,直接描绘山水样貌,画出真实感。所谓「比」,利用各种细节进行比喻。所谓「兴」,就是丰富人们的感受,产生各式各样的联想。

张赐宁是清代中期画家,生活在嘉庆年间。他画【溪桥山水】也用到了「赋比兴」的手法。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他把情感寄托在山水中,看到水墨晕染的画面,仿佛听到鸦雀鸣叫之声。

墨分五色,如兼五彩。清水晕开墨色形成的微妙变化,把无形无质的气韵具象呈现。讲究笔墨变化,注重笔法层次,产生了别样美感。

【幽居图】是近代名家袁培基的作品,和清代画家相比,用色上更加成熟。近代画家受西方绘画影响,开始尝试用传统技法画出微弱光感。有了明暗,山石肌理山势起伏画的更加真实。袁培基运用青绿技法,勾斫山石轮廓结构,线条抑扬顿挫充满力道。色彩浓淡有了渐变,表现出石块凹凸褶皱。

有了真实感的青绿山水,少了奢华之美,多了秀雅之气。用传统设色技巧,采用传统皴点技法,融合中西之后画的还是清雅山水。山根处多用重笔,山石暗部凹陷处多用重色,结合多遍染色,就有了画中的效果。

想要作品清雅,构图也很重要。近代画家构建山水脉络的时候,常用曲线表现。比如【山居图】利用流水走势,在画中有一道S型曲线。画中山势没有全景呈现,有了这道曲线,仿佛看到了景外之景。利用人们的想象力加上画面构图,让人人都有参与感,从而想要走入画中。

品味清雅韵致,需要画面有代入感。可居可游,才能身临其境。感受越真实,感触越强烈。利用构图优势,的确是个好办法。

从清代画家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们喜欢用笔墨表现清幽天然的美景。近代画家尝试用色彩、构图增加画面的真实感。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是为了让作品打动人,引发情感共鸣。

远观其势,近看其韵,赏画当以韵为主。生动自然而又充满生机,让人感受文人学养,就是清雅。笔墨构图提炼出自然山水的美好,画家心境表现诗情画意。这就是人们爱看山水画,喜欢清雅韵致的原因。

山清水秀,吐纳云气。走入山林,走入诗境,和画家来一场精神上的交流。有了情与景,就有了浓浓的韵致。

拓展阅读

画实景山水,繁而不闷,疏而不空

卧游山水,戴本孝【湖山佳话】

简淡清雅,画纸上的逸趣

用传统技法画出新鲜感,郑午昌【沧海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