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安史之乱下,王维一首诗让他死里逃生,也让他大彻大悟!

2024-10-11国风

王维一生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然而有一首诗相比其它精美诗篇可以说逊色不少,然而恰恰是这首诗关键时刻让他死里逃生,甚至决定了他后来的命运。

背景回顾

自安禄山反叛以后,所过州县,闻风瓦解,守城的将领或弃城出逃,或开门出迎。不到一个月就打到洛阳城下。安禄山在洛阳宣布称帝,国号「大燕」。而攻破长安也只是时间问题,百姓想要跑,可是房屋财产、家人亲属如何安排不是一两天的事。人们开始盼望着昔日英明神武的唐玄宗李隆基能够再出奇策,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让他们不用去国离家。

几日后玄宗亲自登楼宣誓,表示愿意御驾亲征。背地里却秘密派人前往蜀地,做好逃跑的准备。朝中有聪明人嗅到了皇帝镇定之下的慌乱,趁机逃跑,而王维依旧留在城中。次日王维像往常一样入宫朝见,宫前侍卫面无表情,随着宫门缓缓打开时,皇帝和他的亲信们早已不知所踪。

创作境遇

等安禄山到达后,得到了一座没有任何防御的空城,却又有着大量未逃离的大臣、宦官、宫女和珍宝的长安。对于不接受安禄山「封赏」的官员,立刻被酷刑处死。余下的官员则选择投靠安禄山的朝廷。

为了不做安禄山的官员,王维服药毒哑了嗓子,又服泻药,自求痢疾,身处病痛中苟延残喘了十来个月。有一次王维的好友裴迪去看王维,讲起凝碧池上的活动,安禄山在凝碧池上举行宴会,觥筹交错之间,丝竹管弦声清晰地从水面上传到众人耳朵里。在一片音乐声中,常常有梨园乐工的哭声,有乐工深感悲愤,掷乐器于地,西向痛哭,立刻被一刀刀处死。

听到此处王维哭着写下这首【凝碧池】: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

千家万户的人民都在为满城荒野而伤心,文武百官们又何时才能朝见天子?

秋天的槐叶散落在空寂的深宫里面,凝碧池头却在高奏管弦,饮酒作乐狂欢庆祝。

回归本心

后来新的皇帝唐肃宗李亨在回纥骑兵的帮助下收回了长安。首先便是处置那些投敌的官员。唐肃宗无法原谅被俘朝官投敌却不自杀的行为,决定予以惩罚。

重则刑于市,轻的赐自尽,再者杖责一百或者流放贬官。作为幸免的朝官王维,免不了被议论讥讽。因为他有一个当红的弟弟王缙,在抗击叛乱中立了大功,为了保住哥哥的性命在皇帝面前痛哭流涕的求情,连快要到手的大官也不要了。

当然还有一个更冠冕堂皇的说法是,肃宗在战争中听到王维那首哭着写下的【凝碧池】,深受感动。

此后虽然依旧在朝中为官,王维却总是郁郁寡欢,他从不为自己辩解。甚至没有过多提起囚禁时的点滴。他觉得自己没能去死,就是一种罪。甚至用沉默来默许别人对他「失节」的指责,他向皇帝上表说:食君之禄,死君之难。当年我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情虽可查,罪不容诛。仿佛长安城破时被俘虏而没有死从此成了他人生最大的污点。

从那一刻起,入朝为官建功立业的王维已死,遨游山川草木之间的诗人重生。他做不到违心地享受官场的热闹,他必须腾出一部分热情回归山水田园。他有着太多的苦闷与委屈无法诉说,只能将一切情感寄托于山川河流,一心向佛,与草木为伴。

孤独寂寞中顺手写下「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想想人生也有涯,王维本可以轻易在音乐、绘画或者诗歌上大放异彩,随便选一条路都可以成为大师。可是有太多天赋也是一种烦恼,选择一条路,就要让出其他道路前进的方向。然而他却选择了一条最没天赋,最难走的路——入朝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