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访友途中美景如画,高启【寻胡隐君】

2024-10-25国风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这首五言诗是明代文人高启的作品,名为【寻胡隐君】。胡隐君是谁,已经无法考证了。不过有了这首诗,胡隐君的名字流传至今。这样的待遇,除了唐代汪伦,估计就是他了。与李白【赠汪伦】不同,这首诗不是写送别,而是写访友途中的情景。诗中没有提到胡隐君有多么热情好客,只要读过这首诗就知道这次拜访肯定会宾主尽欢。

高启生活在元末明初,他是苏州人。洪武初年皇帝下旨让他入京参与修订【元史】。朝廷为前朝修史是一件大事,参与者都是饱学之士。高启可以参与其中,足以说明学问修养非同凡响。朱元璋觉得高启是个人才,打算擢升他的官职,派他教授诸王。高启不愿意沾染是非,毅然辞官返乡。

返乡后,高启开馆授课,没想到惹来了杀身之祸。当时的苏州知府叫魏观,他在张士诚宫殿遗址上修建知府衙门。元末大乱之际,张士诚和朱元璋是死敌,由于他们的领地相邻,经常爆发矛盾。最终朱元璋取得胜利,建立了明朝。张士诚占领苏州的时候,自称吴王。一个知府要在吴王宫殿废墟上修建府衙,惹怒了朱元璋。有御史为了迎合朱元璋,说魏观此举败坏了官员清正廉洁的形象。于是朱元璋下旨将魏观押入京城判以斩刑。

高启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郡治上梁文】,夸赞魏观治理地方有功。于是他就成了魏观同党,与魏观一同问斩。表面上看,高启是言语不当,其实自从他辞官的时候,朱元璋就记恨上他了。朱元璋生性多疑,总是疑神疑鬼,久而久之就变得小心眼、爱记仇。高启竟然敢拒绝皇帝的任命,当然不能让他活在世上。高启死的时候只有39岁,很多文人偷偷进行悼念。

明代初期,高启和刘基、宋濂齐名,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这首【寻胡隐君】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赶紧在诗中感受一下这位文坛大家的风采吧。高启拜访朋友,兴致勃勃。一路上渡过了一条又一条河,都不觉得疲劳。河岸两边长满了鲜花,花开遍地看也看不过来。一路春风陪伴,一路美景怡人,不知不觉就到了胡隐君的家。

好景色,好兴致,好心情,这是一首充满快乐的诗。古人写诗习惯诉说烦恼忧虑、无穷恨意。高启一反常态,他就要随心随性,写一首欢快的访友诗。春风拂面,鲜花似锦,如果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还要强行表达愁怨,那就太矫情了。

拓展阅读

缅怀李白,思索文学创作现状,王世贞【登太白楼】
一句能令万古传,王湾【次北固山下】
不伤感、不流泪,他是这样送别好友,王观【卜算子】
他真的可以像蓬草一样顺其自然吗?杜甫【客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