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曾国藩:人生最好是中年

2024-07-26国风

【增广贤文】中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提起中年,往往第一反应就是生活危机四伏,来日黯淡无光。

其实,人这一生最好的时间段,就是中年。

「第一完人」曾国藩,前半生庸庸碌碌,三十岁以后,才开始变得成熟稳重。

人到中年,认清自己,管好自己,修心智、练本事、通人情。

凭借成熟的智慧、稳健的言行,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01 中年,修心智

古语有云:「经一事,长一智。」

年轻时,心智尚未成熟,跌跌撞撞在路上前行。

直到中年,经历积累成阅历,不断明心开悟,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曾国藩初入官场时,春风得意,整日在社交场上流连。

无心读书进学,不去修养身心,心智简单,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享乐。

直到中年,他与理学大师唐鉴、倭(wēi)仁等人往来,认清了自己的浮躁和浅薄。

此时,他褪去青涩,变得成熟稳健,想要追求更高的境界,立志成为一个「圣人」。

为了克服缺点和毛病,他给自己定下「日课十二条」:静坐、读书、早起、写日记......

此后经年,曾国藩的心智愈发成熟、愈发强大,助他平步青云。

杨绛先生说过:「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人能学,能修身,亦能自我完善。」

人到中年,修炼心智,方能从简单走向成熟,从狭小走向广阔。

02 中年,练本事

中年,是人生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有人饱经沧桑,没了志气和棱角,每天得过且过。

最后不过是温水里的青蛙,面对事业的困境、生活的危机,只有力不从心。

有人却志气藏于胸,选择迎难而上,时刻不忘苦练本事,砥砺前行。

能者上,庸者下。只有自强不息、努力上进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曾国藩就是凭着勤学苦练,度过中年危机,从而官居一品。

他出身平平,没有任何背景,却在十年之内升迁七次;

他一介书生,没有高强武艺,却能统帅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成为清朝文臣封侯第一人。

但这些,都是中年以后的事!年轻时,曾国藩的人生满是挫败。

秀才试考了七次,快三十岁才中进士,为官后又被同僚排挤、被皇帝嫌弃。

尽管屡战屡败,曾国藩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一次次在困境中奋发,苦练本领。

他写日记反躬自省,修正言行,数十年如一日,哪怕患上眼疾,也不曾停歇。

起初兴办团练时,曾国藩败绩连连,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让他心灰意冷。

但他忍辱负重,不断推演总结,得出一套适合湘军排兵布阵的方法,最终立下不世功勋。

曾国藩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

人到中年,身在低谷,仍要磨炼本领,仍能建功立业。

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一路走来,有激流险滩,有荆棘满地。

唯有逆流而上,一往无前,深耕能力,才能让前路光明灿烂。

03 中年,通人情

【红楼梦】中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年轻时,说起人情世故,我们总是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

还以为凭着一腔孤勇,就能实现梦想,过上想要的生活。

人到中年,几经碰壁,才懂得收起横冲直撞,学会游刃有余。

曾国藩任京官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愣头青。

不懂得和光同尘的道理,自以为是,愤世嫉俗,常常受人诟病。

他曾在父亲的寿宴上,与朋友当众大吵,惹得对方拂袖而去;

他曾因直言不讳,随意上书,使得皇帝「怒掷其折于地」。

不通人情的他,在官场走得举步维艰,甚至因此被解除兵权,跌落人生低谷。

人到中年,经历重重挫折磨难,他开始反思自己,改变自己。

为此,他研读道家著作,不断提高自己为人处世的境界。

待到重新出山,曾国藩已变得圆融通达,遇事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待人也谦恭温和。

这让他在官场如鱼得水,顺利整合资源和人脉,平定太平天国,青云直上。

【格言联璧】中说:「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

知世故,保自身安顺,方能活得从容;通人情,得众人帮扶,方能活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