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泰平岁值泰平春

2024-01-01国风

玉粹轩通景画描绘了一个室内欢庆元旦的场景,通过对通景画中母子身份的确定,揭示了隐藏在通景画背后的秘密。「亿万人增亿万寿,泰平岁值泰平春」是玉粹轩通景画中的厅堂上所贴对联,出自乾隆御制诗【元旦试笔】。楠木落地罩后展示了一个虚构的黑漆描金山水花卉厅堂空间,厅堂里充满了欢歌笑语,众人在辞旧迎新。

玉粹轩明间西墙通景画贴落

通景画与传统绘画不同,它融入了西洋透视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有如同真实般的空间感,在表现孩童的嬉戏动作和形态上更接近孩童本身的真实状态,特别是对一位老人来说,描绘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的孩童,更能有吸引力,这一点似乎超越了宋元以来的婴戏图的表达效果。

太上皇宫装饰有很多通景画,其中玉粹轩通景画最为特殊。玉粹轩位于乾隆花园后半部,在竹香馆和养和精舍之间,是一座卷棚顶绿琉璃瓦的三间屋。乾隆四十年(1775)闰十月二十一日,乾隆令姚文翰为玉粹轩明间罩内西墙画了一张通景画。档案记载:「十二日接得员外郎六格押帖,内开十月二十一日,首领董五经交宣纸一张,传旨:宁寿宫玉粹轩殿内明间罩内西墙通景画一张,着姚文翰画。」

玉粹轩明间西墙通景画贴落局部·穿龙袍的孩童

室内暖意融融,蹲在火盆旁的孩童在燃烧松柏枝,炭灰中冒出缕缕轻烟,袅袅升起,屋里弥漫着迷人的清香。手拿太平鼓的女童正注视着两位说悄悄话的续茶孩童,提防着他们又在想什么坏主意。吹笙的孩童及欢快的乐曲吸引了床榻上穿龙袍的幼童,他尽力地想挣脱侍女,连侍女手中的拨浪鼓都不屑一顾了。靠隔扇处的两位孩童正忙着插花。

站在旁边的一位母亲对着绘有菊花的光亮的漆画芯在欣赏自己的容颜。右侧的隔扇后是一座月亮门,门外连着花园,一位孩童蹲在树枝上采摘梅花,一位孩童站在假山上双手朝上作接状,与插花的两位孩童形成呼应,也暗示梅花报春,与墙上「泰平岁值泰平春」对句相呼应。坐在床榻上头戴昭君帽的母亲是整个通景画的中心,她侧身坐在床榻的边缘,姿势优雅地、惬意地欣赏着眼前的美好时刻,眼睛充满着温情,嘴角浅露微笑。

玉粹轩明间西墙通景画贴落局部·中心人物母亲

通景画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对宋元婴戏题材绘画的模仿,其中的人物很有可能曾是生活在紫禁城中的人,有些场景及活动也有可能是乾隆家庭生活的缩影。那么通景画中有没有可能把某位他最亲爱的人画在了里面呢?玉粹轩西墙通景画中描绘的众多人物中,有两个人物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位是榻上的幼童,一位是幼童旁边坐着的母亲。而在乾隆诸子中,唯嫡长子永琏具有穿龙袍的资格。

清宫有暗示皇太子身份的绘画作品,张琼【雍正帝观花图与雍正继位之谜】一文论及【雍正帝观花图】中坐在雍正斜对面着秋香色(接近于黄色)衣服的少年具有皇太子身份:「从弘历的服色看,这幅画描绘的应是在‘秘密建储’之后的一次‘纪恩’活动,画中弘历身为‘秘定皇太子’,他的看似不合规定的着装于半遮半掩中透露出他的身份。」

雍正帝观花行乐图轴 351cm×151.5cm 清 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再来看站在榻上的孩童是否穿的是龙袍。扬之水先生【乾隆趣味】一文认为榻上小儿穿的是蟒袍,并非身份特指,因为蟒袍通用于宫禁之外,并引清代刘廷玑【在园杂记】「衣服上所织四爪者谓之蟒,民间通用」以说明。但笔者仔细观察,孩童穿的是绣有三爪龙的龙袍,并非蟒袍。「三爪龙龙袍」符合康熙年间所定皇太子服饰,颜色为杏黄,与乾隆时的皇太子冠服制度一致,所以站在榻上的这位小皇子应是皇太子。

玉粹轩明间西墙通景画贴落局部·三爪龙龙袍

玉粹轩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通景画绘于乾隆四十年(1775)。乾隆一生中立过两位皇太子,一位乾隆是元年(1736)所立永琏皇太子,一位是乾隆六十年(1795)所立永琰皇太子。因此,画中的这位皇太子只能是永琏了。【清实录】记永琏于乾隆元年被立为皇太子:「是以于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遵照皇考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面谕,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是永琏虽未行册立之礼,朕已命为皇太子矣。」

【清高宗实录】记乾隆三年(1738)十月:「丁酉,谥皇太子永琏为端慧皇太子。」这里公开了永琏的皇太子身份。乾隆六十年,永琰(嘉庆皇帝)被立为皇太子时,还要向端慧皇太子神牌行叩拜礼,可见乾隆对永琏的思念之深。所以通景画中穿龙袍的幼童为皇太子永琏。永琏的身份确定后,坐在他旁边的那一定是他的母亲孝贤皇后富察氏了。

孝贤纯皇后朝服像 194.8cm×116.2cm 清 故宫博物院藏

富察氏与乾隆是结发夫妻,二人伉俪情深。富察氏于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二十一日在随驾东巡时于山东德州去世。乾隆对孝贤的思念几乎不能自拔,「珊瑚幻术非吾慕,未断情田来往踪」。

榻上的幼童是皇太子永琏,坐在榻上的母亲是孝贤皇后,这两位是乾隆最思念的人,通景画是对二人的纪念。乾隆在归政的宫殿中让画师画了这些通景画,并对永琏和孝贤皇后作了艺术化的处理,目的是想永远留住他们的形象。而通景画提供了这种可能,它如今天的照相机一样,形象生动而富有真实感,画面中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亦真亦幻,永琏和孝贤好像没有离开,一直都在乾隆的身旁。

本文节选自【艺术博物馆】2023年7月第3—4期

【故宫博物院玉粹轩通景画中母子身份考】

【艺术博物馆】202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