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李白【侠客行】-风华正茂之潇洒

2024-01-16国风

潇洒的诗词很多,我说人生风华正茂之时,当读李白【侠客行】,做侠客的潇洒。

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白话解说,

燕赵之地的侠客,头上戴着随意点缀胡缨的帽子,腰间挎着如霜雪映月一般明亮的吴钩宝剑。

胯下的银鞍与白马交相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一闪即逝。

他们武艺盖世,十步之内,稳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简直踏雪无痕,来去无踪。

他们大事做成之后,便功成身退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或者留给别人。

想当年,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

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同侯嬴一道大碗喝酒,实在痛快。

信义之士,几杯酒下肚后便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要重。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可感动苍天,可气贯长虹。

朱亥挥金槌杀大将窃兵符救赵,先使邯郸军民大为震惊。

朱亥与侯嬴真千秋万古二壮士,煊赫声名回荡在大梁城。

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名声犹香传万世,不愧为一世英豪。

鉴于此,谁又愿像扬雄那样的儒生,白首著书阁楼,老死窗下呢?

此诗是李白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游齐州时所作。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气「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更促成了当时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文武双全,他的理想就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然后功成身退。

本诗在礼赞侠客精神,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的豪情壮志在诗中表现无遗。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永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仅二十个字,看来全是写物而从不写人。读来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却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因为诗人并不是为写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缦缨,吴钩」,「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且把物都写活了。

诗人进而写游侠的行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诗人是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的。事实上,诗人之所以少好任侠,乃是以此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

李白也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此处应了前人有云: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

最后,诗人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的侯赢、朱亥」二壮士,阐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旨。重然诺尚意气的任侠,真是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

然而,诗人不仅在热烈的颂唱「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为壮夫所不为!

但愿我们都能,正风华年代里,潇洒如「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做一名潇洒的侠客:大碗喝酒大口肉,路见不平吼一吼,还有不平拔刀救,扶危济困显身手。

事成之后,潇洒如李白所言,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莫要蹉跎岁月,最后有志难舒。才拄着拐杖冷风中不觉吟着,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回首之际,潇洒如苏东坡所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