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人生智慧:韬光养晦

2024-01-13国风

在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庄子以其深邃的人生哲学和独特的处世之道,为我们揭示了「韬光养晦」的深刻内涵。

韬光养晦

中文名:韬光养晦

拼 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

近义词:韬光晦迹、深藏若虚、

玉韫珠藏、韬匮藏珠

反义词:锋芒毕露、霸气外露

释义:韬:按捺,柔化,隐藏;

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等。

韬光养晦是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 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

韬光养晦是一种消极避世的心态吗?

庄子,这位战国时期的伟大哲学家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一种 不彰己智,不露锋芒,如水之静流,如光之隐耀 的生活态度,这便是我们所理解的「韬光养晦」。

【逍遥游】中的大鹏鸟——韬光

大鹏鸟

庄子在【逍遥游】中描绘的大鹏鸟,借风力翱翔九天。

它并 不急于展翅炫耀 ,而是等待六月息的到来,蓄积力量,一飞冲天。这种 隐忍待发,厚积薄发 的精神内核,正是庄子对于韬光养晦的生动诠释。

这便是韬光养晦中 韬光 的内涵。

下面我们来讲讲养晦。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南华经·逍遥游】

这段文字使用了一种 类比的思维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

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 水浅而船却大的道理。

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要负载起巨大的翅膀就不够有力了。

因此,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 凭借 着风力,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

【逍遥游】中的蜩与学鸠

蜩,是我们在夏天常见到的知了

学鸠,是一种鸟类,又名斑鸠。

斑鸠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

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chōng )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就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聚集粮食。 蝉和小斑鸠这两只小虫、鸟又知道什么呢。

这便是韬光养晦的 养晦 的内涵。

如此可见,韬光养晦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明的生存智慧,是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选择内在修养与外在沉潜的生活艺术。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的「庖丁」指的职业是厨师。准确的来说「庖」是厨师,而「丁」是厨师的名字。

同样,在【养生主】的故事中,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其技艺之所以能达到如此境界,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沉淀,最终技巧才能超脱常人。

这无疑是对韬光养晦智慧的另一种体现,即通过不断积累、修炼自我,从而在合适的时机展现非凡的实力。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我开始宰牛时,所见到的都是整头的牛。过了三年之后,再看牛就可以看到牛体的结构部件而不是整头牛了。时至今日,我宰牛时全凭心领神会,而不需要用眼睛看。

如此可见,韬光养晦并不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而是一种低调积淀的生活方式。

韬光养晦是深入现实

庄子的人生哲学告诉我们, 韬光养晦并非回避现实,而是深入现实 ,积蓄力量,犹如深渊静水,表面平静,内里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它要求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既要保持谦逊低调,又要坚韧不拔,不断提升自我,以期在关键时刻能够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

「韬光养晦」教导我们 要懂得适时藏拙,理性克制 ,不过分张扬自我的才智与能力,而是将精力倾注于内在的修为提升,静待时机,厚积薄发。

这是一种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内敛显卓越的人生智慧。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这一理念更具现实指导意义,让我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能坚守本心,从容应对生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