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说的就是虽入秋但仍热的处暑节气

2024-08-21国风

虽然两天后就是处暑节气了,但是今年的天气依然很热,暑气仍然很重。所以,正如俗语所说:「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说的就是这个虽然已经入秋,但是天气还是比较炎热的节气:处暑了。那么具体地说,处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节气,又有哪些民风习俗呢?

处暑,是24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也是秋季继立秋之后的第2个节气。通常说来,时至处暑节气时,已是高温炎热天气「三伏」的「末伏」,这就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接近尾声了。处暑,应该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因为「处」的本义是「止息」、「停留」的意思。所以「处暑」就表示炎热的酷暑到了尾声,即将停止,暑气开始消退,暑天也将尽了。

但是,暑热的消退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并不是暑气下降,天气马上就可以凉爽了。然而,处暑节气时,虽然天气还是很热,但是气温总体已开始呈下降的趋势。总体来说,处暑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的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会向南撤退,暑意渐消,雷电暴雨等强对流天气也会逐渐减少和减弱。作为传统节日,处暑的民俗活动也是很多的,比如祭祖、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等。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许多民风习俗是与祭祖和迎秋有关的。因为处暑节气的前后,正是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中元节,也就是俗称的「鬼节」或「七月半」,所以人们都会上坟祭祀拜祖先。而在这段时间里,正是民间初秋的秋粮收获季节,也是庆贺丰收、酬谢大地、感恩祖先的节日,随着许多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按照民间的惯例,要用新稻米等来祭供祖先和大地,并向祖先报告今年的秋季收成情况。

吃鸭子。俗话说「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时的鸭子最为肥美和富有营养,而且处暑已经入秋的第2个节气,需要适当地补一补「秋膘」,而鸭子正好,既不过于油腻,又适合清补。为此,处暑这一天,人们会或做或买,来上一碗「处暑百合鸭」,享受滋补一下。另外在古时,人们不仅会把做好的鸭子菜端上一碗送给邻居品尝,还有个说法:「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放河灯。河灯,一般是用竹、木、纸等材料做成,并在底座上放上灯盏或蜡烛,然后拿到河里或其它的水里去放漂。因为处暑节气的前后,正逢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即「七月半」、「鬼节」,所以在水中放上河灯,并任其漂流,以此来悼念逝者的同时,也祈求保佑生者的平安。

开渔节。处暑节气之后,因为是渔业收获季节的开始,所以沿海地区常会在这时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开渔节对于沿海的渔民来说,不仅兴高采烈,而且热闹隆重,会举行比较盛大的开渔仪式,用来欢送渔民开船出海,期盼渔业丰收。比如自1998年浙江省象山就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开渔节,每年一次,不仅有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还要开展各种文化、旅游、经贸等活动,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客商、游客前往。使他们不仅能领略到当地热烈的渔文化,还能品尝到各种鲜美的海产品。

煎药茶。煎药茶这一民风习俗,在民间自唐代以来就已经盛行,并流传至今。每年的处暑节气期间,全国的不少地区,家家户户都有煎药茶的习惯。先去药店购买适合煎茶的中药,并配制成药方,然后回家煎茶备饮。因为古人和中医理论认为,入秋之后仍然要适当吃点「苦」,对于清热、去火、祛燥、消食、除肺热等方面有一定的好处。比如俗话说「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说的就是用乌梅、山楂、陈皮、桂花、甘草、冰糖等材料,煎制而成的酸梅汤,当茶饮用,具有止渴生津、补气开胃、消暑降温、缓解烦闷等功效。

拜土地爷。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丰收的时节,所以农家会用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公公,感谢土地爷的帮助和庇佑。有的杀猪宰羊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地的中间表示感恩,还有的在处暑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手脚,怕把到手的丰收洗掉了。在民间,人们除了盛行祭祀仪式外,还会把祭祀用的供品撒进田地以示谢恩。有的不仅要焚烧纸钱祭拜土地爷,还会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这样做可以避免冰雹对农作物的袭击,从而能够获得秋季粮食的大丰收。大家以为如何呢?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