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差评黑料不断的司马炎,却为何被一代明君李世民,赞赏有加

2024-01-20国风

但凡统一王朝的开创帝王都会有不错的评价,尤其是那些结束了长期战乱分裂局面的如嬴政、杨坚、赵匡胤等,更是如此。然而有这么一位,尽管结束了近百年的分裂局面,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大一统王朝,但至今差评黑料不断,这就是三国时代的真正终结者,晋武帝司马炎。

后世往往认为其德不配位,执政时昏招频出使得西晋的大一统不仅昙花一现,还陷入了更加混乱的五胡十六国的局面。尽管司马炎如此招黑,后世却有一位名君意外的给出了高度评价赞赏,这就是「天可汗」李世民。

上图_ 唐太宗 李世民 身后宫女持拿的是「五明扇」

不吝赞美之辞的赞扬

李世民执政后着手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展开了规模浩大的修史工作,其中【晋书】占重要地位。李世民对此相当重视,还亲笔为晋武帝司马炎等人写了史论(又被称为「御撰」)。

在对司马炎的评论中,李世民在指出其种种缺点的同时,也毫不吝啬的对其大加赞美,比如「民和俗静,家给人足,聿修武用,思启封疆」称赞其开创的「太康之治」;用「马隆西伐,王浚南征,师不延时,獯虏削迹,兵无血刃,扬越为墟」称赞其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业绩。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赞其「仁以御物,宽而得众,宏略大度,有帝王之量焉」,可见除了常规的文治武功外,李世民还在另一方面发现了司马炎身上的巨大闪光点,那就是,为人宽厚。

上图_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善待前朝君王

历史上新朝建立后,前朝君王皇室们的结局一般都是「凄凄惨惨戚戚」,南朝刘宋末帝刘准的遗言「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就很能说明问题。

司马家族对于曹魏的狠毒世人皆知,司马炎的爷爷司马懿曾经屠了大将军曹爽的三族,爸爸司马昭更是放任指使手下当街弑杀了曹魏第四位皇帝曺髦,开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弑君的先河。

而司马炎却截然不同,对于魏国末代皇帝曹奂,司马炎不仅封其为「陈留王」,而且在名和利两个方面给予了超然待遇。一方面,司马炎允许曹奂使用天子旌旗,行魏国正朔,而且许其「上不称臣、收招不拜」,这是给其「名」;另一方面让曹奂在封地邺城享有食邑万户,这是给「利」。而曹奂这个陈留王也一直传到南朝齐代建立才结束,竟然延续了200多年,堪称是史上待遇最佳的前朝皇室。

而对于蜀吴两国君主刘禅和孙皓,司马炎也分别封了安乐公和归命候,刘禅有自己的「安乐公国」, 孙皓也有自己的封地。司马炎还大摆筵席招待这两位,在饭局上,刘禅说出那句名言「此间乐不思蜀」(其实也未必是刘禅真的蠢,更有可能是故意讨好司马炎);而面对孙皓赤裸裸的挑衅「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司马炎也是哈哈大笑,根本没有追究。

上图_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

善待臣子

当然不仅是前朝帝王,在司马炎一朝为官也是一件较为舒心的事,甚至有大臣敢于当面硬怼司马炎。比如刘毅,当司马炎询问自己可比汉朝哪位帝王之时,刘毅直接不客气的骂道「可方桓、灵」,而且又进一步说「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最后得出结论「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如此公开辱骂本朝皇帝在史上也是极为罕见。

而司马炎的反应也很耐人寻味,其不仅没有「天子之怒」,反而对刘毅大加赞赏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这句话中的格局和胸怀实在令人称道。而刘毅事后反而不断升迁,直到坐到了左仆射、光禄大夫、青州大中正的高位,其后来去世后,司马炎悲痛不已的说道「失吾名臣,不得生作三公」。

上图_ 王濬(206年~286年1月18日)

而在灭吴中立下大功的名将王濬,因为对战后封赏不满意,不仅经常当着司马炎的面发牢骚,有时候连个招呼都不打就直接走人把司马炎这个皇帝撂在一边。如此「欺君犯上」的行为,司马炎不仅「帝每容恕之」,而且面对一些打王濬小报告的人,司马炎还帮王濬辩解「濬有征伐之劳,不足以一眚掩之」,而王濬后来也做到了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高位。

当面对另一位多次推辞入朝为官的前蜀汉大臣李密时,司马炎也深表理解和支持,不仅不再征召,还在生活上给予了很大的优待。后世往往推崇李密千古名篇【陈情表】的催人泪下,却很少有人提及司马炎本身的宽厚,否则换一个帝王直接给定一个「追思前朝」的罪名试试?

上图_ 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

善待野心勃勃的皇族宗室

当然对帝王来说最大威胁往往来自自己的亲族宗室,而司马炎也不例外,尤其是野心勃勃的齐王司马攸。

司马攸本来和司马炎是亲兄弟,后来被父亲司马昭过继给了一直膝下无子的大伯司马师,从法理的角度来说,司马攸从此成为了司马师唯一的儿子。而按照司马家族本来的规划,司马懿之后将由身为长子且能力威望更为突出的司马师主持家族,而未来则也应由司马攸继续继承家业。

然而,司马师在47岁壮年之时突然离世,由于司马家族还没有上位成功风险依存,而司马攸还只是个孩子,因此弟弟司马昭接手家族大业也是时势所趋,这和孙策英年早逝由其弟孙权接手也是一个道理。

但这也意味着,家族大业由父子相承变成了兄终弟及,对于司马攸这个未来的继承人就不利了。尽管司马昭也曾表态以后要将家族大权传位给司马攸,但毕竟人都有私心,因此也只是嘴上说说。而面对最终称帝的司马炎,司马攸的愤愤不平可想而知,无疑成为了西晋王朝的一颗定时炸弹。

上图_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

而面对这么一位威胁极大的宗亲,司马炎却一直对其提拔重用,在封爵上,司马攸被封为齐王;在职务上,司马攸被授予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甚至司马炎还特许其麾下保留数千亲兵,后来司马攸更是做了司空位列「三公」。

随着权势和地位的不断上升,司马攸也在收买人心博得名声,很多朝臣都对其颇有好感甚至暗中支持。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也仅仅是让其离开都城洛阳,回自己的封国专心当齐王,此外另授予其大司马、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的要职,还给了兵权。这种行为无疑是放虎归山,可能也只有司马炎能做的出来。

这种「好事」要放在大部分有「异心」的王爷身上恐怕做梦都要笑醒,然而司马攸竟然还想不开,认为自己是被贬斥,最后活活气死了,时年才36岁。想必后世的朱高煦、八阿哥胤禩等等「反王」也许会鄙夷的说一句「竖子不相谋」吧。

上图_ 司马炎(236年-290年)

当然,司马炎被后世诟病的地方也有很多,尤其是毫无原则的收留优待刘渊(司马攸曾劝谏刘渊不是个善茬,日后必反),结果「成就」了日后这位「西晋掘墓人」;而他在位时大封宗室,在继承人问题上的失误,结果引发了日后的「八王之乱」,并直接导致了西晋的衰败乃至速亡。

如果从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等传统衡量帝王的指标来说,司马炎确实不算出彩甚至缺点多多。但其对前朝君主、对大臣部下、对政敌宗亲的这份宽容厚道,放眼历史长河可谓独一无二。相比之下某些风评颇佳的帝王之所作所为和其相比更是天壤之别,这也是司马炎独特的个人魅力所在。

作者:杨上柳下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晋书·武帝纪】、【晋书·唐太宗御撰】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