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最狠「入世」,制造「圣人」

2024-02-16国风

入世,最大的障碍,是被各种有意设计的「规训」所捕获。入世而有成就者,不过是勘破了可能的规训法则,而后借用规训之效用,以达到「人道」的目的。

因此,一切的规训,都是源于某种对「人」的效用需求,而生产的。所谓入世,不过是进入一个以资源作为链接,于是形成人与人关系的局限性场域。基于此,我们可以说,规训的效用,无外乎两种:

第一种,是为资源和人的效用,给出定义。也就是命名,因此,形成指认的共识。有了共识,才能形成的所谓的群体和资源分类。

第二种,是把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资源做出系统化的链接模式。即不同的人,因命名等定义的不同,而与不同类的资源相链接。也就是说,用一套系统化的规则和秩序,让人进入不同命名的共识范畴,让资源进入不同价值的共识范畴。

这两种规训模式,从某种意义讲,也就是人类关系社会的核心。个体,一旦被这些规训模式所捕获,也就意味着,个体进入到了群体化困境,即丧失了自我参照的能力,而进入到了以外界为参照的被动模式。

以外界为参照,也即丧失「自觉」能力。无「自觉」,便无「觉他」,因此,沦为工具效用。

所谓最狠入世,是制造圣人,也不过是窥见了入世心法中,摧毁心智,或者说是植入心智,才是最持久,也是最完美的凌驾心术罢了。

01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圣人,即有大名。有大名者,即成「景观」。所谓景观,如德波所言,即为世人之围观。而围观,必为群体行动,是丧失个体「自觉」的。

这个时候,个体被反客为主,反而成为了「景观」的奴隶,而「景观」,一跃而为主体。因此,景观的变化,引领着个体的变化,此亦谓为「物化」。

而圣人,如果于世有大名,则其名,必是陷入了某种大的效用之中。一旦与效用挂钩,那么,其名便进入了某种目的论。因此,盛行于世的圣人之名,便进入了「规训」范畴。

老子所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此「圣人」,即大名于世的圣人。这样的圣人,在老子看来都是假圣人,是自以为的圣人。

这种假圣人总是高喊着口号、标语,蛊惑人心。或者,装神弄鬼,故作高深,沽名钓誉,借手段,炒作、拔高自己。

古往今来,假圣人,作为一种效用,总是在给世人出主意,或者教导世人,以便达到某种目的。

所谓「大盗不止」,是假圣人,因着某种效用目的,让人心进入了种种「分别心」。又因深植了「分别心」,而失掉了本心。

本心,在道家而言,即本体;在佛家而言,即法身。也即禅宗所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因此,真正的圣人,无名。

02

制造圣人,诛心之术。

有「名」的圣人,都是制造出来的。而一切「制造」,必夹带了制造者的「私货」。这个「私货」,即效用目的。

因此,圣人本身仍然是被作为一种手段而存在,只是制造者们一把趁手的工具而已。

于是,回头看,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都是因其有可以作为达到效用目的的要素在。

而那些大凡被诋毁得面目全非的人,则多为太厉害,太牛逼,却无法被「包装」为圣人的人。

因此,「盖棺」,并不能「论定」。因为,一切的「盖棺论定」,都是由他人,或多或少,都夹带着「私货」而「论定」的。

「私货」越多,效用目的越狭隘,那么,此种「论定」,就越偏于逼仄,甚至是非颠倒。而越是逼仄、颠倒的「论定」,一旦获得了通行密码,获得普适性,那么,此「论定」,便也成为了「真相」。

而制造圣人,之所以是诛心之术,正在于其,能以「圣」之名,「论定」「真相」。

因此,圣人,即景观。景观背后是权威,是普适性,是被某种等级性和优越性敲过钢印,而获得共识的一种标记。

权威,是「制造者」的背书。普适性,是验证过,能够以居高临下姿态,获得心智植入的算法。

03

于是乎,制造圣人,几乎成为了一种居高临下者的通行密码。一旦成其圣名,便拥有了所向披靡的号召力,或者,收割指数。

因此,入世,本为入人心之海,是心智与心智的较量,因之,才有了「心术」、「心法」的因由。

心术、心法,皆为相。造「圣人」者,实为勘破世间「大着相」者。

因此,以造「大着相」入世者,即入人间道法,必杀伐决断,必恩威并施,必雷霆雨露,但最终,不过操弄人心罢了。

然,狠人者,必自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