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苏轼的一首感怀词,为悼念恩师欧阳修所作,发自肺腑,催人泪下

2024-06-23国风

苏轼,一位把江山秀丽与人情冷暖浓缩进诗词里的文豪,在一首经典的【西江月·平山堂】中,表达了对恩师欧阳修的无尽怀念。

这首词,简洁而深邃,以犀利的语言描绘了复杂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我们来一同品味这首词作中的精妙之处,并探寻苏轼心中那份悠长的思念。

【西江月·平山堂】

[宋] 苏 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三过平山堂

苏轼情系平山堂,这已是他第三次步入这片他与恩师共度的土地。半生的光阴,弹指一挥间,十年不见,恩师已然逝去。

然而平山堂的风景依旧,墙上龙蛇飞动的墨迹依旧在,无声述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无尽的怀念。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苏轼动情地引用了欧阳修的诗句,仿佛在与逝去的恩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如往昔,共写春风。

平山堂

平山堂的往事

平山堂,这座坐落在扬州西北郊的堂宇,见证了欧阳修的青葱岁月和一段段文人雅会。平山堂高耸的堂前,仿佛与江南的群山齐平,给人一种凌虚而下的壮丽之感。

欧阳修在庆历八年担任扬州太守期间,主导这座堂宇的修建,以其高雅的品味和卓越的文采,将平山堂打造成了扬州的文化名苑。

重回故地,心潮难平

苏轼数次过扬州,最后一次是从徐州调任至湖州。此时的他,距离他与欧阳修的最后一面已有九年,而欧阳修已经在世间安息八年。

面对政治命途的坎坷,踏上故地的苏轼百感交集,思绪涌动。

感悟人生,纵情而歌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一如我们在昔日校园,或曾工作居住过的地方,感叹时光荏苒,苏轼站在平山堂,生出一种如梦如幻、恍如隔世的感叹。

他的内心波澜起伏,既有对往昔岁月的感慨,也有对现实时局的无奈。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故地重游,物是人非,最容易唤起对曾经的思念。

苏轼望着欧阳修留下的墨宝,仿佛再次聆听恩师的教诲,感受到那飞动的笔势,令人心驰神往。

心灵对话,意绪缱绻

苏轼站在堂中,心灵仿佛展开了一场与欧阳修的对话。欧阳修遗留下来的文字如同一根无形的线,将他们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那份深厚的师生情谊,在这一刻显得愈发真实和清晰。

极致怀念,诗意哲理

在词的下片,苏轼继续述说对恩师的怀念以及他个人的人生感悟。「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这句诗将欧阳修的身影再现,让人仿佛看到那文坛英才与友人对酌唱和的画面。

堂前的杨柳依旧是欧阳修当年亲手栽下,歌女依旧唱着欧阳修的词,然而昔日的风貌虽存,人却早已离去。即便是如苏轼这般豁达的人,也不禁感叹「转头空」。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这一感慨源于白居易的言辞,苏轼无尽感慨,欧阳修虽已仙逝,但是活在世上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在梦境中度日呢?

梦境Dreamland

人生如梦,豁达面对

人到中年,经过许多风雨,学会在经历种种挫折和失利后,仍能保持淡然豁达的态度。苏轼深感,人生何其短暂,仕途的成败不过是沧海一粟,又有何好计较的呢?

即便被贬谪至他方,苏轼依旧展现出超凡的坚韧和坦然。人生如梦,宠辱不惊,唯有持这一份闲适自在的心境,方能真正走得更远,活得更美好。

结语

苏轼的【西江月·平山堂】,饱含他对恩师欧阳修的深切怀念,也深刻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词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真情的恒久。

岁月流逝,但那份师生情谊,那份对人间万象的洞察,将永远镌刻在文坛的记忆中,催人泪下。

这篇文章,犀利,却不失优美;简洁,却情感丰富,引领我们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他一同感受那份深沉的怀念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