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鼓、琵琶、古筝、横笛、编钟,在这里聆听来自千年的东方交响乐

2024-09-19国风

在唐朝的辉煌里,乐器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笙、笛、箫如梦如幻,悠扬回荡。鼓、琵琶、古筝独领风骚,笙、横笛、编钟音色动人……跟着乐器游「长安」,走进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看看当诗词配上乐器,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羯鼓是一种古代打击乐器,南北朝时经西域传入,盛行于唐开元、天宝年间。这种乐器因其独特的形状和声音特性,在古代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羯鼓的形状类似小鼓,两面蒙皮,腰部细,用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得名。它的声音急促、激烈、响亮,尤其适合演奏急快节奏的曲目,不仅适用于战场上的搏击助威,也适合在高楼上玩赏风景时演奏,其声音可以传得很远。羯鼓的演奏技巧需要使用两只鼓槌敲击,槌杖一般用黄檀、狗骨、花椒等木材制作。

唐玄宗尤喜羯鼓,称它为「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方。」他不仅改编创作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还创作有数十首羯鼓独奏曲。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极乐之宴】沉浸式演艺中,您便能看到羯鼓的身影。西域来使手持羯鼓,鼓声时而快速、紧急或激烈,时而用散淡悠长来营造静谥雅致的氛围,精彩的表演收到了观众阵阵掌声。

白居易笔下的「千古第一首音乐诗」——【琵琶行】,让我们聆听诗与乐跨越千年的诉说。琵琶早在秦汉时期由外域传入,唐朝时期作为胡乐器的代表,受到极高推崇。与现在不同的是,唐代所流行的琵琶为曲项琵琶,是一种半梨形音箱、四弦四柱,横抱胸前用拨片或手指弹奏的乐器。琵琶乐曲中都有着唐代诗作的影子,在琵琶演奏中展现诗中所描绘的内容,悦耳的琴声与美好的诗词交织融合,互添光彩。如【琵琶行】,曲名与诗名相同,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听到了乐曲的名字就联想到了诗作,那意境便如诗画般映入眼帘。

【全唐诗】中描写乐器和器乐的诗有500多首,其中筝诗的数量超130首。古筝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深受各个阶层的喜爱。筝的形制没有统一规格,为弹拨乐器。唐朝音乐诗中,大多为十三弦筝,用手指弹,在有关唐朝的典籍记载中,弹奏古筝的方法有十八种之多。唐朝筝诗有表达爱情,元稹【春词】中女子思念丈夫而奏【想夫怜】;有记录宴饮之乐,卢纶的【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刘禹锡的【冬夜宴河中李相公中堂命筝歌送酒】,这些诗歌多赞美演奏者的筝艺之精,弹筝人不断翻新曲、换新声,给听众制造耳目一新的感受。

千年遗音 大唐鼓乐

闻钟鸣鼓乐,入长安之梦。走进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负一层的花萼相辉楼,『十二时辰鼓乐社』正在倾情演绎『大唐燕乐』。数位花钿蛾眉的丰腴仕女分别手持碰铃、怀抱琵琶侧身前坐,身穿圆领袍衫、头戴垂脚幞头的鼓师扬槌起势,随着一声浑厚的鼓点,笙笛锣乐音并作,鼓铙相和,或肃穆清雅,或大气磅礴,一曲传统曲目回肠荡气,余音绕梁。

笙是中国传统古老的吹奏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笙的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宽广,感染力强,是唯一能吹出和声的乐器。隋唐时期有十九簧、十七簧、十三簧等管数的笙,常用于庆典、筵席伴奏和民间合奏。笙在唐代燕乐的「清商乐队、龟兹乐队、西凉乐队」中都有应用,而龟兹乐队、西凉乐队本身以西域本地乐器为主,所以,这场中原与西域的乐器齐鸣,丰富了唐代人们的视听体验,也繁荣了唐代的乐舞文化。

笛在唐代称之为「龙吟」,因而具有龙文化的特征。从唐代起,将笛定义为横吹,横笛。唐朝横笛音色宛转悠扬,有七至八个孔,对手指的灵活度要求很高。

洞箫即通常所指的箫,竖直吹奏,背上有孔且具有棱音特征的气鸣乐器。唐初称此类乐器为「尺八」,因箫长一尺八而得名。洞箫的音色同笛子相比,更加恬静秀雅。在众多乐器里,「洞箫」代表着高雅和贵气,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编钟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以其厚重的外形,精美的纹饰,华丽大气的特点,被视为宫廷贵族的专用乐器。隋唐时期,编钟除在「雅乐」中使用外,还用于隋「九部乐」和唐「十部乐」中的「清乐」和「西凉乐」里,很少流传民间。唐代诗人在作品中曾描绘出编钟声音洪亮、铿锵悠扬、悦耳动听的妙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