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古人观天象:神秘之术与现世之思

2024-10-17国风

从夏代设立 「羲和」「掌天地四时」 开始,古代的天文、气象机构就一直紧密相连。商代设立的文化官职中,巫、多卜、占、作册等都与天象和气象观测有关。巫作为最高宗教官,掌握占卜 「天象」 与 「气象」 的吉凶;多卜、占负责占卜天象和气象;作册负责记录气象。周代,大宗伯门下的一些官属主管祝年、祈年、顺丰年、逆时雨、宁风旱、舞雩等事项,保章氏则负责观察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辨吉凶。

汉代,太常掌管祭祀、陵庙、文化,包括天文气象。太史令及其属下负责具体的天文气象工作,汉代有建章宫和灵台两处观天观象场所。隋唐时期,隋设太史曹,唐太史局多次更名,设有外观象台和内观象台,以及众多负责天文气象观测的人员。宋代设有太史局,内观象台称为禁台,还有天文院、测验浑仪刻漏所等机构。元代在上都建立回回司天台,在大都建立观象台,也置有内灵台。明代洪武元年设司天监,后改名为钦天监,设有观象台,开国时在南京设有钦天山观象台,在北京建都后又建了内灵台和钦天监观象台。清代设钦天监,分四科,置设观象台。

由此可见,古人对天象的观测贯穿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且机构不断完善,人员分工也越来越明确。这些机构不仅负责观测天象、推算历法,还承担着预测天气、制定农事等重要任务。

二、古人观天象之方法手段

(一)观测仪器的发展

圭表是古人重要的天文观测仪器之一,由垂直的表和水平的圭组成。通过测量日影长度,不仅能确定冬至日所在,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还可确定方向和节气。早在春秋以前,「圭表」 就被普遍用来测量日影长度,我国古人依靠它很早就知道一年约等于 365 天多的数值。

浑仪也在古代天文观测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用赤道坐标系统,更有利于测定恒星位置。最初,浑仪的结构很简单,只有三个圆环和一根金属轴,后来不断发展,增添了多个圆环,成为多种用途的天文观测仪器。唐代李淳风制造出更加精密的浑天黄道仪,增加了三辰仪和白道环,使天文观测更为简便。到了北宋,浑仪与浑象、报时装置结合形成水运仪象台。台分三层,上层是浑仪观测日月星辰位置,中层是浑象旋转显示天象,下层设木阁,每到一定时刻有木人出来报时,其精妙程度令人惊叹。

(二)经验与知识的积累

古人通过对大自然和日月星辰的长期观察归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知识。他们依据经验观云识天气,绘制天气云图,早在尧帝时代就设立了专职天文官 「观象授时」。我国出土的甲骨文上已有风、雨、雪、云、虹、雷等天气现象记载,还利用占卜预测天气信息。从秦代到汉代,有各种民间记录云图的图谱。

古人还学会从动物的行为预测天气。秦汉时期设立的钦天监,具有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的职能。当时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圭表,通过研究计算,古代学者掌握了二十四节气的圭表日影长度,在历书中排出未来的阳历年以及二十四个节气的日期,指导劳动人民农事活动。

古代天文学家把周天分三垣二十八宿,用这种区域划分确定天体和天象发生的位置。战国时甘德著【星占】八卷,石申著【天文】八卷,其中记载 120 颗恒星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对于日食、恒星、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科学研究资料。

三、古人观天象之实例记载

(一)袁天罡与老农打赌

袁天罡作为隋末唐初有名的玄学家和天文学家,精通天文、数学、历法、相术和阴阳学等。一日,袁天罡夜观星象时在野外遇到一位老农,老农热情邀请他回家并虚心请教天文知识。交谈甚欢之际,老农突然对妻子说要下雨了,赶紧收拾外面的衣服和东西。袁天罡观察天象后,认为近两日是晴朗好天气,不会下雨。老农却信心十足地表示今夜一定会下雨,两人打赌。结果老天突然下起大雨,袁天罡惨败。老农解释,每逢快下雨的时候,他的左脚跟就会作痛,且几年来从未错过。袁天罡由此认识到自己学艺还有很多欠缺,后来勤奋学习,成为有名的人。

(二)诸葛亮草船借箭

三国时期,诸葛亮以足智多谋闻名。周瑜为刁难诸葛亮,让他十天内监造出十万枝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即可完成。原来诸葛亮夜观天象,知道三天之后江上会发大雾,于是用草船佯攻江北的曹军,曹军在大雾中看不清虚实,便用箭射住草船,诸葛亮成功借到十万支箭。诸葛亮深知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是为将者必有的本领,通过对天象的准确把握,在复杂的战争局势中占据主动。

(三)高行周夜观星象

后唐名将高行周夜观星象,见紫微斗口生了黑气,一会明朗,一会昏暗,客星犯帝座,明星旺气,正照禅州。他由此推断大汉天下不久将属于郭威,又看到自己本命星昏暗,深知上天不容,降下灾患,使自己不能灭贼,此乃天意。高行周通过观星象,对天下大势和个人命运有了深刻的认知。

这些实例充分体现了古人对天象的巧妙运用,他们通过观测天象,不仅能预测天气变化,还能洞察天下大势和个人命运的走向,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

四、天象与人世变化之联系

(一)星象预示人间变动

在古代,星象被视为与人间变动紧密相连的神秘力量。唐朝开元二年五月二十九日晚,大流星贯北斗星坠落在西北方,随后七月襄王死,十月吐蕃入侵,同年还发生大风拔树、竹子开花结子后枯萎等现象。开元四年太上皇驾崩,这一系列事件与天象的变化似乎有着某种神秘的关联。正如后汉襄楷所说:「国里的竹柏枯萎时,不出三年,国主当死。人家的竹子结了子而枯死的,家长当死。」 古人认为,星象的变化往往预示着人间的动荡和兴衰。例如,唐朝仪凤年间,天空中有长星占了半个天,出现在东方,三十多天才消逝。从这时开始,吐蕃叛变、匈奴造反、徐敬业作乱等一系列战乱不断,三十多年战争没有停止。这些历史记载表明,古人将星象变化视为人间大事的预兆,对其充满敬畏。

(二)古人观星知人事之法

古人通过观察北斗七星的变化来预测个人命运。所谓 「北斗七星」,实际上是 「北斗九星」,除了常见的七星外,还有两颗不太显眼的 「隐星」,分别为 「左辅星」 和 「右弼星」。古人认为,「北斗七星(九星)」 分别主人世间不同人事。例如,天蓬星主管安边境、修城池;天芮星主管授道交友、讲学修德;天冲星主管出征复仇、施恩交友等。根据所要预测的人事,确定观察哪一颗星,再根据所观察之星的光彩变化判断人事的吉凶。如果所观察的那颗星闪闪发亮、光芒耀眼,则主人事大吉大利;反之,如果暗淡无光、浮光遮弊,则主大凶。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司马懿可能就是通过观 「天心」 而知己命危在夕或对方气数已尽。

(三)观天象的政治智慧

古代统治者认为天象与人事相关,这一观念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天象被视为可预测自然灾害的重要依据。当出现异常天象时,统治者会警惕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另一方面,天象被认为反映了上天的意志。如果出现凶兆,统治者会自省行为,归正自己的行为,以避免上天的惩罚。此外,观天象还与宗教信仰结合,成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例如,在古代,朝廷设有 「司天监」「太史令」「钦天监」 等专门负责天象观测的机构,预测吉凶。有时天降异象,皇帝会发布罪己诏,向公众承认错误,表达改正的决心。同时,统治者也会利用天象来打压政治对手,扶持心腹势力。总之,观天象在古代演变成了一种政治智慧,为统治者维护统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手段。

五、古人观天象之现代思考

虽然现代科学让古人 「观天象而知人事」 的信念逐渐消失,但古代天象观测为我们理解古人政治智慧提供了窗口。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精密的仪器设备来预测天气、探索宇宙,与古人通过观天象来预知人世变化的方式有着天壤之别。然而,古人观天象的行为并非毫无价值。古代的天象观测记录为现代天文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例如,中国古代对日食、月食、彗星、恒星等的观测记录,为科学家研究天体运动和宇宙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古人在观天象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古代观天象与政治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古人的政治智慧。统治者将天象视为上天的意志体现,通过对天象的解读来调整政策、治理国家。这种做法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统治者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不再以天象来决定政治决策,但我们可以从古人的政治智慧中汲取经验,如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关注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等。

古人观天象的行为也提醒我们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让我们对自然的掌控能力不断增强,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而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古人观天象虽然在现代科学的视角下显得有些神秘和迷信,但它为我们理解古人的政治智慧、探索精神和敬畏自然之心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我们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古人观天象的行为,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