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神仙吕洞宾,写了一首田园诗,过去了千年,读来仍让人心静

2024-09-13国风

神仙,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现实中没有见过,但是在电视中那是经常「见」的。

他们本领高强,法力高深,每当人间有啥不平之事,都会下凡来除妖除魔,简直就是正义的化身。

电视剧中经常演绎的神仙有很多,人们熟知的也很多,例如八仙就是其中代表。

小时候经常守在电视机前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在明代时已经确定是:铁拐李、钟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国人讲究修炼得到成仙,故而这八人最早皆是凡人,大多在历史上都能找到原型的故事。

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他也有人物原型。

吕洞宾,原名吕岩,号纯阳子,又字希圣,乃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降临。

早年间他是一位苦读诗书的读书人,后来还凭借自己的努力走上了官场,在懿宗年间任过县令。

懿宗是唐末有名的昏君,导致社会矛盾爆发,天下大乱,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身在官场的吕岩,上不能匡扶国家安定,下不能救苍生于水火,又要忍受官场的蝇营狗苟,索性挂冠而去,来到了山中修行。

岁月如梭,修行的吕岩时不时下山以自己的能力扶危救困、行侠仗义,使得附近的百姓皆知其名。因他常年住在山中洞府之中,便亲切地称他为「吕洞宾」。

吕洞宾的所作所为赢得了世人的敬仰,更让他逐渐成为了神话中的一部分。后来他被锺离权点化,最终正式成为了八仙中的一员。

值得一提的是,吕洞宾不仅给世人留下众多传说,而且他还留下了不少诗歌作品,【全唐诗】中竟然收录了他的诗作200余首,产量算是蛮高的,这也给后世增加了一条了解他的道路。

吕洞宾的诗歌作品比较经典,比如他给牧童的写的这首诗,就深受好评。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草铺横野六七里」 ,翠绿的草儿如同铺开的大地之毯,绵延六七里之广。

诗人以草为笔,大地为纸,描绘出了一片无边无际的绿意。那草儿,如同绿色的波涛,翻滚着,蔓延着,直至视线的尽头。

「笛弄晚风三四声」,晚风中,牧童的笛声轻轻摇曳,三四声悠扬,与风共舞。

晚风中的笛声,如同天籁之音,与风共舞,与月共鸣。那「弄」字,巧妙地将晚风拟人化,让整个画面都仿佛活了起来。

而「六七」与「三四」的数字,不仅勾勒出田野的辽阔,更渲染出乡村傍晚的宁静与和谐。


这两句诗,虽简洁却意蕴深远,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乡村,感受着那份恬淡与美好。

在这静谧的画面中,似乎仍有些许未尽之意。诚然,只听得笛声缭绕,却未窥见吹奏之人,这笛声如此悠扬,令人心醉,那么,笛声的源头,又掩映着怎样一幅令人神往的景致?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跟随着诗人的笔触,我们仿佛看见牧童满足地享用完晚餐,悠然自得地躺卧在草地上,抬头数着繁星,凝望着皎洁的月亮。


夜风轻拂,带着丝丝凉意,却也温柔地抚过每一寸土地,一切都被这宁静与美好所包围。牧童安逸至极,甚至连蓑衣都未曾脱下,任其随风轻轻摇曳。

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铺满大地,也溢满了牧童的眼眸,那眼中闪烁着的是对世界的纯真与好奇。

一个「卧」字,犹如画龙点睛,将牧童的天真与顽皮刻画得淋漓尽致。而「月明」二字,更是如诗如画,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仿佛能听见内心的宁静在悄然绽放。

整首诗在此处达到高潮,却又恰到好处地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无尽的回味与思索。


吕洞宾的这首诗,仿佛一幅流动的乡村水墨画,草野、绿园、笛声、牧童、蓑衣、明月,交织成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相宜的田园诗篇,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牧童那恬静与闲适的生活状态,正是诗人此时那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生活状态,因此他才能挥毫泼墨,创作出这首经典之作。

心无挂碍、自由自在,就是生命中简单的幸福,人生最好的状态。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