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看懂了吗?吴昌硕作品的「狂野」,实际是「画气不画形」的理念

2024-06-08国风

吴昌硕是近现代国画大师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花鸟山水画风格独特,笔力狂放有力,气韵生动。初见其作品,人们常有「狂野」的印象,实则这种「狂野」正印证了吴昌硕「画气不画形」的绘画理念。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一理念的深层内涵,领略吴昌硕作品背后的艺术真谛。

绘画风格源于独特的人生历程

吴昌硕出生于清末战乱年代,家境贫寒,自小受传统文化熏陶。22岁考取秀才后,本可步步高升,然而父亲去世后,他毅然绝意仕进,潜心诗书画印。他拜俞樾学习经史文章,结识蒲华切磋绘画,游学苏州广览艺术典籍。

36岁时,吴昌硕开始研习石鼓文拓本,打下深厚的篆籀笔法基础。转折发生在1877年,任伯年见到吴昌硕的书法后,力荐他前往上海发展绘画。起初吴昌硕无绘画基础,任伯年见其随笔几许,便惊叹其「已到火候,将来必成大器」。任言一语成谶,吴昌硕后来在绘画上的确大有作为。

在上海,吴昌硕广交书画文人,如任伯年、张子祥、胡公寿等,切磋画艺,视野持续开阔。他还结识金石学家吴大徵,对金石考据有进一步领悟。1913年,吴昌硕倡导成立西泠印社,致力于发展金石篆刻事业。

可见,吴昌硕一生际遇沉浮,阅历丰富。他对传统文化有深厚底蕴,在艰难环境中锻炼出不屈不挠的品格,这为他日后「画气不画形」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石鼓文临习造就「写心畅神」的笔法

吴昌硕「画气不画形」理念,主要源于他多年临习【石鼓文】的体会。临习【石鼓文】时,他常参以草书笔法,注重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以「写心畅神」为宗旨。正如他所言:「但取其神,不拘其形」。

这种「写心」的笔法训练,让吴昌硕获得了非常可贵的创作体验—敢于突破常规,自出新意。他后来在任伯年指导下,同样运用篆籀笔法写山水花卉,因此笔墨苍劲有力,气韵横生。这正是他作品"狂野"的根源所在。

临【石鼓文】不仅造就了吴昌硕出神入化的笔法,也让他深切体会到了「胆敢独造」的精神。正如他评价说的:「吾国古人能自造书,故书之变化,靡所不有」秦汉人创造性书写,给了他巨大的启迪,成就了他后来创造性绘画理念的形成。

「画气不画形」传达的是内心世界

吴昌硕一生几经战乱磨难,无疑给他的内心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记。他笔下那些充满活力的花卉山水,不啻是他对坚韧生命力的歌颂;狂放的笔力,更蕴含着对磨难的不屈和对自由的追求。

正如他所说:「倘再求个复旧,未免雕虫穷斧,无可纪纶。」面对晚年动荡的时局,吴昌硕并未复古避世,而是追求自我突破,表现自身独特的时代精神。他的「画气不画形」,体现了一种对生命力的渴慕,对艺术创新的追求。

可以说,吴昌硕通过「画气不画形」这一理念,抒发了丰富的内心世界。人们看到的"狂野",实则是生命力的迸发,是反映时代的独特精神。这种"神气"正是中国画的精华所在,也是吴昌硕艺术成就的核心所在。

作品蕴含深邃的艺术哲理

「画气不画形」不仅是吴昌硕独特的绘画理念,也隐含了更为深邃的艺术哲理。首先,「画气不画形」强调「气」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所谓「气韵生动」是评判作品的最高标准。

吴昌硕笔下苍劲有力的笔墨,正是「气」的生动体现。他认为,一味追求客观形似是画家入门之作,真正的大家应该有所超越,注重内在的精神力量。

其次,「不画形」并非完全不画具象形体,而是不拘泥于形体的再现。吴昌硕认为应该「但取其神,不拘其形」,即摈弃对形体的死板模仿,去探寻对象的本质,表现其生命力。这就要求画家具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

再者,「画气不画形」体现了中国艺术追求「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画家应该 「忘我」去表达对象的神性,「忘物」去追求自我的精神解放。笔墨遒劲,正是画家「物我两忘」后所达到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巅峰。

总的来说,「画气不画形」蕴含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精髓,是吴昌硕继承和发扬古人「写心畅」智慧后的独创理念,体现了独特的艺术哲思。这也是他作品产生"狂野"之感,却又不失高雅内涵的根本原因。

结语

吴昌硕作品的理念,乍一听似乎「狂野」不羁,实则内核精深。它不仅源于吴昌硕独特的人生历程和艺术修为,更契合了中国艺术「写心」传统的精神内核。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吴昌硕对生命力的渴求,追求自我精神的彻底解放。

他晚年的花鸟山水之作,都能让人体会到这种力量的迸发,仿佛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鲜活生动,神韵横生。那些狂放淋漓的笔墨跃然纸上,仿佛能震慑人心、唤醒沉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