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时分,闲坐桥头,细风摇叶,树影婆娑,风儿滑过肌肤带来丝丝惬爽。
薄暮时分,细风摇叶,树影婆娑▲
高悬夜空的明月,不时被缕缕青云所绕。
夜,阒静而清宁,草丛间偶尔传来蟋蟀的「清唱」,青蛙也不甘寂寞地「呱呱」伴奏着。虫鸣醒耳,有明月清风相伴,一颗心被自然涤洗润泽着,顿感澄澈而清朗。
这大半年里,笔者因业务的需要,一直穿梭于各个国家之间,常把我从睡梦中拽醒。昨夜寂寥难耐中忽见月色盈窗,凝望间心儿就被窗外那轮皎月融化了,它清冷的柔光撒下来,静夜也朦胧间起了诗意。
忽见月色盈窗▲
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了。关于中秋节,古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画作,反映了人们对月亮和团圆的美好向往。
古往今来,我们与先人共沐在同样的月光中,皓月清辉照亮过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灵。仰望天上的月亮,他们心中升起无尽的遐想,写就了一首首动人的诗词,泼洒了一幅幅唯美的书画。千百年来,高悬在夜空上的月亮依旧皎洁,栖息在诗画里的月色依然动人。秋渐浓,月正圆,品味名篇佳作里的赏月景、览月人,体味秋月带给世间美好、诗意寄托。
秋渐浓,月正圆▲
其中,宋代画家李嵩的【月夜看潮图】和【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中的【八月赏月】都是传世佳作。
中秋观潮已是一大兴事,而夜晚观潮,则又别有一番景象。【月夜看潮图】,所画的是南宋时临安(今浙江杭州)中秋夜观海潮的情形。高悬的明月下,浪潮卷涌成一直线地奔驰而来;江畔华美的平台阁楼上,隐约可见有人穿梭、呼指着。整个画面没有拥塞的车水马龙、也没有激情喧闹的人海,取而代之的是远山江帆、月影银涛,一幕祥和而又没有纷扰的景致。李嵩以极为细腻的情感与笔触,描绘了精妙的楼阁与粼粼江涛,也写出了苏轼「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的诗情,是一幅情景精致的杰作。
李嵩的【月夜看潮图】▲
而笔者经年参观天津博物馆收藏的【月下把杯图】更是与中秋佳节的氛围十分契合。
【月下把杯图】以清丽淡雅的设色和生动的自然勾勒,展现了丰盈的意境,深深触动了观者的心灵。此画由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绘制,他是「南宋画坛四大家」之一,与李唐、刘松年和夏圭齐名。马远的艺术风格以小中见大而著称,他善于通过一角或半边的景物表达出广阔的空间,因此被称为「马一角」。
马远的【月下把杯图】▲
从【月下把杯图】的取景和构图中,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马远独特的艺术风格。
画面的留白部分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但并不显得空荡。天空中的圆月以柔和的月光将留白部分巧妙填满,月下的众人、桌子、竹子、山石和栏杆等元素都恰到好处,没有任何多余的部分。画面左下角的乐器演奏者仅被勾勒出半身,而右下角的桌子也只画了一半,画面两侧的竹枝、围栏、近石和远山则延展了整个画面,留给观者想像空间。这种构图技巧不仅令观者感受到画面的层次感,更增强了整体的和谐美感。而画作上题的诗句则更进一步点出了与画面相辅相成的美,使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词所传达的意境。
宋代佚名的【月下临流图】▲
那曾朗照古人也晖耀今人的如练月华,从漫漫暗夜穿透吾心,似一束光波带着亙古能量注入心流。
枝摇叶晃间,缕缕清风隔窗而入,轻拂鬓丝消我忧烦。植物的馨香在空气里漫逸,心间累积数月的郁结滞闷,被清风明月清空了。面对浩瀚天穹苍茫宇宙,心胸豁然开朗。秋夜望月诉心,与风儿漫语,心也融入自然万物中。岁月仓促,浮生若梦,相信时间这「神医」,定会慢慢疗癒一切。
枝摇叶晃间,缕缕清风隔窗而入▲
一次秋夜漫游拙政园,误闯误游竟进了那座我心仪已久的「与谁同坐轩」。
虽无胡床可倚,但凭栏远眺,前有一池碧水,后有秀山所靠。那屋面、窗洞、石桌、轩门,连轩顶与墙上匾额,皆为扇状,古朴素雅。无论隔窗而看,还是倚门所望,目之所及,如徐徐展开一卷古画,处处皆景,禅味十足,静坐亭中顿感圆融空灵。暄暄烈日映得池水波光潋滟,思绪也随之翩飞。
与谁同坐轩▲
若在月上梢头之夜,闲坐亭中,点一支红烛,品一杯香茗,团扇轻摇萤火忽闪,那四野里的婆娑树影,定也如苏轼笔下的「峰千朵」般诗意朦胧吧。
皓月当空,清风徐来,云儿如丝拂于苍穹,要与谁坐,明月清风足矣!正如苏轼所云,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原本就是造物主对世人恩赐的宝藏。可被俗务所缠,功利羁绊之人,谁又有和光同尘,感悟自然佳境的超凡慧心,我们更多的时候,已钝感到对美视而不觉。
云儿如丝拂于苍穹,要与谁坐?▲
这个多年未遇、历时最久的苦夏高温天,日日热浪翻涌酷热难熬。
入夜,闲坐异国他乡的荷花池畔,月色如水朦胧轻柔,风儿拂柳摇荷,被阳光暴晒一天的竹叶,在清风里「飒飒」地哼着小曲。明月如诗清风若歌,阵阵荷香在空气里漫逸,路灯映照下,紫薇在枝头燃烧,这无惧酷暑的刚烈之花,开得紫气盈盈又粉若丹霞。
被阳光暴晒一天的竹叶,在清风里「飒飒」地哼着小曲▲
远处缠绕于枝桠间忽明忽暗的小彩灯,惹得一群孩童你追我赶在树丛中奔跑,也瞬间将我送回童年。
月光下,我们在大河边嬉耍,夜空繁星点点,萤火虫这黑夜的「小精灵」在稻田飞舞,惊得蛙声如鼓。「风月平分破」,那独属于我们的清风明月夜,也因我们的嬉笑欢叫而其乐无穷。
唐代 李白【题宛溪馆】
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
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却笑严湍上,于今独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