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西方人理解的「中国风」是什么样?

2024-01-16国风

山水图像作为瓷上装饰的一类纹样,随着明末外销瓷输入欧洲而进入欧洲人的视野,成为广受欧洲人欢迎的装饰纹饰。经过17世纪和18世纪的发展,外销瓷上的山水图像不断丰富,形成了经典的山水图式和表现内容,并最终演变出风靡欧洲的「山水园林」图案,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意象」之一,也成为欧洲「中国风」热潮下的中国文化标识。同时,外销瓷上的山水图像也对欧洲瓷器工艺、社会风尚、造园理念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清乾隆 青花山水楼阁人物纹花口盘 故宫博物院藏

山水画作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风景画,是西方人认识和了解中国风土民情与环境风貌的重要窗口,也是其对「神秘境地」的想象媒介。这使山水画、山水园林图、城市建筑图等装饰题材在外销瓷上流行。特别是「中国风」风靡欧洲之时,瓷上山水图像恰好能满足欧洲人对中国的窥知欲,以及拥有此类装饰器物后的展示欲,从而深受欢迎。

在欧洲本土陶瓷器烧成前后,荷兰、英国、德国、法国等多个欧洲国家就已经开启了对中国外销瓷纹样的仿制,并在模仿中衍生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山水装饰图像,展现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艺术和设计互动。中国瓷器上的山水纹样不仅对欧洲的陶瓷装饰工艺产生了影响,其中的山水景致、山水园林等图案与同类的文本、绘画等一并对欧洲的园林建筑、社会审美、时代风尚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18世纪 英国青花捕鱼图釉陶碗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欧洲各国所模仿的中国外销瓷上的山水纹饰,涵盖自明万历时期至清中期各个阶段、不同风格的瓷绘山水纹,包括青花、五彩等在内。他们会仿绘中国山水纹饰并将其装饰于各类造型的陶瓷器物上,不仅模仿图案的内容、构图等,还模仿题材。欧洲早期仿绘中式山水纹饰时,多表现在中式的盘、罐等器物上,图案多被装饰在盘心圆形画幅中或罐外壁上(作通景画),后来在具有本土特色的陶瓷器上进行仿绘。较早仿绘中式山水纹饰的是荷兰的代尔夫特蓝陶。

从其仿绘的纹饰来看,一类为直接照搬中式图案的样式,另一类是对中式山水图像进行再创作,即摆脱了一部分中式构图与表现模式,并在保留基本的中国图式特点的基础上,将其中的「点景」更换为欧洲的物象、景色。

清乾隆 青花山水纹花口八方长盘 (图片来源:胡雁溪,曹俭 【中国清代外销瓷集锦:它们曾经征服了世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年出版)

在表现单纯的山水图景方面,欧洲陶瓷器上直接仿照中式山水图式的案例较多,且主要出现在17至18世纪早期。这一时期,欧洲人多借鉴和模仿中国外销瓷上常见的「一河两岸式」构图的山水纹饰,画面多呈斜向的「前重后轻」「前繁后简」的视觉效果。近景多为树石、楼阁,中景为水面,远景为隔河相望的山石、高塔,天空上有大雁飞过。此外,器物上还往往有高树、建筑等穿插于留白的水天之上,弥补画面的空白。

这类仿绘的山水图式,经欧洲当地制瓷者多年的重复描绘,已构成了他们头脑中关于东方异域的标准画像。而从画面各元素的组合上看,楼阁、塔、高树、大雁等元素直接于中式山水画中照搬,但桥、亭等建筑元素或不出现或造型与中式有别,系对中式建筑不了解而导致的写实性不够,这一特征在英国仿制的瓷器上较为普遍。

18世纪 瑞典产青花山水楼阁花卉纹长方盘 瑞典如斯博物馆藏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欧洲开始兴起装饰着仿绘中式山水园林图的瓷器,尤其是荷兰、英国、瑞典等国的陶瓷器上对中式园林图多如实模仿、尽量还原。这种仿中式山水园林图多取自左右分布的「一河两岸式」的经典构图,尤其是这一时期英国骨瓷上描绘的中式园林景致。比较早的荷兰代尔夫特蓝陶上的图式更显复杂,该类装饰图式中的建筑错落有致、比例恰当,植物、山水与建筑物结合完美且合乎情理,细腻的描绘与清乾隆时期瓷上山水园林图的风格相类,也呈现出显著的「图案化」特色。如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的英国生产的中国风格五彩开光山水楼阁图八方盘,其装饰图案构图与同时期西传的此类山水园林图如出一辙,画面树石的绘法也模仿中式山石皴擦、树木枝叶勾画的笔法,尽力体现「中国味道」。

18 世纪 英国生产的中国风格五彩开光山水楼阁图八方盘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

欧洲人对中式山水图像进行再创作的图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常见的中心聚焦式构图,即在画面中部表现岛屿,上绘树石、柳树、建筑等,四周被水域包围,或画面近景中部为陆地,上绘建筑、树石等,使观者的视线聚焦于画面中心。与此类似的是,在画面前景绘陆地及建筑、花草树石等,占据画幅较大空间,后景中央绘耸立的高山或留白的天空,天空上一般有云、鸟形象,形成聚焦中心的效果。这类图式在18世纪的荷兰代尔夫特蓝陶、英国骨瓷中普遍存在。

第二种是再创作的中式山水图像。其参照中式山水纹样,但将其中的部分元素替换为当地风格的元素。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缺乏理解,一些中式元素在被再创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变形或进行了中西结合,另一方面是为了迎合欧洲市场,在图案设计上融入欧洲当地的元素与风格,形成中西结合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17世纪以后,受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影响,英国等国家也兴起了仿建中式园林与建筑的热潮。这类出现在欧洲陶瓷器上的中西结合的山水园林建筑图像,似乎也能够展示当时欧洲仿建中式园林的实际景致与面貌。

18世纪 英国产仿中式山水彩盘

第三种是只仿绘中式山水纹饰构图,而景观元素基本全部为欧洲当地风格,从而实现仿绘基础上的本土化。比如,自18世纪初开始,荷兰代尔夫特蓝陶上出现了中式山水构图的西洋风景图。其中将以往的中式建筑元素替换为荷兰传统建筑,形成带有超现实色彩的理想主义人文山水图景。

这类在借鉴中国山水纹饰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欧洲陶瓷器有很多,如荷兰制作的彩绘风景纹盘上的山水纹饰绘制在盘内底,取明末清初山水纹常见构图,近景为岸,中景为水域,后景为岸上建筑与天空。中景的小舟上有两人作撒网状,其形态与中国纹样相似,建筑则为荷兰本地的房屋形态,并绘有标志性的风车。远处水面上的帆船也是欧式帆船。从绘画技法上来看,该装饰图案中的岸坡、草木等描绘还带有中式山水纹饰的影子。英国骨瓷中也有大量这类保留中式山水构图或取其意,但建筑、船只等元素都为欧式的装饰图案。

清雍正 五彩中国口岸风景纹盘 (图片来源:胡雁溪,曹俭 【它们曾经征服了世界:中国清代外销瓷集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年出版)

在对中式山水园林图式模仿、再创造的过程中,欧洲的瓷绘技法也逐渐向具有本土艺术审美特色的方向转换,如荷兰代尔夫特蓝陶早期仿中式山水装饰图像,偏重于采用中国青花瓷上的平涂、分染等技法;在中西融合的再创造类山水装饰图像中,则多运用版画、素描或速写的绘画技艺,使画面趋于写实,对树木、山体、建筑的描绘更为具象,一改中式山水的写意效果和文化意蕴。尤其到18世纪末或19世纪以后,以英国骨瓷为代表的欧洲瓷器上的风景装饰开始采用近乎油画、版画的技法进行表现。

18世纪 荷兰制作的彩绘风景纹盘 (图片来源:秦雷,马晓暐 【华园薰风西海岸:从外销瓷看中国园林的欧洲影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年出版)

欧洲人看到的中国外销瓷上的被称作「中国风景」的图像,或具有东方文化符号的图案,虽然不是写实的,不能令他们全面地认识中国的面貌,但绝不妨碍他们通过东方意象来认知中国、想象中国。这便是中国外销瓷上山水图像的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文化影响。

中国瓷器上的山水图式,经历了由山水画到山水图像再到山水图案的发展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无论是具有写意风格的山水小景,还是精细描绘的山水园林图,都在中国绘瓷工匠的艺术加工下实现了从图像到图案的转换。即工匠在绘制纹饰时从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提取、抽离出山水图形、意象和符号,并将之转换成瓷器上的一类特别的装饰纹样。这种被转化的具有程式化、图案化特质的瓷上山水图像更具文化标识性,在风靡欧洲的过程中,通过被不断强化的「观看」,将中国的绘画观念、造园理念、审美文化等潜移默化地刻印在了欧洲人的脑海中。受此浸润,中国人追求的自然之美和传统文人审美趣味便被融入欧洲人生产的瓷器上、仿造的中式园林中以及创作的风景画和文学插图中。

本文节选自【中国艺术】2023年第6期

【中国山水图像的欧洲传播与影响——以17至18世纪外销瓷上的山水纹样为例】

【中国艺术】202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