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人美蓉城盛会真诚发问:美育对人有多重要?

2024-05-27国风

5月24日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在成都举办的人美版艺术教材培训会次日,会议举办的现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学校国际中心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会议的氛围更加热烈。专家们的讲座深入浅出,不仅用深邃的艺术理论剖析艺术的本质,更从细致入微的教学实践指导美育的探索。当专家们提出新的观点或展示精美的艺术作品时,会场内掌声雷动,热烈的氛围瞬间被点燃。

活动现场

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黄宗贤是人美版【美术】义教教材的主编。在上午的讲座中,他就基础美术教育及新编【美术】教材的思考作了题为【让美育之光照亮心灵】的讲座。这可谓一场关于艺术与生命的灵魂拷问。黄宗贤从千年的中国文人画到跨越时空的现代艺术,从苏轼到凡·高,从儒家「礼乐并重」的思想到蔡元培的「美育」蓝图,纵横古今,旁征博引,以他诗性的语言和精美的影像,带领与会者探寻生命与艺术之缘,也让我们深刻感知,进入新时代以来,美育正迎来了近百年最好的时机。

人美版【美术】义教教材主编、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黄宗贤讲座

黄宗贤认为,艺术的「无用之用」,满足了人们的心灵、精神的需要。因为人的心灵世界很多时候是「难以言表」的,而这时艺术就该出场了,艺术给人以昂扬的生命激情、诗化的人生境界,让人更能成其为人。美术课正是一扇窗,是一扇观看美丽世界的窗,美的图画是最能激活孩童审美感知的一种力量;美术课是一艘船,承载孩童的梦想,奔向诗和远方;美术课是一缕光,润泽情感,照亮心灵。美术课是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审美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黄宗贤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每一位在座者都深感震撼,重新审视美术教育的真正价值。美术教师要不断提升精神境界,以美化人、以美育人,尽可能以美的内容、美的形式,温润孩童的心灵。

基于艺术与生命的思考,黄宗贤娓娓讲述在主持编写人美版义教【美术】教材过程中,着重处理的八种关系:一是思想性与审美性;二是交互性与有机性,处理好美育、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既强调融合,又尊重美术的主体性,不削弱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三是知识性与趣味性,以生动的感性形式来呈现美的理念与知识;四是鉴赏性与实践性兼顾,提高学生作品欣赏和形式感受的能力;五是历时性与当代性,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艺术的整体观;六是多样性与逻辑性,力求内容递进性、关联系、系统性、整体性、当代性、趣味性,避免碎片化的拼贴、组合;七是民族性与开放性,在充分尊重中国艺术文化传统的前提下,也要让学生了解新成就、体现新精神;八是整体性与「颜值性」,力求教材与教学美感的整体性。黄宗贤称赞人美社在成都举办此次培训会议给教材编写者和广大中小学艺术老师搭建了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了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促进了美育工作。

新课标最大的特点是要聚焦核心素养,凸显美育功能。然而,在教学中核心素养该如何培育?在培训会上,教育部义务教育课标修订美术课标组专家王大根对新课标作了解读。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标修订美术课标组专家王大根讲座

讲座开场,王大根开诚布公坦言,基于核心素养的新的艺术课标,其涉及的教育理念与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广大教师未曾见过与之匹配的全新的教学方式或课例,于是在教学实践中因教师误解而出现种种情况。比如:有的教师不理解「三维目标」及其「过程与方法」,反而认为三维目标不对,干脆以学生能够「知道、理解、能做」替代教学目标,设计出一二十个任务,使教学迷失方向;有的或简单「拉长」课时、或多讲知识替代「理解」,却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经历「像专家一样思考」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有的由于不理解「大概念」,设置了多个「大概念」和几十条「引导性问题」,不得要领;有的则由于不理解新课标中教学评价改革的理念和方法,停留于对学生掌握知识、学习体会或小练习的评价,不能针对学生的作品及其核心素养进行评价。凡此种种,均是由于不理解核心素养和新课标的理念与方法等,对此造成的这些误解,有必要进行澄清和研究。

王大根认为,实施核心素养,根本在于转变「知识观」,就是由原先学习课本知识为主,变成引导学生理解并创造美术作品的过程与结果,形成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特征的知识,即发展学生的素养和能力。这里的知识已不是单纯的名词,而是包含动词(理解与创造)的深度学习。他表示,「知识观」的改变,直接影响着当下教材的编写、出版和使用的形式和方法。为落实美术核心素养,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采用多课时的「大单元教学」,引导学生经历「主题—欣赏—技法—构思—创作—展评」这一「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体验各种美术活动,学习所需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小问题」深化各环节学科本质的思考,以所创作的作品证明自己的美术核心素养发展特点与水平。

王大根尤其强调了美术课堂教学中作品的重要性,他通过举证分析,美术知识本质上是学生理解并创造作品的过程与结果,作品蕴含了学生所有的知识、技能与素养。教师要用「新三维目标」设计大单元教学,用大概念深化作品内涵,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艺术素养和艺术特长,以作品证明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他进一步指出,新教材应该是生态型的教材,就像一粒种子,给出学科大概念、基本知识,给出规范的过程与方法,一旦种到不同地域的土壤中,能融入不同的地方资源,南橘北枳,长成不同品性的树,而不同个性老师又创造性地设计出不同特色的课,让学生创作出千姿百态的作品······变成落地生根、无限创造、生生不息的美术教材——生态型的教材观。对于此次培训会,王大根深感欣慰,会议人数之多、规模之大,组织之系统性,是少有的。与会者热情高涨,可见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有助于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的高质量发展。

以美术出版著称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舞蹈】教材会有什么样的特色?对此,人美版【舞蹈】教材主编、舞蹈课标修订组专家、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郑兰,在她所作的题为【素养导向的艺术舞蹈教材建构理念与路径】讲座中给出答案。

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标舞蹈组专家成员、人美版【舞蹈】教材主编、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郑兰教授讲座

郑兰曾在深圳开展舞蹈课程教学实践研究20多年,在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教科院的重视和支持下,曾主持了深圳地方舞蹈课标和教材编写、素养导向的舞蹈美育课程体系构建,荣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后在教育部参与国家课标研制,以及读博期间大量的理论学习研究,在理论和实践融合的过程中有了深入的体会。在接手人美版【舞蹈】教材的编写后,组建了由高校专家、中小学名师等组成的编写团队,努力做出人美特色的新时代舞蹈美育教材。

郑兰剖析了教材的五大特点,其中舞蹈与美术学科融合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术经典作品的美学舞蹈意境营造学习氛围,例如从欣赏【千里江山图】【韩熙载夜宴图】【马】等美术作品的环节导入舞蹈,身临其境,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二是利用美术视觉与舞蹈动觉的融合,人美社大量的经典作品素材让学生通过精彩的绘画作品形象有效启发学生捕捉、模仿、表达;三是将美术的色彩、造型、构图知识与舞蹈的情感色彩和舞蹈的调度构图等知识点的密切融合,引导学生发现艺术规律,培养艺术通感,例如,将绘画中的「五字法」构图融入舞蹈构图教学中,「甲」字的上重下轻,「须」字的左虚右实的构图,通过舞蹈画面的流动编排呈现出这种美感和意蕴,使舞蹈更加生动、优美、流畅,让学生在舞蹈中领会中国文化。他们在美术和舞蹈中找到了一些美学的共同规律,有机融合,应用于教材,从而形成了人美版【舞蹈】教材的特色。

此外,舞蹈教材的实操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为此,郑兰和团队考虑怎样方便学生自学,以及偏远山区师资不足的这些学校来推广使用舞蹈教材。他们一是为教材提供了很多可供选择的知识内容,便于各学校在使用的过程中自主选择,二是在教材中为老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视频和动作图片、音乐和教学资源,老师可以直接播放让学生跟着模仿练习,三是教材完全遵循学习规律编写,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教材也是内容丰富的、适合自学的。总之,教材在设计之初就根据调研全国舞蹈师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编写,郑兰和教材编写团队运用了很多方法,以方便师生使用,以舞蹈培养学生向善向美。对于人民美术出版社举办的此次培训会议,郑兰感到这是人美社落实「大美育」思想的行动,体现了对美育的大格局和高度的责任和担当精神。

当天下午,培训会现场还展示了两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示范课。成都市武侯区教科院附属小学教师杨瑞雪讲授了【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的美术课。在课堂环节设计上,杨教师首先导入一个发现美的元素,然后让学生学习感受美,再让学生学着欣赏美,然后再由老师带领学生创造美,最后是展示美和创新美。

成都市武侯区教科院附属小学教师杨瑞雪现场示范课

示范课上学生们将现场制作的作品分享给与会者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美劳教育研究中心美术学科室主任郭德苓在解析这堂课时指出,杨瑞雪老师在【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整个教学环节,反映出人美版义教【美术】教材里的六大步骤和六个方面,核心就是美,从生活中发现美、实用美,这就是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应有的姿态。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美劳教育研究中心美术学科室主任郭德苓现场点评示范课

另一场现场示范课是由来自成都市石室联合成飞学校的教师朱湘静讲解【贝聿铭的建筑设计】。这节课以沉浸式欣赏充分体现了建筑与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会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

成都市石室联合成飞学校教师朱湘静现场示范课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侯大全在点评中充分肯定了【贝聿铭的建筑设计】现场示范课在情景设计、活动设计等方面的思想性、科学性和适应性,通过身边的案例,把建筑作为凝固的音乐完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用另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习惯。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侯大全现场点评示范课

成都市美术教研员辜敏以「三个新、三个美」总体点评了这两场示范课。「三个新」,即新课标、新教材、新的理念;「三个美」,即美术、美教、美育。新课标引导教师以浸润心灵的教学,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让美在学生心中潜滋暗长,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热爱自然和生活,拥有幸福的人生。

成都市美术教研员辜敏现场点评示范课

短短两天,却激荡着与会者们的内心。当新课标、新理念如晨曦般洒落,老师们仿佛被一束束光照亮,心灵接受这前所未有的洗礼。他们聆听,他们思考,他们感受,仿佛看到了一片新的天地,在那里,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由翱翔,每一颗心灵都可以得到美的滋养。

活动现场合影

人民美术出版社正是这片新天地的播种者。她们播撒美育的种子,让艺术的阳光普照美育园地。相信,在美育的滋养下,中国的年轻一代将会茁壮成长,他们将会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生活,共同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诗意栖居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