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一名乞丐拯救了党却和家人失散!19年后周恩来:专案专办务必找到

2024-01-02国风

1934年7月,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打了小一年。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由于当时中央领导人李德和博古的错误指挥,这场战争几乎没赢面。

兵力数倍于己的反动派,给苏区红军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

不得已的情况下,中革军委派出了红六、红七军团分别西征、北上,借此来缓解中央苏区的压力,顺便想想办法能不能风紧扯呼,赶紧撤。

红七军团长寻淮洲,参谋长粟裕,带着6000人,还有2000新兵蛋子,整个军团不到1300支枪,组成了北上抗日先遣队,后来又跑到方志敏的地盘和红十军团会师,结果在谭家桥一地,遭到俞济时和王耀武的围追堵截,最后寻淮洲战死,方志敏、刘畴西等人不幸被捕,壮烈牺牲。

红六军团以任弼时、萧克、王震等人领导,1934年8月7日从遂川县出发开始西征,不到两个月,这支部队伤亡过半,就剩下了3300人。

不过红六的运气好一点,和贺龙的部队会师后,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扛到了中央苏区开始战略转移。

1935年11月,红六和红二从湖南省桑植县开始长征,1936年9月到达甘肃。

不过这都是后话。

到1934年10月,红六、红七两支部队的作战,并没有取得太大的胜果,虽然也牵制了反动派的一部分力量,但根本不解燃眉之急。

中央苏区面临的军事压力非常大,反动派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开始进攻,兴国、宁都、石城一带迅速沦陷。

打破围剿已经断无可能,苏区红军处于生死攸关之际,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要么继续留在苏区,死扛到底,这样有可能被反动派一锅端,全军覆没。

但好在根据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基础建设也比较完善,守着底盘和反动派继续死撑下去。

要么,撤离苏区,打得过就打,现在打不过就跑。

这样好处是,有大概率可能会保留下一些火种,但这对于很多已经在苏区扎根的同志,会对未来产生一种前途渺茫的恐惧感,会动摇革命理念。

而最为致命的是,就算大家一致决定要撤走,要战略大转移,那么要撤到哪里去?

还有谁先走,谁掩护等一系列问题。

而且,这其中还有一部分同志,对反围剿心存侥幸,毕竟都打赢了四次。

眼看着敌人的攻势越来越猛烈,前线伤亡越来越大,该如何抉择已经迫在眉睫。

而就在此时,一份从江西德安发来的情报,解决了中央面临的这个两难抉择。

这份情报十万火急,雪中送炭。

在这份情报中,清楚明了的写出了反动派针对中央苏区,制定了一个一锅端的恶毒计划,名为【铁桶围剿计划】,投入的兵力和将要开展的战略,几乎是致命性的打击。

中央苏区在接到这个情报后,立即开会研究,最后发现苏区只有一个选择:撤离苏区。

留在苏区,必死无疑。

撤离苏区,谋一线生机。

因为这份情报实在是太过紧急,信息非常有限,只知道反动派的铁桶围剿计划,但不知道详细布防。

现在是不用纠结留还是撤了,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没有军事布防信息,就只能像一个无头的苍蝇,只知道撤离苏区,但根本不知道向哪个方向撤离,更不知道要撤到哪个地方。

稍有不慎,这些撤离的部队要是遇上了反动派的主力精锐,那境况可能更为严峻。

就在中央苏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时,一个邋遢的乞丐悄悄地进入了瑞金。

在昏倒前,他将自己手里的四本字典,交给了周总理。

而字典里藏着的计划,就是中央苏区撤离的方向。

也就是后来我们说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这名乞丐,叫梁明德。

01

为了送出这四本字典,梁明德佯装成乞丐的样子,不惜弄残了自己的身体,而他的家人也因此被捕失踪。

周总理亲自过问,并将此事列为专案专办,要求一定将他的家人找回。

可是,当时的风云变幻,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寻找梁明德家人这件事,有心无力。

一直到解放后,周恩来都没有忘记这件事,安排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负责此事。

接到这个任务后,曾希圣挑选了安徽省青年团书记项南来配合协助调查。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身为青年团书记的项南,也在积极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刚过而立之年的他,还有很多重要工作要完成,对于这个失踪案,项南并不是很理解。

毕竟这些年,兵荒马乱的,日本鬼子,国民党,保安团,地方武装,还有土匪胡子,别说干革命了,就算是普通群众,失踪都是常有的事。

而且,项南本人和自己的家庭也是失散多年。

组织怎么就对梁明德这个案子执念这么深呢??

在各项重要工作正处于推动之时,现在却要付出额外精力去研究一个失踪案,项南心里估计也会说一句, 这不是本末倒置么?

可虽这么想,但项南还是遵照组织的安排,开始着手调查此事。

只是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这一番调查的结果,不仅让项南震惊不已,更是让他抱头痛哭。

因为,这个叫梁明德的人,原名叫项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