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青原行思:圣谛亦不为

2024-06-06国风

青原行思禅师,是慧能大师门下的上首弟子,公元671年出生于庐陵(今江西吉安)。

行思禅师乃是汉朝长沙王的后裔,他的俗家名字叫刘行思。所以,行思禅师的行思二字,就不是行思禅师的法号,而是他的俗家名字,他真正的法号,叫做慈应。

行思禅师是中国禅宗史上,非常罕见的不以自己的法号为名而是以自己的俗家名字为名的禅师。造成这种原因,估计是在中国这个封建等级制度异常森严的国度,行思禅师是真正的皇室宗亲,所以,用他具有皇室血统的名字来命名,更能体现出禅师的尊贵。所以,在中国禅宗史上,一说起行思禅师,大家马上就想到是慧能大师的上首弟子青原行思。你要是说出慈应禅师的名字,几乎就没有人知道是谁了。

行思禅师小时候非常聪明伶俐,而且也很孝顺父母。更关键的是他颇具佛根,从小就不吃荤腥之物。自然,这种人,寺庙里面更适合成长。所以,行思禅师在十一岁的时候,就出家做了一个小和尚。

行思禅师出家后,非常的沉默寡言,寺庙里的师兄弟们都爱围在一起高谈阔论着佛法,每次行思禅师都是默默的坐在一边,听着大家的辩论。不过,多听几次后,聪明伶俐的行思禅师就已经了解到寺庙里所有人的佛法,并没有到多高深的地步。

于是,在很小的时候,行思禅师便梦想着能找到一个顶尖的师父,来指导自己修习佛法。

慧能大师此时在曹溪弘传佛法,声势浩大,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一带,无人可及,并且声势和影响在逐年的向外蔓延。

行思禅师听说慧能大师的曹溪佛学院在全国大规模的招生,立马背上包裹,不远千里的来到了曹溪佛学院,准备报名入学。

行思禅师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曹溪,见到了佛学院的院长慧能大师。不过,行思禅师多了一个心眼,自己两条腿走了上千里的路,一路上吃了那么多的苦,要是这个佛学院是个杂牌学校,那岂不是太对不起自己的两条腿了?不行,看来自己得先探下虚实才行。这年头,冒牌货多,假大师也多,不得不防啊。

于是,仗着自己已经出家了十三年,多多少少有点佛学本钱,行思禅师毫不客气的提出问题来勘辩慧能大师:「应当怎样做才能不落阶级?」

慧能大师反问道:「你曾作什么?」

行思禅师并不上钩:「圣谛亦不为。」

慧能大师继续反问道:「那你这种情况,你该落在那个阶级上呢?」

行思禅师寸步不让:「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青原行思禅师的「圣谛亦不为」和鹤林玄素禅师的「佛来亦不著」,两者语路完全一致。

禅,是讲究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的,所以不论是佛地还是圣境,都不能执滞于此,都不能有丝毫牵挂于心。而且本来无一物,你又有什么佛、圣谛存在于心呢?你又有什么佛、圣谛可牵挂怀念得意呢?

惟有如此,你才能不被任何人事物所囿所固所迷所乱所惑,才能最终自己作自己的主人公,从而在江湖中傲然独行。

当你能如此的时候,自然不会落在任何阶层了。

慧能大师对于行思禅师的回答非常的满意,既然通过了面试,慧能大师立马就收下了行思禅师。

后来评唱这个公案的禅师很多,不过丹霞子淳禅师的偈颂似乎更好些:卓尔难将正眼窥,迥超今古类难齐。苔封古殿无人侍,月锁苍梧凤不栖。

明末清初的继起宏储禅师对此公案的评唱,也非常不错: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赵州惯吃茶,曹山好饮酒。一对老古锥,两人共只手。咄,脱却嫁时衣,塞断鸿蒙口。泥牛解作狮子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