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赵孟頫楷书的重心意临(技术帖)

2023-12-13国风

临摹古人帖子,意临是最上乘的临摹方式。而要达到意临的层面,先要弄清楚通过哪些角度去临帖,属于意临范畴。

本文将介绍初学者能马上领悟的意临方式,特别适合临摹赵孟頫的楷书。因为赵孟頫楷书,有明显的取势特征可以抓住。临摹古人的势,就属于意临的范畴。

笔势是通过线条的普遍走向来呈现的,也就是说, 初学者只需要揣摩到赵孟頫单字线条走向的一些共性,就能学到他是怎么取势的,如此可以应用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去,达到意临的效果。

书友们可能注意到了,摩诘君讲述赵孟頫的楷书,为何不是说「笔画」走向,而是说「线条」走向。因为赵孟頫是以行书的笔意来写楷书,他书写的每一道笔迹,没有类似唐楷的固化笔画形状,只有流畅多变的线条。

灵动的线条,可以构筑精美的布白,非固化笔画可以做到。那么,以线条构筑布白,又是意临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也是初学者能够理解掌握的角度。

总结一下: 以线条取势,以线条构筑布白 ,是两种赵孟頫楷书的意临方式。本文重点叙述以线条取势的情况,至于构筑布白,另外再写文章描述。

以线条取势 ,本质上是以确立单字重心为核心写法。赵孟頫楷书将重心置于左下角的确立,演绎得较为系统化,疑似取法唐朝的李邕。

李邕【云麾将军碑】

摩诘君之前写过王羲之小楷的单字特征,普遍存在左上尖窄,右侧宽大的现象。那是为了适应魏晋无格子小楷的三角对齐法则,把字写得左尖右宽了:

那么,赵孟頫的单字,却与王羲之的左上角取法,有不同之处。赵的取势,全部在于左下角。将重心普遍置于左下,形成通篇的重心稳固之美。所以欣赏赵孟頫楷书作品的时候,会觉得他的字下盘坚固,从而觉得大气从容,有贵族的气度。其实追根溯源,无非就是每个字的重心向左下角倾斜。

这种左下角取势,可以理解成倒拔垂杨柳。力拔山兮气盖世,马步扎实稳固:

要实现重心向左下角倾斜,因为是写字,只能通过线条的走向,或者以部首甚至整个字的形态来呈现。本文从赵孟頫的楷书【杭州福神观记】里选择单字来做佐证,因为这篇作品是赵孟頫67岁时写下的巅峰之作,具有代表意义。

线条走向确立重心 :

「者」字的一撇,明显朝左下角摁下,这就是赵孟頫以一道线条确立重心的常见方式,通常用于写撇的线条,再看一个例子:

有一个夸张到极致的例子,「妙」字最后一撇,大老远从右边横跨天际,朝左下角寻找重心的固定:

「在」字也明显,撇朝左下伸展得特别夸张:

以部首确立左下角重心:

「以」字在作品里多次出现,是重复字。假如没有从左下角确立重心的角度来看它们,会觉得书写结构比较奇怪。实际上就是用左边的部首来确立左下重心的写法:

以整个字左下角倾斜来确立笔势重心的例子:

「孤」和繁体「于」字,整字倾斜钉在左下角,看似写翘起来了,其实不然。这是重心钉牢在左下角后形成的一种险势,制造了不平衡的美感。

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单字,来佐证赵孟頫楷书普遍将重心集中在左下角的事实。如果将字写得四平八稳,那就不是赵体:

重心在左下角确立的写法,最早可以越过唐朝李邕,追溯到更早的晋代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里的单字:

以上内容,写给初学者看的。观点较为粗浅,楷书高手请划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