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① 禅宗七祖菏泽神会禅师:年代辩证

2024-06-25国风

在慧能大师的四十三名嗣法弟子中,神会禅师是在生前声望最为显赫的人物之一,并且在他圆寂37年后,被唐德宗敕封为禅宗第七祖,从而使神会禅师的声望达到空前的高度。而他所创立的荷泽宗同样成为当时最为知名的禅宗宗派之一。而且为了慧能南宗的正统地位,神会禅师一人孤身北上,挑战当时如日中天的神秀北宗,并最终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击败了神秀北宗,使慧能南宗获得了朝廷的完全承认和支持,确立了慧能南宗在全国的领导地位,为曹溪禅法最终成为天下禅法的绝对主流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以此,神会禅师在中国禅宗史上,绝对是居功至伟的。

神会禅师,公元668年出生于湖北襄阳一户高姓人家。

不过,对于神会禅师的生卒年,历史上有几种不同的记载,而且大家各有所据争论不休,难有定论。

我们先来看看几种详细记载了神会禅师生卒年的史料。

神会弟子慧空撰写的【大唐东都荷泽寺殁故第七祖国师大德于龙门宝应寺龙岗腹建身塔铭并序】载:神会禅师生于公元684年,圆寂于公元758年,享年七十五岁。

圭峰宗密大约在公元823年撰写的【圆觉经大疏释义钞】载:神会禅师生于公元684年,圆寂于公元758年,享年七十五岁。

宋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赞宁撰写的【宋高僧传】载:神会禅师生于公元668年,圆寂于公元760年,享年九十三岁。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道原撰写的【景德传灯录】载:神会禅师生于公元686年,圆寂于公元760年,享年七十五岁。

胡适于公元1929年撰写的【荷泽大师神会传】载:神会禅师出生于公元668年,圆寂于公元762年,享年九十五岁。

印顺法师于公元1970年撰写的【中国禅宗史】载:神会禅师生于公元688年,圆寂于公元762年,享年七十五岁。

那么,上述说法,究竟哪种才是正确的呢?

一般情况下,对于历史资料,最为可信的,一是碑文,二是传记。因为碑文真实性最高,而传记作文严谨,虚构成分较少。所以碑文和传记的可信度最高。这样的话,上述记录,就只有慧空的【塔铭】和赞宁的【宋高僧传】最可信。而慧空的【塔铭】与圭峰宗密的【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完全相同。这就更增加了慧空【塔铭】真实性。所以,当慧空的【大唐东都荷泽寺殁故第七祖国师大德于龙门宝应寺龙岗腹建身塔铭并序】于公元1983年12月出土时,便获得了几乎所有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同。自此,似乎神会禅师的生卒年之争可以尘埃落地了。

但是,本人却认为慧空的【塔铭】中关于神会禅师生卒年的记载不正确。

因为我们只要看看各种资料中神会禅师的经历,就可以看出慧空【塔铭】以及众多专家学者记录神会禅师生卒年的不足之处了。

圭峰宗密在【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记载:神会禅师十四岁参拜慧能大师。圭峰宗密又在【圆觉经大疏释义钞】记载:神会禅师曾经在神秀大师那里参学了三年,直到公元700年,神秀大师接受武则天的邀请前往京城,神会禅师才离开当阳玉泉寺前往曹溪宝林寺。那么,就是说神会禅师在只有十一岁的情况下,就从老家湖北襄阳来到了三百八十里外的当阳玉泉寺参学,然后在十四岁时又从当阳玉泉寺来到了两千里外的曹溪宝林寺参学。

【六祖坛经】记载:神会禅师十三岁,从当阳玉泉寺到曹溪宝林寺来参拜慧能大师。

【曹溪大师别传】记载:神会禅师十三岁,从当阳玉泉寺到曹溪宝林寺来参拜慧能大师。

【景德传灯录】记载:神会禅师十四岁参拜慧能大师。

【五灯会元】记载:神会禅师十四岁参拜慧能大师。

通过上述资料的记载,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在讲述神会禅师外出参学时,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忽略了交通这个大问题。

通过以上记载,我们可以看到,神会禅师在自己十一岁或者十三岁、十四岁时,就离开故乡湖北襄阳,来到两千多里外的曹溪宝林寺参学于慧能大师。大家要知道,那个时候没有飞机没有高铁没有长途客车没有共享单车。那时的僧人外出游方参学,那是全靠两条腿走啊,一个十一岁或者十三四岁的小娃娃,有多大的可能性能走到两千多里外的寺庙去参学的?读者诸君可以想想看。

古代的僧人在几岁或者十一二岁出家为僧的,大有人在,我们可以看看神会禅师之前的有确切出家年龄和出家寺庙的禅师的情况。

道信大师七岁的时候,来到了本县的济北寺出家。

弘忍大师也是七八岁就来到了破头山出家,但是是被道信大师接到山上的。而且弘忍大师居住的黄梅县到道信大师当时主持的庐山大林寺只有百多里路。

处寂禅师十岁时从四川绵阳到同属于四川的资中德纯寺,拜见智诜禅师。

智威禅师四五岁的时候,到离家不远的天宝寺参拜统法师。

永嘉玄觉出生于温州永嘉县,八岁时在温州开元寺出家为僧。

玄素禅师六七岁时,到当地的一座寺庙出家为僧。

通过上述禅师在幼年时出家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禅师们在幼年出家,都不会选择离家太远的地方出家的。

所以,在交通成为一个大问题的情况下,神会禅师在自己十一岁或者十三岁、十四岁时,来到两千多里外的曹溪宝林寺参学于慧能大师,就是一件非常难以实现的事情。

而且和神会禅师关系非常铁的大诗人王维,在晚年接受神会禅师的委托,撰写了【六祖能禅师碑铭】,在碑铭中,王维清清楚楚的写道:「弟子曰神会,遇师于晚景,闻道于中年。」如果神会禅师在幼年时就参学于慧能大师,王维怎么可能写到神会禅师「闻道于中年」呢?作为一个和神会禅师相识近二十年的老朋友,王维不可能不了解神会禅师的那些基本情况。作为当世第一流的大文人,王维不可能语焉不详记录不清。况且更为关键的是,当王维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神会禅师还在的啊。

所以,神会禅师在幼年时就参学于慧能大师这个结论,是不可能成立的。

印顺法师在其所著的【中国禅宗史】中认为:「闻道于中年」这句话中,冲年,或通假而写为「中年」,或偏旁脱落而成为「中年」。红尘洗梦窃以为不合理,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王维不可能无中生有或者语焉不详,而且神会禅师也还在世,当王维写完碑文后,神会禅师一定会过目观看的。况且认为某个字应该是另外某个字,从而使这个字来迎合自己的观点,这种说法太过牵强,也不严谨。

这样的话,要符合王维所说的神会禅师「闻道于中年」的记载,就只有【宋高僧传】所记载的神会禅师生卒年符合这个条件了。

【宋高僧传】记载神会禅师生于公元668年,圆寂于公元760年,享年九十三岁。那么神会禅师于公元700年左右去参访慧能大师时,年当三十三岁。至慧能大师公元713年圆寂时,神会禅师四十六岁,正好符合王维「遇师于晚景,闻道于中年。」的记录。

所以,综合以上的分析,本人认为,王维和【宋高僧传】的记载才是正确无误的。自然,本文也会按照【宋高僧传】关于神会禅师年龄的记载来叙述神会禅师的生平事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