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1965年李宗仁流亡归国,求官最低副国级,毛主席三句话婉拒

2024-10-19国风

1965年盛夏,流亡海外多年的李宗仁夫妇终于在几经腾挪的飞机上感受到了属于故土的温暖气息,而在北京机场等候他俩的,正是久候多时的周恩来总理。

在结束了下飞机的初次会面后,李宗仁很快便先后见到了新中国的一众中央领导层,毛主席也和他进行了亲切的会面。

而在会面席间,李宗仁这个「末代总统」也是向毛主席表达了愿意成为新中国贡献力量的一员,并表示自己的级别只需要达到副国级就可以。

只可惜,最终毛主席并未对李宗仁承诺官职,而上会后的结果也并未给李宗仁副国级官衔,要知道,原国民党阵营的卫立煌当时就是副国级,可后者的地位又哪里比得上李宗仁呢?

那么,毛主席面对李宗仁的「副国级」求官,为何没有表态支持,后来又是用什么理由来说服李宗仁的呢?

李宗仁求官不成,是历史原因还是现实原因?

「桂系总统」李宗仁

提起李宗仁,不少人在第一时间都会联想到几个关键词,「桂系军阀」、「血战台儿庄」、「末代总统」等,这些毫无疑问都是不同时期的李宗仁的真实写照。

李宗仁,地道的桂林人,在与「军」字沾边儿之前,小学学历的他只不过是个纺织厂中默不起眼的学徒工。

1908年,17岁的李宗仁踏进了广西陆小的大门,4年后,他又成为了广西陆军「速成班」的一员,21岁的大龄粤西青年紧赶慢赶,终于真正开始有了从军的资本。

自1913年李宗仁从「速成班」毕业开始的小小准尉,混到1916年就正式进入了滇军编制,此时的他只不过是个毫不起眼的排长。

1921年对李宗仁来说是人生的第一道「分水岭」,有了前几年参加护法战争、粤桂战争的宝贵战斗经验,他借助退避玉林的机会成功整合了数十支连队,自创部队番号,自封司令,此时的他身上,已经能够模糊看到未来桂系军阀领袖的冥冥气质了。

1925年是李宗仁一揽国民党桂系势力的关键年,广西上下一统,回看他的成功之路,陆荣廷、沈鸿英这些军阀都早已先后化作枯骨,铺垫起了李宗仁的上位之路。

1927年,在北伐战争中积下累累战功的李宗仁选择了跟随老蒋,「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号角吹响后,他却反过来联合何应钦与白崇禧,使得老蒋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被迫下野」。

只可惜,老蒋不愧是老蒋,1928年便重新上台,此时的李宗仁表面上配合老蒋的拉拢,但在参加二次北伐的同时,他也深知,自己和老蒋之间已经有了过不去的梁子。

1929年,老蒋图穷匕见,李宗仁无奈只能选择和白崇禧结成桂系共同体,蒋桂战争开打,并以桂系失败而结尾,作为失败者,李宗仁被老蒋宣布「叛乱党国」。

这一次和老蒋的对立,一直就对立到了1935年,李宗仁先后联合了冯玉祥、阎锡山、陈济棠,但最终面对已经形成大势的老蒋,最终选择了认命,并接受老蒋改编。

1938年,这是李宗仁人生中的第二道分水岭,这一年他坐镇指挥的徐州会战中台儿庄战役大破日寇2万余,正式奠就了其「抗日名将」的美誉。

1945年后的李宗仁,选择了跟随老蒋站到了人民和我党的对立面,短短3、4年,国民党的统治岌岌可危。

1949年,老蒋因战之过再次下野,而担当了半年多副总统的李宗仁则借此机会,成为了所谓的「代总统」,只可惜他和我党的「和谈」最终也谈判破裂,退守桂、广等沿海一线。

同年底,以「就医」为名的李宗仁借道香港,选择了流亡美国,这一去就是整整16年,和祖国,和大陆,和故乡别离山海的16年。

50年代的李宗仁,已经知悉了老蒋在台湾撤掉了自己的「副总统」职位,但他一生都想回归故土,唯一的希望就是和大陆取得联系。

程思远,链接李宗仁和大陆之间的「关键先生」,受前者所托,先后5次前往北京与周总理接触,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都在为李宗仁后来回归大陆铺平道路。

而李宗仁,这个中华民国的「末代总统」,也在程思远的一次次赴京中看到了大陆方面的诚意和欢迎,最终他选择了放下戒备,开始以一种忐忑而激动的心情,期待着重新踏上故土的那一天。

李宗仁归国「求官」

按照周总理让程思远传过来的「四可」之说,李宗仁很清楚,大陆对他此次回去并不会限制其自由,主打的就是「来去自由,走留随心」。

1965年7月,从瑞士乘飞机起飞的李宗仁夫妇,先后经过香港、广州、上海,最终在20号成功抵达北京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