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跟着诗词学烹饪,古诗词里的美食看得我直掉口水,别在半夜三更看

2024-05-25国风

01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猪肉颂】 宋 苏轼

【赏析】

把锅子洗得干干净净,少许放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

这首诗以炖猪肉为题材,却传达了苏轼深邃的哲理思考。首先,诗中「净洗铛,少著水」体现了苏轼对于烹饪的认真态度,也暗喻了做事情前的充分准备和简洁高效的原则。接着,「柴头罨烟焰不起」则表达了苏轼对于火候控制的精妙理解,即要用适当的火力慢慢炖煮,不可操之过急,否则食材就会失去原有的美味。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这两句更是富含哲理。苏轼借炖猪肉的过程,阐述了「顺其自然」和「耐心等待」的重要性。他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多时候需要耐心等待,让事情自然发展,而不是急于求成,强行干预。只有火候足够,食材才能呈现出最美的味道,同样地,只有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我们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高超的烹饪技艺,更体现了他深厚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它告诉我们,在追求美食和人生的道路上,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顺其自然,耐心等待,才能收获真正的美好。

02

「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

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

【赞豆腐】 元 郑允端

【赏析】

作者是元代一位心灵手巧的才女,不仅诗写得出众,还擅长烹饪美食,她 从种豆、收成、磨豆一直写到制作豆腐成功。

通过描述种植豆子、制作豆腐的过程,展现了豆腐的纯净、坚韧和美味。首联「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描绘了豆子在南山下种植,经过霜风的洗礼,豆荚变得熟透而新鲜,为后文制作豆腐奠定了基础。颔联「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则描述了制作豆腐的过程,通过研磨和蒸煮,豆腐像玉乳般流淌出来,凝结成如清泉般的豆腐块,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豆腐的纯净和美味。颈联「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进一步赞美了豆腐的纯净和香气,将豆腐与土酥和石髓相提并论,突出了豆腐的高贵品质。尾联「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则总结了豆腐的美味,认为它的味道美妙无穷,是其他五种谷物都无法与之比拟的,表达了对豆腐的极高赞誉。

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 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更表达了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一种深刻理解和赞美。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辛勤的劳作、尊重自然和时间、追求纯净与坚韧的品质,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美好的事物,也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和升华。

03

鲈肥菰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香

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初冬绝句】 宋 陆游

【赏析】

鲈鱼肉质鲜嫩,茭白清脆,两者调成的羹汤鲜美无比;荞麦成熟,新榨的油脂将它们制作成饼,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自古以来,真正通达的人总是看淡富贵名利,他们心中更挂念的,是家乡那份独特而美好的味道,因它而思念着远方的故乡。

这首诗写于初冬时节,通过描绘时令食材和美食,也隐含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陆游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04

百顷风潭上,千丈夏木清。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二】 唐 杜甫

【赏析】

这简直就是一幅唯美的农家乐, 夏日的树木郁郁葱葱,清新宜人。低垂的树枝上结满了果实,茂密的树叶里藏着莺鸟的巢穴。 把活鲜的鲫鱼切成银丝煲脍,用碧水涧旁的香芹熬成香羹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的初夏,当时杜甫与郑广文(即郑虔,杜甫的友人,曾任广文馆博士)一同游览了何将军的山林,并因此创作了【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这一组诗,

在这组诗中,杜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何将军山林的优美景色和闲适的山林生活,表达了对这所山林的喜爱之情。而【其二】这首诗则特别强调了山林中的自然美景和清新的气息,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品尝美食的愉悦感受。杜甫在长安困居期间,虽然生活艰难,但他仍然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他这种精神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