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置闰」:古历法智慧的神来之笔

2024-09-18国风

「置闰」从字面讲,「闰」有多余的含义。置闰从古代历法确定之后一直沿用至今,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不知道这个概念,甚至听都没听到过,但是闰月是比较熟悉的,比如某一年闰七月,某一年闰二月之类,这就是置闰,置闰的规律是很复杂的,它也是历代帝王和古天文学家们关心的天文、历法核心问题。

关于「置闰」的记载在【史记·历书】中太史公曰,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设立天地神祇物类之官,各司其序。民能有信,神能有明德,灾祸不生,所求不匮。又说三苗服九黎之德后,掌管历法的官废职,置闰无人管,时序错乱。尧复立掌管历法的官,注意置闰,于是风调雨顺。尧年老禅位于舜,在文祖庙告诫舜重视历法,舜禅位于禹时也如此命令禹。由此可见,古代的统治者是极为重视正确施行历法和置闰的。

置闰为何如此重要?讲清这个问题,我们细说一下,我们所用的历书是「阴阳历」。这种历是把「回归年」和「朔望月」的长度,作为制历的基本准则。

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这两个数不能通约,啥意思,就是整数个朔望月是无法完整得到一回归年的,如果规定十二个朔望月构成一个农历年,则此农历年的长度就是29.5306x12=354.3672日,这个日数比一回归年的长度少十一天左右;如果规定十三个朔望月构成一个农历年,那么29.5306 X13=389.8978日。这个日数又比回归年多十八天多。

显而易见,按照这两种规定制定历法,都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现象。比如按前者规定,某年除夕是在大雪纷飞的冬天,过了一个农历年之后的第二个除夕,就要比前一个除夕在季节上提前十一天。如此类推,经过十六个农历年之后,除夕就会提前到赤日炎炎的盛夏了!大家想一想,过年的时节放在农忙的夏日,是不是觉得很怪?也就是说继续往后推,除夕可以在任何季节。这就失去了四时八节的意义,同样,历法也没什么作用了。

而人民农业劳动不能以时,所有的休养生息,秋收冬藏,全部紊乱了,整个社会也会随之紊乱了。所以【左传·文公六年】说:「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尚书·尧典】也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所以,置闰就成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古人在长期的历法运用中,不断的摸索,观测日月星象的运行规律,最初制定过「三年一闰」、「五年闰两次」等历法。到至春秋时代,建立了「十九年七闰法」。

「十九年七闰法」,就是在十九个农历年中,设十二个平年(每一年为十二个朔望月),设七个闰年(每一闰年为十三个朔望月)。就是说十九年中总共有12x19+7=235个朔望月(或(12X12)+(7x13)=235个朔望月)。总共的日数为235x29.5306=6936.6910日。另一方面,十九个回归年的总日数为365.2422X19=6936.6018日。这两个总日数相差仅只是0.0892日。这中间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说明按照「十九年七闰法」可以把太阳和月亮的运动数据几乎能协调到一起。如此,则可制定出精度相当高,并与天象密切符合的阴阳历来。从现在来看,「十九年七闰法」完美的结合了传统的阴阳合历,是极具科学性的。这种历法的正确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走在世界各国历法的前列。

「十九年七闰法」决定了,可是「闰」应当放在一年中的那一个月呢?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也是经过一段摸索的过程的。

殷周时代,古人把闰月一般放在年终,称之为十三月。由于无规律可循,有时一年闰两次,所以还曾出现十四月。一直到到春秋时代,就没有出现过一年闰两次的情形了。到汉朝初年,治历者开始制定在九月后来置闰,称为「后九月」,也就是闰九月,因为当时秦朝是以十月为每一年的开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顺序),以九月为每年的年终。

当然,随着后面天文观测的准确性,全面性,使得历法逐步精密,就有了准确安置闰月的方法,就是把不包含中气的月份做闰月。这个置闰的规定,从一千多年以前一直沿用至今。可见这个置闰方法的科学性和计算的精确程度。

那什么是中气呢?

简而言之,月中称为中气。我们看一下古人的解释。宋朝的王应麟在【玉海】说:「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故一岁有二十四气,每月有二气,在月首者为节气,在月中者为中气。」。

在【周礼·春官·大史】:「一年之内有二十四气,节气在前,中气在后,节气一名朔气,朔气在晦,则后月闰,中气在朔,则前月闰,节气有入前月法,中气无入前月法。」

从上面这两种说法可以得出,一年共有二十四节气,相当于每个月一般情况下都有两个节气,月首的是节气,月中的称之为中气。

而两个节气或两个中气之间,平均日数为365.2422+12=30.4368日;而一个朔望月则为29.5306日;两者有将近一天的差数。因此,我们可以推算出来,中气在农历月份中的日期,会逐月有将近一天的推迟。如此继续往前推,有的月份的中气正好落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那么在下一个月里就无中气而推在再下一个月的月初了。这样古人就把某一年中无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

我们举一个最近的例子,去年2023年刚好是闰年,闰的是二月,看看是不是符合这个规律,农历二零二三年的二月十五是惊蛰,这是节气,然后二月三十则是春分,这是中气,这个中气恰好在二月的最后一天,所以肯定会导致下一个月只有节气,是没有中气的,所以才会出现闰二月,然后我们看一下闰二月里,仅仅只有闰二月十五是清明,谷雨则已经排到三月初一了,这样是不是大家就清楚为什么去年有一个闰二月了。

当然,这都是经过复杂的计算,才能准确安排闰月的时间,两个中气之间的时间间隔实际上并不都是一样,前面提到的「30.4368日」,它只是一个平均数,我们都知道,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个椭圆,而太阳位于椭圆之某一焦点上,地球轨道上离太阳最远的一点叫「远日点」,最近的一点叫「近日点」。地球在远日点附近运动比较慢,两个中气之间所隔时间就长,最长的达31.45日。因此不含中气之月数可能多,闰月出现的机会就多些。反之,在近日点附近,地球运动快,两中气间之时间间隔就短,最短只有29天多,因此不含中气的机会少,闰月出现的机会就少些,所以它不是一个平均的规律,并不是说没多少年就会出现闰月,得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得出来的。

到这里,我们就基本知道什么是置闰了,从黄帝时代对闰余的初步确定,到春秋「十九年七闰法」的建立,再到如今对闰月安置的精准把握,古人在与自然的对话中,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的!

作者介绍:【池鱼数艺】

江湖行路人,野生古天文学和古中医学爱好者,头条万粉原创作者!目前已发表超过50余篇关于古天文学、易学、奇门六壬等相关传统文化内容的文章。擅长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晦涩难懂的古传统文化普及初学者、爱好者,让小白和初学者因为易懂爱上古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