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华夏文学史上的第一场冷战|凭窗远眺,那一缕散不去的忧伤

2024-01-04国风

「冷战」。 冷战并非21世纪亲密关系的原创专利,而是古已有之。始于甜蜜、终于幸福只不过是浪漫幻想,相爱相杀才是婚恋常态。

感情,极易陷入索取者恒索取、妥协者恒妥协的怪圈。 当强势的一方无限碾压另一方,对方的反应无非两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冷战算是「中策」。

「爱是有条件的,包容是有份额的,即使一段你侬我侬、坚不可摧的爱情,也经不起天长地久的折腾」。

【诗经】是把锁,谁也逃不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情商归零? 俯瞰芸芸众生,若即若离的,岂止是狡童? 剖析内心世界,患得患失的,岂止是女子? 纵观万般情感,适用保鲜法则的,岂止是爱情? 三剂良方,包治百病,推广至任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应珍惜眼前人。

不要作;及时表达爱,不要拖;爱人先爱己。

画意系列

冯远诗意图-「诗经」画意篇-【狡童】

郑风 · 狡童

——【诗经

盛夏时节,蝉鸣林间,独坐窗前,凭栏远眺,那个强壮美貌的小伙子啊,为何不与我说话呢,都是因为你的缘故,使我饭也吃不香。那个强壮美貌的小伙子啊,为何不与我共餐呢,都是因为你的缘故,使我不能安稳入睡。与心爱的男子吵架后,却又时刻思念着男子,自己辗转反侧,哀怨着又爱慕着,焦虑着又渴望着,如此反复,缠绵难以割舍,声声呼唤,丝丝入耳。

【郑风·狡童】或可说是一首热烈的情歌,也可说是一首女子失恋的哀怨诗歌,以女子的第一视角,呈现出在爱恋关系中,女子常有的患得患失状态,如果说爱情对于男子来说只是生活中的一段插曲,那么它对于女人就是生命的全部,这个正在哀怨忧思的女子,为了爱情寝食难安,痛苦焦灼,执着着,付出着。

画家以盛夏时节凭窗远眺的女子为画面的核心人物形象,凭窗远眺这样的图像设定,似乎与女子的哀怨思念的情感状态有着更加深层的链接关系,因为闺阁与女子是古代传统思想意识中的一对紧密关联体,闺阁是女子日常主要的活动场所,她们经年驻足于闺阁之内,闺阁就成了她们独自徘徊与容纳自我的独有空间,这时候的凭窗远眺,不仅由窗户这一对外连接的媒介带来视线的外移,而且由视线的外移与走出引申到个人思绪的走出,窗户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承载女子与外部世界连接的主要媒介,而凭窗远眺的画面意涵,也就从闺阁内延伸到了窗户外的广阔天空中。

所以,有美女子,凭窗远眺,这一定是极美的画面吧,不管望向窗外的神态是幽怨的还是希冀的,是喜悦的还是哀伤的,总归,那些走不出闺阁的无奈与心酸,都可以透过窗户得到些许释放,那些思念的焦灼和等待的彷徨,也可以在凭栏远眺中,传递向远方,并在视线走出去的悠远与徜徉中,变得恒久而深刻。这些生发于深闺女子的忧思与爱恋的凭栏远眺,又仿佛与盛夏的繁茂阴郁和浓烈绽放有着隐秘的关联,窗户的打开和视线的走出去之间,视线的走出去和深闺女性的自我表达之间,形成了一个友好而亲密的转化链条。

如此,在诗经画意【狡童】中,画家表现了一幅盛夏时节,在浓密树木掩映下,在繁花盛开映衬下的凭窗远眺场景,那密密遮挡着茅屋的树木,那盛开在窗户边上的花朵,在为茅屋带来清凉的同时,也一定为这个凭窗远眺的女子带来了心里的安慰,那些思恋男子的惆怅,那些不能共食的哀伤,在看到这些繁密与绽放后,应该会有些许的慰藉吧,不然端坐于窗前的深闺女子,要如何疏解那些萦绕于闺房的辗转难眠呢,不然那些又爱恋又伤神的情绪,要如何透过层层遮挡而送出远方呢,我想,这也是画家面对这些久久挥之不去的忧郁所表现出的柔软与怜惜吧,他为那些经年房门紧闭的闺阁,打开了一扇通向外界的窗户,也打开了那些同样经年紧闭的心房,那些沉寂的、荒芜的内心,开始跳跃,开始涌动,开始有了望出去并走向远方的勇气。

而这个撑起来的窗户,这个透过窗户凭栏远眺的忧伤女子的画面,却又充满了苍茫的寂寥感,好似是画家不小心窥见到了窗户内闺阁女子的内心,也好似是这样的凭栏远眺又是小心翼翼的,所以,画面中的茅屋和支撑起的窗户都只露出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隐藏在了苍茫的荒芜之中,与左侧画面中繁茂的树木和盛开的花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果说左侧画面是盛夏中自然,是旺盛的生命力,代表了希望与渴求,那么右侧画面就是那难以窥见的内心,苍茫辽阔中透露出了丝丝的茫然和不确定,从真实的感知与触碰到虚妄的遥想与渺然的思绪,这应该就是这个凭窗远眺女子的内心活动转变吧,从与男子的耳鬓厮磨与日日相守,到因为口角与误会而无法共食,充满了无助,也饱含了缠绵悱恻的深情。

从盛夏的热烈到荒芜的苍茫,这扇被撑起来的可以望出去的窗户,被慢慢的放大,又被渐渐的缩小,逐渐形成一幅被静置的画面,它不再只是表现那个因为与心爱男子发生口角而忧伤哀怨的女子形象,而升华为中国古代身居闺阁中女子的普遍状态,只能独坐窗前,只能凭窗远眺,只能静思独处,甚至临窗远望,也只能身处于那朦胧的帘子遮挡之下。

可是这样的遮挡与深闺,又怎么能困得住那些汹涌的爱恋和澎湃的思念呢,所以,那些紧闭的窗户,那些被封闭的内心,也迟早会得到自我表达和自我突破,所以,这扇窗户被支撑起来了,那个遮挡的帘子也被束起来了,这同时被支撑起来的、被束起来的还有那些被禁锢的视线——从窗户望出去的女子的面貌,从此清晰了,她望出去的视线的远方,也从此清晰了,她裹挟着的浓烈的思念,更加明朗了,因此,画家为女子打开的不再仅仅是这扇有形的窗户了,而是可以大方直白表达心中所想,直接了当表达心中所思的那些囿于深闺中女子心绪与情感的窗户,所以,这个临窗远眺的女子,大胆而热烈的表达着思念,这样的大胆和热烈,是那么的光彩夺目,那么的闪耀绚烂,不计得失,不较多寡。

由此,那苍茫的辽远,又走向了盛夏的繁茂,走向了鲜艳的绽放,回到了热闹的郁郁葱葱中,在这里,夏目成荫,蝉鸣自得;在这里,茅屋避暑,清凉自在;在这里,繁花怒放,鲜艳夺目;在这里,临窗远眺,爱意缱绻。

艺术家简介

冯远,画家、教授、公务员、文化学人,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师从方增先先生。1996年起历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国家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艺术司司长、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成 员、书记处书记,兼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上海美术学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

作品多以反映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为主,造型严谨生动、生活气息浓郁,绘画形式新颖,尤以擅长创作大型史诗性作品和古典诗词画意作品。代表作品有中国画【长城】【星火】【母子图】【屈原与楚辞】【世纪智者】【逐日图】【世界】等;主要论著有【东窗笔录】【重归不似之似】【回到单纯】【人的艺术和艺术的人】【水墨人物画教程】等150余万字;出版画集画册10余种。从艺四十余年来,曾多次赴欧美亚多国举办个展、巡展,并做演讲授课,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曾获国家优秀教师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作者简介

陈远志,资深媒体人、出版人、策展人。北京华夏思想者品牌管理公司总经理、中粮长城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艺术镜报】、【静雅艺术网】总编辑;【新华月报】总经理,创办【人民艺术家】杂志。2006年至今在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恭王府、中华世纪坛、李可染画院、安徽省博物馆、亚明艺术馆等场馆策划并实施众多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大展。代表性展览如下:【艺术镜报】一、三、五、七周年纪念展、日出东方—马克思在中国暨人民出版事业90周年纪念展、「锦绣中华——当代新徽派版画作品展」、新时代、新徽派安徽书画40年精品晋京展、‘日用即道’华夏思想者品牌启动仪式暨全国名家书画展」、「干杯-华夏思想者生活艺术展」、「共融-华夏思想者青年艺术家联展」、「共生-观沧海-吴雪书法生活艺术展」等。

下期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