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著名画家杨林:徽山徽水徽文章

2024-07-29国风


图文/ 杨林

徽州,乃恢弘深邃、源远流长之文化胜地,亦是徽学发祥之源头所在。「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此地仿若一幅悠然铺展、韵味无穷的水墨长卷,诗意如水般流淌,古韵似清风般悠悠,亟待我以敏锐画笔深入探寻,并摄取其深邃的灵魂真谛。

徽山之婉约秀丽,徽水之活泼灵动,徽文章之博大精深,三者相辅相成,共同铸就这方天地独具一格的魅力风姿,亦成为我投身于中国画写生创作,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滔滔不绝,永不停息。

每临徽州的山川大地,便犹如置身于一幅浑然天成、精妙绝伦的丹青巨作之中。「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赵师秀)」此间,既有闻名遐迩、令人心驰神往的黄岳与白岳,更有不计其数、连绵起伏的绿水青山。

山峦起伏跌宕,蜿蜒连绵不绝,恰似巨龙卧伏,气势磅礴。其独特的文化正是发端于这延绵不绝的山峦之间,与山水相互交融,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徽山姿态万千,变化无穷。有的山峰陡峭险峻,如利剑直插云霄,仿佛在向苍穹诉说着坚定的誓言,让人不禁想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有的山峰圆润柔和,似卧佛宁静祥和,散发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气息。

山上的植被丰富多样,郁郁葱葱,繁茂昌盛。随着季节的交替变换,色彩缤纷绚烂,如同一幅天然的调色板。其中,塔川秋色尤为夺目,那一片片金黄与火红交织的树叶,宛如大自然精心绘制的杰作。

我时常穿梭于徽山徽水之间,亦常常伫立在山脚之下,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那山、那水。支起画架,竭尽全力以笔墨勾勒出山的轮廓、山林深处的人家。于一笔一划之间,于墨色的浓淡巧妙转换之间,徽山的秀美风姿逐渐清晰地显现于宣纸之上,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新安江乃是徽州至关重要的命脉所在,它由无数源自山川的溪流汇聚而成,堪称这片土地的灵魂核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意画境,因为新安江水的流淌,而变成了一个鲜活的画面,无数的大小溪流,或潺潺低语,如轻柔的诉说,或奔腾豪放,似激昂的高歌。

多数溪水清澈透明,宛如无瑕的美玉,能够清晰地倒映出岸边的青山绿树与古老村落,构成一幅对称而又美妙的画卷。其默默滋润着广袤无垠的土地,养育了这一方善良淳朴的百姓,孕育着世世代代的希望与梦想,水是生命的源泉,徽州的所有古村落,大多是依水而建依溪而生。

我最钟情于坐于那不知名的溪畔边,聆听流水潺潺之声,心境也随之变得安宁沉静,仿佛世间的喧嚣与纷扰都已远去。以画笔蘸取淡墨,轻轻晕染出水面上波光粼粼的迷人景象,再以浓重的墨色精心勾勒出岸边的民居、树木、石块和水草,生动展现出水的蓬勃生机与灵动活力。

徽水的灵动在我的笔下悄然流淌,幻化为宣纸上袅袅升起的云烟,似乎在低声诉说着千年的悠悠往事,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

徽文章,乃是徽州文化的精髓所在。古老的村落建筑,庄重的牌坊、肃穆的祠堂,巧夺天工的木雕、砖雕、石雕,还有那蕴含着无尽智慧的楹联、诗词,如「积德不倾择交不败,读书不贱守田不饥」,「在高处立,看平处坐,向阔处行;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等等,无一不彰显着徽州人民的卓越智慧与横溢才情,更蕴含着深厚无比的文化内涵。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李白)」。走进古村落,轻抚那历经岁月洗礼、饱经沧桑的墙壁,仿佛能够倾听到古人的轻声低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深沉。我热衷于将这些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画作之中,以细腻入微的笔触精心描绘出牌坊上的精美图案,以充满诗意的构图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祠堂的庄严大气。

在画面之中,不仅仅有山水的迷人景致,更是对徽州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是对历史的致敬与缅怀。

在这徽山徽水徽文章的温暖怀抱中进行中国画写生创作,每一次皆是心灵的深度洗礼与艺术的崇高升华。我每年无数次踏入其间,尽情领略徽州文化那迷人的魅力与独特的韵味。

这不仅仅是一次次对艺术的艰辛探索,更是一回回对传统文化的崇高致敬与虔诚传承。徽山之秀丽多姿,徽水之温柔多情,徽文章之深邃悠远。此乃我与徽州的深情对话,亦是我对这片神奇土地最为真挚、最为深沉的热忱赞美。

附【闻溪亭人家】小记

每一次自芜湖到黄岳画院,我皆于汤口下高速。下高速后,约莫再有半小时车程,便能抵达宏村我的黄岳画院。这一路的山间小道,乃是我心之所向的行车之路。然而,最为经典的,当属自三棵树廊桥景区通往宏村的蜿蜒山路。

我每回前往黄岳画院,皆会沿着此路前行。公路一侧,休宁河如影随形,路旁景致美不胜收。每逢行至此处,聆听那潺潺溪水之声,我内心皆会涌起无尽的愉悦,仿若归家般的亲切之感油然而生。

行至前方,穿过木坑竹海的宏村隧道,便是塔川。视野骤然开阔,心情也随之瞬间欢畅起来。倘若恰逢塔川秋色之时,我定会驻车于路边,拍照赏景,流连忘返。久而久之,与这条路便有了不解的情缘,只因画院已近在咫尺。

近些年来,得益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沿路两旁众多的民居纷纷改建成民宿与酒家。我偶尔也会在此处小憩并就餐,闻溪亭人家便是其中之一,当然,这也是当地朋友所引荐。此地距离宏村甚近,紧挨着木坑竹海。有时抵达画院后,宴请朋友或是受朋友之邀,都会来到闻溪亭人家。

时光流转,我对这里已经是熟悉。之所以常常来此用餐,盖因这里有几道菜较为爽口,尤其是老板娘烹制的红烧土鸡、小河鱼、红烧土猪肉以及土猪肉圆汤,每次前来皆是必点之选。时令的山野素菜与野菜,更是此处的家常美味,据说皆为自家所产所销。现代人注重养生,虽说这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小酒家,桌数寥寥,可每次前来用餐,常常是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故而每次至此,大多由当地朋友提前致电预约,如此方能较快享用美食。即便如此,有时仍需稍作等待。我便喜欢借此间隙,在酒家附近的山峦溪畔,闲庭信步,细细观赏。久而久之,竟觉这看似平常之地,实乃绘画的绝佳之所。

从酒家后面的柴房,有一座毫不起眼的小石桥。石桥之下,顺着山涧自上而下流淌着一条小溪,小溪旁的一条小路一直通到后面的一个不大村庄。穿过小桥后,小溪又环绕着酒家,流淌至前方公路,继而汇入休宁河中。

正因这条山涧小溪,闻溪亭人家焕发出勃勃生机与灵动之气。从山脚下眺望,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极具徽州古民居的独特韵味。我遂决定在此,对景创作一幅作品。

五月的徽州,虽已略感暑热,然而山脚下小溪边却是格外凉爽。恰逢马鞍山的黄总来此游玩,我便在此设宴款待,共进午餐。我早早来到闻溪亭,开启了一日的写生创作,真可谓吃饭工作两不误,遂成就了这幅【闻溪亭人家】。

对景创作,讲究触景生情,却又不可为自然物象所束缚。故而在这幅作品的创作中,我对自然景象进行了大胆的夸张与处理。画面中的主景房屋在构图中被抬高,并略作夸张,刻画也更为细致入微。溪水以勾线留白之法,凸显其灵动之态,环绕于闻溪亭建筑的山脚下,若隐若现,虚实相间。

溪边的石块土墙,多以苍劲有力的线条勾勒,再施以少许赭色,增添画面的色彩变化。远山的烟岚与杂树,则以大块的笔墨烘托点染,整体营造出春天里满目葱茏的徽州人家之景象。虽时光仓促,却也酣畅淋漓,快意尽兴。仅以此文,聊以铭记。

2024 年夏于芜湖 杨林

杨 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黄岳画院院长、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冷印社主办)、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冷印社主办)、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冷印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