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道德经里的处世之道,普通人的良方,用之则无不克

2024-06-09国风

看到许多友友聊到道德经,我一直也喜欢读道德经。看到有友友说道德经有点高深,不好理解。其实读道德经每个人理解的都不同,就跟周先生说有人读红楼梦一样,不同的角度与立场,读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

道德经对于我等普通来人讲,其实是一本处世良方。能够按照道德经里给出的处世方法,我们便能在这个红尘之中如鱼得水,混得风生水起。

1.柔弱胜刚强。 这是道德经里我喜欢的一句话,我总以为三千年没有变化的只有人性,人性都有逞强好胜之劣根性,稍有口角便大打出手,以至给自己招来祸事。如果能够懂得柔弱胜刚强的处世之法,再遇到逞凶斗狠之徒,便装成弱势,于无声处生惊雷,一招而致其败。

比如在街上遇一壮汉,其无端滋事,此时你若逞强与之争斗,吃亏的肯定是体格不如壮汉的你。为了避免吃亏,就要学会装弱者。比如他推你一下,便顺势倒地,说头晕。等有人来管,一口咬定头晕不舒服,那动手之人轻则罚款,重则拘留。

老子对于柔弱胜胜强还有一种说法,即「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过于锋利的不可能保持长久。与柔弱胜刚强同理。

2.不争而善胜。 退一步有时候是为了更好的前进,看似放下,其实是将矛盾转移,等时机成熟,无需去争,胜利自然到手。作家豆豆女士在【遥远的救世主】一书对「不争而善胜」有精彩的解读。

韩楚风想竞争集团董事长,竞争对手是另外的两名副董事长。

这时候韩楚风便以「不争」的方式,主动选择了退让,把机会留给了两位副董事长。两位副董事长为了董事长的位子,开始内卷。两败俱伤之后,韩楚风坐收渔翁之利,顺利成为集团董事长。

这便是不争而善胜的通俗解释。看似不争,其实随时在掌握着动向,观察着变化,注意着走向。把明面的、表面的东西留给竞争者,由他们去表演,等到时机成熟,胜利便顺手而得。

在道德经里对于不争这个观点,出现了数次。比如不争,故无尤。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看似简单,其实与「柔弱胜刚强」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争看似示弱,其实往往是一种更加有利的争的手段。

3.无私成其私 。原文是这样说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我们可以把「成其私」理解成事业成功。

别把道德经想的有多高深。老子写的道德经是一本访谈笔录。你想像着尹喜坐在老子的对面。尹喜问老子一个问题,老子便解答一个问题。按照这种方式来理解道德经,有些看似难以明白的内容就好理解了。

比如「无私成其私」这一段。有可能就是尹喜向老子请教如何才能成功。老子便告诉尹喜,要想成功就要学会让。

让什么呢?让荣誉、功劳、财富。比如与敌战斗,获胜之后,要把荣誉、功劳和战利品让给别人。当你学会谦让以后,你的名声与威信就来了,你的凝聚力就有了。

有了名声与威信,又有了凝聚力,你就快要走到成功了。

这便是无私故能成其私。

4.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句话也是很有意思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便坐在功劳簿上,天天吹嘘自己的功劳。有个成语便是「居功自傲」,这样的人下场一般不会太好。

居功自傲,肯定就会目中无人,目中无人就会远离真相。远离真相离失败就不远了。

老子给出了成功之后的处世之道,即取得成功之后,不居功,而是选择退让。退让的好处便是给他人留出通道,留出机会。

不居功便不会招祸,这种事在古代太多了。朱元璋得到天下以后,没有居功的功臣都杀了不知多少,有点呆的蓝玉还没有看出深浅,竟然还敢居功自傲,做出非份之事,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不居功自傲的也有。比如越国的范蠡帮助越国灭吴之后,带着西施便连夜走人,泛舟湖上,远离了是非。

老子对于这一点还有个解释便是「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为腹不为目 。这一点比较困难,现代人做到的不容易。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与抱着怎样的心态来读道德经有关。

如果只是希望从道德经里找到处世之道,成功之学,那这一句「为腹不为目」便不好理解。成功的目的本来就是住个大房子,娶个漂亮的老婆,做个人上人,这与「为腹不为目」的本意是相背的。

为腹不为目是给希望通过从道德经里找到天道规律的人来看的。

为腹不为目是告诉人们对待外物的原则,可以善于利用,而不可以被物质所奴役。

6.慎终如始 。成语讲的便是「功亏一篑」,一件事往往快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如果能够按照老子的「慎终如始」的办法,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多加注意,也许便能避免失败。为什么快到成功的时候会经常失败呢?

因为快成功时会使自己头脑发昏,一激动,眼前的成功反而变成了失败。

道德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