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书法笔画软绵绵,如何才能有力道?梁启超提出两点,非常受用!

2024-07-06国风

有两个成语大家都不陌生,一个是「入木三分」,一个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出自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王羲之给朝廷写「祝版」,晋成帝即位后,命人更换祝版上的题词。工人们在那块木板上削了好半天,也没能把王羲之原来的字迹刮掉。原来,王羲之写的每个字都渗入木头三分多,好像刀刻一般。

而「力透纸背」则出自唐代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在很多书法大师看来,笔力丰沛是技法纯熟的重要表现,如果一个人写字软绵绵、毫无力道,那不能称之为成功。

王羲之的字将妍美多姿与骨力劲健结合,后人往往学到了其字的灵活潇洒,但陷入虚飘俗媚的境地。而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刚健严谨,没学到精髓的人,往往注重用墨浓烈、笔画饱满,结果臃肿呆板,看不出其中骨力。

汉末蔡邕认为:「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南宋书法家朱熹则认为:「笔力到,则字皆好」,书法史上的经典作品,不论是端庄、妍美、大气还是稚拙、朴实、险奇,风格可以不一样,但都笔力深沉,字不虚发。

那么,该如何提高笔力呢?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提高笔力其实就是提高运用笔锋的能力。他在【书法指导】中说:「写字全仗笔力,笔力的有无,断定字的好坏,而笔力的有无,一写下去立刻就可以看出来。」

针对于此,他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立锋行笔」:「用笔如善舞竿者,神泛竿头,善用枪者,力在枪尖也。」笔锋要立得住而不是偃卧平拖,这才有「杀纸」「涩笔」效果,才能有「刀锋」那种凝重金石之气,「锥画沙」「印印泥」才能由此产生。

二是「笔锋实到」,不能虚飘。刘熙载点评张旭书法时说:「张文史书,微有点画处,意态自足,当知微有点画处,皆是笔锋实实到了。不然虽大有点画,笔心反而不到,何足之可云!」如果以笔肚处理细微之处,则臃肿肥厚,难以直视。

当我们评价一件作品时,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如笔画、结字、用墨、章法,再到笔墨纸砚以及书法家本身,但是这一切的基础,仍然是有足够深厚的笔力基础,否则其他只能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