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终南之巅,仙风道骨——张至顺道长生平

2024-06-18国风

「【清静经】说‘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

人只要能安安静静坐在那,

天地的能量就能够回来。

身心能够合一的时候,

身体自然会发生变化,

那时候,自然会引导我们如何打开那一窍。

无论在什么地方,有空就静坐,

不要想太多,凝神调息,调息凝神。

身体能量储备够了,

水到渠成,元神归位。

姿势无所谓,

要是双盘腿能盘成神仙,我早把自己捆起来了。

祖师爷说,大道至简不繁,

道是简单的,复杂的便不是道。

少吃荤,多吃素,月光底下勤散步。

万缘齐放下,长寿如彭祖。

那些故弄玄虚的把戏是讨厌的。

有人问我,现在佛教、基督教都很兴旺,

你们道家怎么越来越衰败了?

我想,道教别说信仰了,就是了解的人都越来越少了。

不过,我问他们,

你们看山上的蘑菇多还是灵芝多?

海里的鱼虾多还是龙多?」

——张至顺道长

在广袤无垠的秦岭山脉中,

终南山以其巍峨的身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和修行者向往的圣地。

而在终南山的深处,有一位道长,

他的一生与这座山紧密相连,他的传奇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流传不息。

他的金刚功让无数人重获健康,修身养性。

他就是全真龙门正宗第二十一代传人——张至顺道长。

一、童年苦难,初识道法

1912年,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张至顺道长出生于河南省沈丘县。

小时候家境原本不错,他的父亲还留过洋。

在道长六七岁的时候,也就是在1918年,1919年,

这个时候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国内战乱四起,民不聊生。

道长的家中也突然遭遇变故,家道中落,一家人只能流落街头靠讨饭为生。

原本是养尊处优的小少爷,突然沦落到这个地步。

张至顺道长一开始完全不能接受,

不过虽然讨来的饭不好吃,但是不讨饭就得饿肚子,

久而久之他也就慢慢接受,四处流浪讨饭,有时会在寺庙外的棚子里面住,

张道长就经常听到出家人讲终南山是修道修行的好地方。

这大概是张道长和终南山最早的结缘。

张至顺自幼便尝尽了人间的辛酸与苦楚,

有玩具和欢笑,只有无尽的劳作和饥饿。

然而,正是这些磨难,铸就了张至顺坚韧不拔的性格。

张道长,真正有出家的念头,还是看了湘子传的大戏。

当时那个年代,逢年过节村里都会请人唱大戏,

戏折子多半是沉香救母、孟姜女哭长城之类的本子,大人小孩都爱看。

其中张至顺道长最喜欢当属八仙过海中的【韩湘子传】这出戏,

讲的是韩湘子出家成道的故事。

此时的张至顺道长或许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修道,

但是听了韩湘子七岁出家的故事,便也心生向往,有了出家的念头。

由于经常听到出家人说终南山,所以儿时的他就觉得终南山一定在南面。

张道长偷偷向南跑过几次,后来都被人发现,又送回家里了。

八九岁的时候,张至顺道长尤为羡慕有学上的同龄人,

自己攒了好几年的钱也交不起学费,因此他便站在学校的窗外听。

为了不被发现,一下课就往别的地方跑。

可是有一天他还是被发现了,当时的教书先生知道他家里困难后,

让他一边帮学校做饭,一边留在学校念书。

张至顺道长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

每天总是早早就忙完手头上的事,第一个坐在教室里听讲。

如此过了几年时间,但是光靠读书是养活不了家的。

所谓穷人当兵富人掏钱,一个兵可以换十三袋米和十块银元。

十六七岁的张至顺道长为了全家温饱,只得自告奋勇去运输队当兵。

打仗的时候给人赶马车运送弹药,

战火纷飞,他心中恐惧,时常哭泣。

班长见他可怜,便让他躲避战火,待部队过去后再自行离开。

他等到夜晚才敢离开,但他并未选择回家,而是逃往山上。

他三次进入和尚庙,却无人与他交谈,于是心中萌生了当道士的念头。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道长来到了华山西侧的少华山碧云庵。

拜泉真龙门派第二十代传人刘明苍为师。

起初,他并不被师傅接纳,被无情地拒之门外。

面对无处可去的困境,他只能在庙宇的门前啜泣。

这时,一个瘸腿的道士走上前来,询问他哭泣的原因。

他回答道,自己渴望出家修行,但无论向谁磕头请求,都遭到了拒绝。

道士听后,便邀请他跟随自己,表示如果其他庙宇不收留他,他愿意将其引荐至自己所在的庙宇。

后来,他才得知那位道士竟是他师傅的侄儿,在华山修行。

经过道士的引荐和劝说,他的师傅最终接纳了他。

他是在十月份来到这里的,直到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师傅才正式允许他出家修行。

从此,张至顺便踏上了修行之路。

二、华山出家,潜心修炼

那位师傅不识字,亦未能掌握早晚的修行功课。

他手下的几位出家已七八年的弟子,亦是如此,他们日常的主要活动便是在山上耕作。

每当遇到云游四方、精通经文的修行者,他们便会恭敬地叩首请教,

然而因不识文字,只能先通过口传心授学会经文,再对照着字句慢慢领悟。

张至顺道长被安排负责为大家生火做饭,这个工作他已经持续了十几年。

每日清晨,他便早早起身,忙于生火、挑水、烹饪等琐事。

挑水的地方距离住处有二十分钟的路程,他需要往返数次以满足寺庙的日常用水。

接下来是烧香、扫地、炒菜、喂牛、砍柴,以及准备面食。

当天空开始泛白,鸡鸣报晓之时,他才叫醒大家吃饭。

待众人用完餐后,他又得清洗餐具。

若有访客到来,师傅便会吩咐他准备面食款待,

于是他便需重新点燃炉火,擀面、煮面,有时甚至一天要准备八九顿饭。

白天忙碌过后,夜幕降临,师兄们纷纷在炕上打坐修行,他也随之加入。

然而,他因不耐热,在炕上打坐一晚后,次日嘴角便会起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选择在地上铺一块门板打坐。

那时,他尚年轻无知,即便寺庙中有高人到访,也不知向他们请教。

某日,他打坐不到五分钟,便感觉呼吸逐渐微弱,

仿佛整座山都被浓厚的云雾所笼罩,

自己仿佛被包裹在了一片云海之中,连自己的位置都难以分辨。

他只看见云雾不断升腾,当云雾合拢之际,他身上的气息似乎都停止了流动。

待云雾散去,他才感到心中一片清凉,呼吸也恢复了正常。

他向几位师兄询问打坐时是否还有呼吸,

师兄们纷纷回答,人怎么可能没有呼吸呢?

感到困惑的他决定去找师傅请教。

他恭敬地对师傅说:「师傅,弟子有一事不明,想向您请教。」

师傅问:「有何疑问?」

他虔诚地回答:「师傅,每当我打坐不久,我便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似乎停止了呼吸,这是为何?」

师傅听后笑言:「你出家时日尚浅,怎能达到无呼吸之境?那是荒谬之谈。」

其实,他的师傅并未达到那样的境界,所以也无法解答。

自此之后,他在众人眼中仿佛修为高深。

某日,一位修行多年的道友与他交谈道:「小道友,我听闻你修行有成,但你似乎并未频繁打坐,能否分享一下你的修行心得?」

他坦言自己并不知如何回答。

后来他才明白,修道之路分为上中下三层,而他竟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直接踏入了最上层。

成道之路有四关。

过第一关,百病尽消;

过第二关,口中津液甘甜且带有香气,满室皆能闻到;

过了第三关,身体能发光,即使在黑暗中也能看清一切。

他很快便过了前三关,但在即将突破第四关时,却遭遇了一个意外。

六月底,师傅请来了百余人帮忙收割麦子。

他向师傅请求帮助,但师傅让他自己慢慢做。

无奈之下,他只能半夜起来忙碌,蒸馍馍、挑水砍柴,一直忙到下午,终于因体力不支而晕倒在灶旁,直到第二天下午才苏醒。

醒来后,他全身疼痛,无法行走,感觉全身的精华都流失了。

师傅却催促他快点恢复,因为没有人做饭。

他心中倍感痛苦,脱下道衣道帽,拿起剪刀跪在师傅面前说:「师傅,请您帮我剪去头发吧,我决定不再出家了。」

师兄弟们舍不得他离开,纷纷哭泣。

他心想,出家本是为了逃脱生死,却没想到反被劳累所困,还不如去乞讨来得自在。

于是,他与一位道友前往西安的八仙宫,经过两年多的调养,才恢复了健康。

八仙宫的出家人都预见到他将来会成道。

有位即将离去的道友,已经九十多岁高龄,他趴在地上给他磕了九个头,让他心中难受不已。他那时才三十多岁,问那师兄为何如此。

师兄回答: 「我这辈子恐怕无法成道了,死后不知会转生为何物。若成了牛马畜生,还望你成道后能够搭救我一把。」

他的胡子在三十九岁时变白。

当时世道纷乱,无论是和尚还是道士都可能会被征兵。

他心想,如果胡子白了,或许能逃过一劫。

毕竟,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征兵的眼中并不具备威胁性。

他这么想着,没过多久,胡子就真的变白了。

三、精通道医,慈悲救世

在八仙宫中,张至顺道长全身心投入于医学的研习。

这份执着源于他年幼时许下的誓言,立志为贫苦之人治病。

他的母亲曾遭受病痛之苦,那段日子,他每日从外乞讨归来,

总是先呼喊着「娘」,生怕听不见母亲的回应。

村里的医生是一位老妇人,为了救治母亲,

他带着弟妹早早地在医生家门口跪下,

然而,由于家境贫寒,医生直到晚上才在他们的恳求下前来诊治。

母亲患的是伤寒,经过放血后,烧退了,病情得以缓解。

对于那位医生,他心中既有感激,也有怨恨,从此发誓为穷人学医治病看病。

八仙宫的道士们皆通医术,且医书众多。

道家有「十道九医」之说,他们对人体的经络了解甚深。

若想学习医术,只需向人磕头请教,对方往往愿意倾囊相授。

修行高深的道士甚至能一眼看出对方的病症,预测寿命。

他的师父便能预知一个人三年后可能患上的疾病。

而他的六师伯,更有一手绝技,能用「铁扇散」将鸭腿接到鸡腿之上。

他们在山上发现药材时,都会采摘回来,县城的药铺里有四百多味药,仅有少数他未曾采过。

对于不认识的药材,他亦会虚心请教,即使需要磕头也在所不惜。

那时,只要听说有人因病无法康复,无论距离多远,他都会赶去治病,且分文不取。

若是有钱人前来求医,他便会婉拒,表示只愿为穷人服务。

修道者常处孤独之境,他们无需朋友相伴。

当今,那些权势显赫之人身边朋友众多,

然而一旦失势或陷入困境,他们是否还能拥有这些朋友呢?

世态炎凉,富者门前宾客如云,贫者则无人问津,这些都是人们常说的实话。

当他初居山中时,采药人寥寥无几,仅在春夏两季偶尔上山采集菖蒲。

那时,菖蒲的价格低廉,如今却已飙升至数十倍之高。

采药人的数量与药价成正比,而他对菖蒲这样的珍品却鲜少食用,连野人参也置之不理。

他深知,身体所需有限,过多再好的东西也毫无意义。

山上的粮食来之不易,都是他辛勤劳作所得。

曾有一次,他发现寄宿的采药人,将剩余的米饭随意丢弃在厕所的粪堆里,他心疼地将米饭捡出,洗净后再煮食。

自此之后,那些采药人便不再浪费粮食。

四、害怕独居,老虎来作伴

他生性胆小,独自在山中时总是感到恐惧,于是便会诵读【灵官诰】以求心安。

每当念诵十余遍后,山风便会呼啸着吹进屋内,日日如此。

然而,他深知长期打扰祖师爷并非长久之计,于是心中萌生了让山神为他找个伴儿的念头。

不出所料,次日夜晚,后山的一只老虎便如约而至。

他见状,立即用棍子将房门紧紧顶住。

但老虎只是静静地卧在不远处的石头上,并未有任何攻击的迹象。

一连数日,老虎每晚都会来到他的住处,他知道这定是山神为他找的伴侣。

于是,他敞开了房门,老虎朝他望了望,却依旧没有靠近。

一个月后,一位师兄上山找他,他告知师兄每晚会有老虎来访,但不必害怕。

然而,从那天起,老虎似乎察觉到他已有了陪伴,便再也没有出现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被频繁地召下山参加各种会议。

人们互相争斗、指责,甚至连无辜的孩子,也会因他是道士而对他口出恶言。

在这场风暴中,宗教人士成为了批斗的对象,他也因此无法再为人们治病。

五、出山传道,广结善缘

1955年,已经43岁的张至顺道长首次出山传道。

他的深厚道法和精湛医术引起了轰动,很快便被人们尊为高人。

他被推荐为陕西白云观的知客,负责接待四方来客。

「天上一百个神仙,有七十个都是在终南山成道的。

我们入道最大的目的是为了修成神仙。

要是不能得道做神仙,命就由不得自己。

一个人命里注定死在哪里,在坑里还是洼里?

那是挪不动的。除此之外,怎么个死法?

是冻死、饿死还是病死也都是一定的。

做好事增寿,做坏事减寿,但不管增减多少年,

死的时候还要回到注定的地方。」

——张至顺道长

在白云观的日子里,张至顺道长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弟子。

他们被张至顺道长的道法和医术所折服,纷纷拜他为师。

张至顺道长也乐于传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们提高修为和医术。

然而,张至顺道长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谦虚谨慎。

他深知修行之路漫长而艰辛,需要不断地努力和追求。

因此,他继续回到终南山潜心修炼,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为和医术。

六、终南山上,修心养性

回到终南山后,张至顺道长选择了一个幽静的山谷作为自己的修行之地。

他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简陋的道观,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

他每天清晨起床打坐冥想、修炼道法;白天则采药炼丹、治病救人;

晚上则研读经书、总结经验。

他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内心却充满了满足和喜悦。

在终南山上修行的日子里,张至顺道长更加深入地领悟到了道家的精髓和奥妙。

他明白了修行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追求长生不老和神通广大,

更在于修心养性、提升精神境界。

因此他更加注重修心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七、奇遇神仙,悟道真谛

在终南山上修行的过程中,张至顺道长曾经两次奇遇神仙。

一次是在深山里他偶然遇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这位老者仙风道骨、气质非凡,

他向张至顺道长传授了一些高深的道法和医术,让张至顺道长受益匪浅。

另一次是在城市里他遇到了一位神秘的道士。

这位道士不仅精通道法,还擅长武术和医术,

他向张至顺道长展示了一些神奇的法术和技巧让张至顺道长大开眼界。

虽然两次都是机缘不够没有得到点化,

但张至顺道长却从中领悟到了许多道法的真谛,和修行的奥秘。

他明白了修行之路需要不断地努力和追求,

需要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和技能。

八、传承道法,造福后人

在终南山上修行的岁月里,张至顺道长不仅自己修炼道法,还积极传承道法造福后人。

他将自己的道法和医术传授给学生们,

让他们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继续传承和发扬道家的文化。

他的名声逐渐传开,吸引了许多附近生活的人前来问道求学。

他们被张至顺道长的道法和医术所折服,纷纷拜他为师。

在终南山上,张至顺道长不仅传授道法医术,

还教导学生们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终南山八卦顶屋子后的小山上,

晴朗的夜里,张至顺道长经常独自一人朝着北斗星磕头。

一磕就是几百个,仿佛在向天上的神灵祈求什么。

他说:「有时候,祖师爷会化成一颗很大的星星让我看到。我知道平时那地方是没有星星的。」

这种神秘的经历让人们对他的道法更加敬畏和好奇。

「往天上去容易吗?

有谁可以一点功夫不下、一点苦力不吃就爬到天上去?

过去的人为了学道在外面一访道就是几十年,

现在很多人上午拜师,后晌就想求道,来两回就想学本事,

虽说是家传万卷书,真传几句话。

哪里生哪里死,关键的地方指出来,在生死处下功夫就能逃脱生死。

但你也得问问自己做了哪些功德?

读过几遍【道德经】、【太乙金华宗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没经过指点,跟着别人乱修,修出来的毛病死不得死,

活不得活,苦恼得很,再好的大夫治不了。

有个女的,学的不知道是什么功,每回要蹲三百次,结果把骨头蹲坏了。

还有好多人练闭气功,说胎儿在娘胎里就没有呼吸,他们也要练到跟胎儿一样的没呼吸。

他们不知道,如果找不对地方,闭气就是杀人的东西。

还有人练辟谷,几十天不吃饭。

那是灾荒年间没吃的,熬年景的方法,平常修道是不用的。

也有人说我修的不是真道。

我不知道自己什么血型,因为我从来就没进过医院,

我一辈子得的病一只手就数得过来。

有人拿自己编的书来问我,我看了看提纲,

问他,你出书教别人怎么修行,那你修成了吗?

是你自己的修行体验吗?

东抄一句西抄一句,这不是害人?

我把那人问得满头大汗往下流。

现在好些人都在告诉别人怎么修怎么修,

都是些错误的方法,我听着都害怕。」

——张至顺道长

张至顺道长认为,入道最大的目的就是修成神仙。

他坚信只要心诚志坚、勤学苦练就一定能得道成仙。

如果不能得道成仙,那么命就由不得自己。

一个人命里注定死在哪里?怎么个死法?都是一定的。

除了修炼道法之外,张至顺道长还精通中医药、针灸按摩等医术。

他一生治病救人无数被誉为「神医」。

他不仅懂得养生之道,而且恭谦好学,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医术。

他说:「大道至简不繁,道是简单的,复杂的便不是道。」

他的话语充满了哲理和深意让人们对生命和健康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打坐修行的方面张至顺道长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现在人都嚷着要打坐,可打坐的目的是什么?

修神仙?

一身的杂物都没丢掉,心里乱糟糟的,

精力都消耗没了,拿什么打坐,拿什么修?

真正在打坐的不是「肉身」,而是「心神」。

一种姿势长时间打坐反而不好,气血不通。

坐着、躺着都不重要,

坐得舒服才最重要,

身体舒服了心才能安宁。」

——张至顺道长

他认为打坐的最佳时间是子时和寅时。

因为这两个时辰是天地阴阳交汇的时刻,也是万物生发的时刻。

如果一个人能在这个时间坚持打坐修炼,那么一定会有所成就。

同时他也强调打坐修行,不能盲目追求境界和效果,要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早上3点到5点是最重要的练功时间,

一个人能一辈子在这个时间练功不辍,一定有成就。

但时刻专注、守神也很重要。

不要闭气更不要意守什么丹田,

打坐要的是神思不动,神不离身才能健康。

重阳祖师早说过外三宝不漏,内三宝自合,

眼不观耳不闻口不言语自长生。

闭关也是这样,该闭的是眼耳口三关,

有些人只是把自己关起来不见人是没用的,即使闭三年都没用。

大道易得,一窍难求。」

——张至顺道长

在修行和生活中,张至顺道长始终强调修心的重要性。

他认为心是精神的命脉也是健康的前提。

一个人只有心地善良、心态阳光、轻松自在才能健康长寿。

因此他教导弟子们要注重修心,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张至顺道长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神秘。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修行和养生之道。

他的故事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也让我们对生命和健康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