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在公交车站被发现的提香名画:【逃往埃及途中的小憩】

2024-06-28国风

【逃往埃及途中的小憩】(The Rest on the Flight into Egypt) 是提香 (Titian) 在十多岁或刚满20岁时创作, 最早记载于十七世纪初一位威尼斯香料商人的收藏名单上。后来,这幅画先后由多位藏家收藏,并在伦敦、布鲁塞尔、维也纳、巴黎和威尔特郡的朗利特庄园展示,画作在庄园里被盗,后来由一位艺术侦探寻回。 这件极少数仍然由私人收藏的提香的早期杰作之一,将于7月2日领衔佳士得伦敦举行的古典大师 (第一部分) 拍卖。

提香 (约1485/90-1576年) 【逃往埃及途中的小憩】。油彩、画布、裱于木板。46.2 x 62.9 cm.。估价:15,000,000 - 25,000,000 英镑。此作将于7月2日在佳士得伦敦古典大师 (第一部分) 拍卖中呈献

提香在儿时已经展现过人的艺术天赋。据说他在孩提时期已以花蜜作为颜料,在墙上画出一幅圣母像,让人惊叹不已。他的家人留意到他的天赋后,就在他大约10岁时把他从家乡多洛米蒂山麓的皮耶韦迪卡多雷 (Pieve di Cadore) 村庄送到威尼斯,他后来成为当时威尼斯首屈一指的画家乔凡尼·贝里尼 (Giovanni Bellini) 工作室的学徒。

我们只能想象当时欧洲最富裕、最耀眼和最国际化的城市威尼斯,对这个来自小村落的少年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虽然皮耶韦迪卡多雷只位于威尼斯以北130公里,但却是截然不同的世界。提香的同代诗人雅各布·桑纳扎罗 (Jacopo Sannazaro) 曾写道:「伟人建造罗马,但神却建造了威尼斯。」

提香早期的画作尺寸通常比较小,而使用颜料的手法也更谨慎,有别于他后期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笔触。

这幅画的灵感源于【马太福音】(2:13-23) 里记录的一段事迹。当时约瑟梦见犹太王希律计划杀害仍是婴孩的耶稣,于是醒来后马上带着玛利亚和耶稣前往埃及逃难。提香描绘三人于乡间小憩的场景,估计是在劳累的旅途中歇息片刻。

位于画面中左方的人物背后是明亮的天空,右方是远处的田园景色。虽然画作的尺寸不大,但人物却有雄伟之感,特别是玛利亚,她坚壮的身影让人想起同期提香笔下的其他女性人物,例如【不要碰我】(Noli me Tangere,约1514年作) 里的抹大拉的玛利亚,此作现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 (National Gallery)。

位于画面中央的玛利亚双脚稳踏在地上,紧抱着耶稣。画作把两人的动作凝住,展示母子之间的温馨时刻,而略为好动的耶稣则依偎在母亲身旁,拉扯着她的头发。

耶稣母子坐在平地上,而约瑟则坐在不远处的岩石上。他弓着背的姿势和画家仔细刻划的衰老面容,也流露出疲惫的感觉。

提香的出生年份不详,人们普遍认为介乎于1488至1490年之间,意味着【逃往埃及途中的小憩】的历史可能可以追溯到1508年左右,当时艺术家只有十几岁或刚满20岁。

即使如此年轻,提香却能成功捕捉人物的情感和人性。画中的约瑟和玛利亚也展露担忧的情绪,却紧紧依偎,展现圣母子与圣约瑟间的信任。

提香约1514年创作的【不要碰我】描绘的抹大拉的玛利亚,让人联想到【逃往埃及途中的小憩】中的玛利亚。伦敦国家美术馆。照片:Bridgeman Images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此画也受到乔尔乔内 (Giorgione) 的影响,他是贝里尼的另一位门生,比提香年长约10岁。乔尔乔内开创了一种名为「情绪风景」的画作类型,亦即在风景中描绘人物,并由风景主导作品的情感基调,而非单纯作为背景。在【逃往埃及途中的小憩】中,中部远处的大树呼应约瑟的姿势,同时也为他们提供庇护。

草木苍翠的环境与埃及的景象相去甚远,反而更像提香在经常往返威尼斯与家乡皮耶韦迪卡多雷时沿途所见的风景。提香的早期传记作者卡洛·里多尔菲 (Carlo Ridolfi) 表示,提香在创作风景画时展现炉火纯青的技巧,以至于 「以往认为自己无法被超越的大自然,现在也被征服」。

十六世纪初的威尼斯是染料和纺织品的贸易中心,艺术家因而获得前所未有的机会,能使用各种进口颜料。在此背景下,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凭着运用艳丽丰富的色调而闻名,而提香也是其中之一。

「威尼斯画家获得前所未有的机会,能使用各种进口颜料,使他们以艳丽丰富的色调而闻名。」

【逃往埃及途中的小憩】主要采用原色,玛利亚身穿深红色长袍,与她坐着的群青蓝色长斗篷和约瑟身穿的亮黄色披风形成对比。

委托创作此画的人已无从稽考,但最早的记录是十七世纪初威尼斯香料商人巴尔托洛梅奥·德拉·纳维 (Bartolomeo della Nave) 的收藏清单。根据建筑师文森佐·斯卡莫齐 (Vincenzo Scamozzi) 形容,「威尼斯所有艺术大师」都曾欣赏过这个珍藏,其中包含不少于15幅提香画作,还有贝里尼、吉奥乔尼和委罗内塞 (Veronese) 等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所有顶尖画家的杰作。

德拉·纳维逝世后,大部分收藏于1638年被第三代汉米尔顿侯爵兼第一代汉米尔顿公爵詹姆斯·汉米尔顿 (James Hamilton) 买下,然后运往伦敦。不过,身为皇家党人的他于1649年英国内战期间被议会处决,因此这批画作很快便落下另一位藏家的手中。

大卫·特尼尔斯二世 (1610-1690) 【在布鲁塞尔画廊的奥地利大公利奥波德·威廉】,1647-1651年作。油彩 铜板。106 x 129 cm.。此作位于画作中央,挂在门口右侧。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照片:Bridgeman Images

汉米尔顿的藏品后来由西班牙荷兰总督利奥波德·威廉 (Leopold Wilhelm) 大公买下,他当时正在建立当代最出色的艺术珍藏。除了购买德拉·纳维和汉米尔顿的藏品,他也买下汉斯·霍尔拜因 (Hans Holbein)、老彼得·勃鲁盖尔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扬·范·艾克 (Jan van Eyck) 和拉斐尔 (Raphael) 等大师的力作。他拥有超过1,300幅画作,并在他位于布鲁塞尔的住所考登山宫的画廊中展示。

利奥波德大公以这个珍藏自豪,甚至委托艺术家大卫·特尼尔斯 (David Teniers) 创作一系列【珍奇柜】(kunstkammer) 画作,描绘画廊的内部陈设以作纪念。【逃往埃及途中的小憩】正好出现在其中一幅画作中。大公把此画送给表兄弟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作品现藏于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the Prado)。

在1650年代中期,利奥波德大公移居维也纳,并带同珍藏一同入住美景宫。在1809年法国占领维也纳期间,拿破仑军队掠夺多幅画作,其中包括这幅提香画作,并将之运往巴黎,直至1815年拿破仑倒台后才被送回维也纳。

画作的下一位主人是苏格兰地主休·安德鲁·约翰斯通·门罗 (Hugh Andrew Johnstone Munro),也是威廉‧透纳 (J.M.W. Turner) 最重要的赞助人之一。门罗离世后,他的现代艺术和古典大师画作珍藏于1878年在佳士得的两场拍卖上出售,其中【逃往埃及途中的小憩】由第四代巴斯侯爵约翰·亚历山大·锡恩 (John Alexander Thynne) 购得。

作品被送到锡恩位于威尔特郡的大宅朗利特庄园,其后一直悬挂在客厅内。画作于1995年因被盗而备受注目,七年后被当时知名艺术品侦探查尔斯·希尔 (Charles Hill) 在伦敦西南部一个公交车站的塑料袋内发现,再次引起轰动。而希尔随即把画作物归原主。

因此,这幅画作一直也深受贵族、大公和君主渴求,以色彩绚丽的自然风光和温馨的情感而备受推崇。一如画中人一样,【逃往埃及途中的小憩】也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旅程,而这趟旅程尚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