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古人出殡时,为何要让长子「摔瓦盆」,并流传至今,其中有何道理

2023-12-21国风

「齐万物,齐生死,大归之,子当孝。」

生死之事 向来神秘,即便是现代人都尤为敬重更何况是古代了,说到 古代殡葬制度 这个话题肯定离不开 古中国 ,我国古人流传下来了很多 有关殡葬制度的传统。

而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就是必须要长子才能执行的 「摔瓦罐」 了,直到现在我们还能在很多农村地区看到这一习俗,那 「摔瓦罐」 是怎么出现的呢?执行者又为什么是长子呢?

追溯源头:「摔瓦罐」的诞生

对于「摔瓦罐」这一传统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这里就说可能性最大的两个。

第一个:范蠡「长子」继承家业。

春秋末年的 范蠡 是我国古今 六十四名将 之一,他不仅有着很强的 政治、军事、经济才能 还有一颗 仁爱的心 ,有很多百姓都受过他的 恩情。

除此之外, 范蠡 也是我国制陶业的一大祖师爷 ,在退隐后他将 制陶技术 教给陶县的乡亲们,这些百姓也过上了家家使用陶器的生活。

但晚年时期的范蠡却被一个问题困扰了很久,那就是 膝下无子 ,没有子嗣就意味着范蠡的制陶技术 很可能会失传 ,为了找到自己 陶瓷业的继承人 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一天,范蠡拿出一个瓦罐并对乡亲们说:「它凝聚了我一生的心血,十分珍贵,但可惜我膝下无子,所以就请大家探讨一下我百年之后它的去处吧。」

「这是您的东西,人在物在,人若不在,物也应随其主而去 ,所以在您百年之后我就将它摔了吧!」一位年轻人站了出来。

范蠡在得知年轻人的想法后十分欣喜:「看来 我后继有人了 ,以后我的家业就交给你了。」

在范蠡死后,这位年轻人也履行了当初的承诺在乡亲们面前披麻戴孝并摔碎了瓦罐。

此后,乡亲们也效仿这位年轻人的做法, 一传十十传百 「摔瓦罐」 这一习俗也就被传下来了。

第二个:孝子以口粮换草席。

春秋时期有一个 很穷的人家 ,这家中有一个 非常孝顺的长子 ,很多人都以他为 榜样

在其父亲死后,这位孝子 悲痛欲绝 ,想要为父亲下葬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根本买不起棺材。

为了让父亲能风光离开人世,他将装了 半罐粗粮的瓦罐 摔碎跪在地上并表示:「我愿用我所有的口粮换取一张草席。」

乡亲们被这位孝子所感动,纷纷向破碎的瓦罐上 捐钱 ,一些富足人士路过听说这件事后也拿出了钱财,就这样瓦罐上的钱财 越攒越多 ,这位孝子也买了一口 上等的棺材 为父下葬。

周边地区的百姓得知这件事后便在老人的灵前用 瓦罐烧纸钱 ,最后再摔碎这个瓦罐以表自己的 孝心。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 「摔瓦罐」 具体来源于哪个故事,但可以知道的是, 「摔瓦罐」 这一行为流传广泛,很多传说也在这个时候兴起。

古代民间就流传人死后会去阴间,在这里要用瓦罐喝掉在阳间所存留的 「脏水」 ,如果另一个人在灵前砸碎瓦罐那就能避免死去的人在阴间喝下脏水。

再就是瓦罐代表着逝者逝去的光阴,摔碎瓦罐代表逝者过去的时光全部消散。

不同地区的传说也不一样,例如在四川的南部地区就有这样的一个传说:只要能在灵前砸碎瓦罐,那这一家将会得到 逝者的庇佑 ,全家都会安宁。

而「摔瓦罐」的执行者必须是长子 ,只要长子存活那其他人都要靠边站,这一传统也让很多人产生了好奇心。

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执行「摔瓦罐」的人必须是长子?

无论是哪个故事都起源于 春秋以前 ,在春秋之后,古中国对殡葬制度进行了补充 ,「摔瓦罐」这一传统也得到了流传。

随着殡葬越来越正式,古人对 「摔瓦罐」的执行者 进行了限制,这个执行者只能是 逝者的长子 ,那这是为什么呢?

从远古时期,长子就肩负着 养家的责任 ,他们不仅要协助父亲狩猎还要帮助母亲照顾弟弟妹妹,长子为重的观念就形成于此。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劳动力得到了提升,但这仍不足以改变长子的地位,对于古代普通人士来说,长子仍背负着自己这一大家子的希望。

后来,古中国的 生产力多次得到发展 ,越来越多的生产手段出现,长子肩负的责任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替父从军」、「替父从农」、「长兄如父」 这些词语随之诞生,它们的形容对象都是长子,可见长子的重要性。

而对于古代诸侯来说长子就更为重要了,出于嫡长子的重要性,周朝时期确立了 大小宗的地位 ,也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度。

一个诸侯要想让自己的家族得到发展必须依靠自己的 嫡长子 ,因为他不仅是合法的爵位继承人还是其他嫡次子和庶子的榜样,只有嫡长子才能带领家族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在古代,嫡长子可以 决定其他庶子和次子的人生 ,若庶子和次子 冒犯 到嫡长子,那这个嫡长子是有权利将其驱逐出家庭的。

从秦朝开始,各朝代都在 周朝嫡长子继承制度 的基础上加了很多相关法律,例如加强正妻的地位、强制规定嫡长子所继承的遗产数额。

这些规定让我国古代的嫡长子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各 皇朝的权力 也得到了加强,在那个重视礼节的时代哪个庶子要是 僭越 都会受到 众人的抨击。

而放到普通人家中虽没有嫡庶这一说但长子还是存在的,他的地位依旧是很高,长子一般能继承父亲的大部分家产,次子去分剩下的少量家产找别的地方 安家立命。

这些普通人家的长子继承制也让其维持了 家庭和谐 ,对于各朝代来说,普通人家的氛围和谐了 上层统治阶级 利益才能最大化。

为了突出寻常人家长子的重要性,古代法律做了很多有关长子的规定,这一点在殡葬制度上就能体现。

在逝者的葬礼上,他的亲人要披麻戴孝,而长子和其他亲人的穿戴并不相同,他的头上一般会裹着白缎也就是 「拉达角儿」。

孝布是十四尺{不同时代规范不同,但长子的孝布一定是最长的},头的两侧还会有两个 「当啷」 ,现代已经替换为棉花球。

长子一般会被称为 「孝子」 ,他负责葬礼的主持工作,如果逝者没来得及说家产的事,那主持瓜分家产的也会是长子。

并且以上所说皆为法律规定而不是传统,也就是说不管父亲喜不喜欢长子他都要按照上面所说的去对待长子。

所以 「摔瓦罐」的执行人 必须是长子这点也就不奇怪了,透过这一现象我们能看到一个本质,那就是古人重视长子的程度很高,高到突出长子这一行为已经渗透到了古代的方方面面。

流传至今:现代的「摔瓦罐」是怎样的?

我国近代的 思想运动 大大解放了我国人民的思想,那些 固化的封建迷信 已经不复存在,但一些好的传统还是保留了下来。

其中「摔瓦罐」就延续至今 ,而现代的「摔瓦罐」和古代的「摔瓦罐」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

现代主流的「摔瓦罐」传统有两种,第一种是在起灵前将其摔碎。

这一方式就是 延续了古代「摔瓦罐」的做法 ,「摔瓦罐」的这个人先会在瓦罐中存放大量的 冥币 ,然后将其点燃,最后再将这个瓦罐摔碎。

在「摔瓦罐」时逝者的亲属也要低下头哀悼,为逝者祈福。

第二种就是在村内的十字路口摔碎瓦罐,路过 「十字路口」 在现代葬礼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不同地区风俗不同。

而摔瓦罐要么是第一个十字路口要么就是最后一个十字路口 ,这时孝子会将瓦罐高高举起然后摔碎。

「摔瓦罐」只摔一次这个传统动作得到了保留,不过和古代不同的是,现代在摔完瓦罐后孝子一般会在其碎片上踏几脚,寓意着 「岁岁平安」

那些没被完全摔碎的地方还会被孝子视为 「聚宝盆」 并将其带回家供上。

在「摔瓦罐」之前,很多地区的人都会在瓦罐上面打几个洞 ,洞的数量为 单数 ,具体数量根据地区而定。

至于长子执行「摔瓦罐」这一套早就没了,现代已经不讲究这一套了,无论长幼无论男女,只要是逝者的子女都可上去执行「摔瓦罐」,必要时死者的妻子或侄子也能替代子女去执行这一环节。

这也变相说明,现代的生产力和古代的 生产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古代长子是因为生产力才有那么高的地位,现代生产力大幅度提升,长子需要肩负的责任也就没那么重了。

不过说到底, 「摔瓦罐」 这一习俗在现代人和古代人眼中都是对逝者的一种怀念,这是对生命的敬畏。

在心里上逝者子女的痛苦也能得到缓解,所以 「摔瓦罐」 可以算是一个好的传统。

最后,你还知道其他有关「摔瓦罐」的起源故事吗?你们那个地区又是如何执行「摔瓦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