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才子落榜后写下一词,意蕴深厚,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失意的人

2024-01-09国风

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到来。

前言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十年寒窗,三十岁明经入仕,五十岁考中进士,都称得上是人中翘楚。

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为录取率低,所以,放榜的时候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常建科场失意,不甘心落第,留在长安苦读,以期来日高中。

才子元好问亦然,泰和八年(1208年),十九岁的他在长安府试中榜上无名,再一次经历了人生的挫败。

元好问7岁能诗,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爱其俊爽,教之为文 」,11岁时得到翰林侍读学士路择 的赏识。

博通经史,淹贯百家。元好问成名虽早,可考场失意,16岁就开始参加科考,彼时已是第二次铩羽而归。

子规半夜犹滴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但他并不气馁,面对已逝去的春天,犹是信心百倍豪情满怀。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点绛唇 长安中作】是其二次落第所作,写出了矢志不渝的坚持。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金 元好问【点绛唇 长安中作】

简译

春天在水边悄无声息地走远了,绿纱窗里的女孩还在唱着挽留春天的歌。

春天去哪里了呢?周遭一片参寂,莺燕无语 ,落花纷飞,没有人回答我。

不知道如何来抒发我内心绵长悠远的情怀,芳树无言,唯水天一片朦胧。

日落西楼,帘外飘起了蒙蒙细雨,春虽远,也要到梦中去追寻它的踪迹。

赏析

元好问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语浅意深,写出了对春天的眷恋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上片写景惜时,点出时节。

沙际 」即是沙洲或沙滩边,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水初生,春草纤纤,春天从水边开始。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花落水流红,闲情无限,春天从江畔来,亦从江畔去。

沙际春归 」,虽然简单的四个字,却形神兼备,渺渺茫茫,这是作者极目远眺的视角。

有别于「 一朝看尽长安花 」的孟郊,落第的元好问失意惆怅,残春之景更添其落寞之情。

希望而来,失望而归,这是元好问的第二次考场失意,再一次铩羽而归,怎不怅然若失。

所以,于他而言,自然还是更倾心繁花似锦的灿烂春光,更想挽留住春天那匆忙的脚步。

所以,他「 问春何处?」 ,可 「花落莺无语 」,伫立在水畔的他,内心不由得一片荒芜。

元好问此句化用前人词中的意象,但更翻进一层,写出了春光老尽的彻底,无处可寻。

下片抒情,「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 。」,前两句写极目远眺,努力寻觅春天的踪迹。

渺渺 」是悠远,「 吟怀 」是抒发情怀,「 漠漠 」谓朦胧之意,不甘心所以极力远望。

不相信春天走得如此无影无踪,但是,目之所及,沉沉的雾气里唯有隐隐约约的树木。

因为珍惜,所以不舍的春天走远,因为不甘心失败,所以,信念坚定,定要东山再起。

纵使远景还不太清晰,也许还要经历诸多坎坷,但只要有毅力,不放弃,理想总会实现。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结尾三句抒发自己矢志不渝,勇往直前的信心。

暮色朦胧,帘外飘起了蒙蒙细雨,这两句既写出了彼时的环境,也写出了他的心意沉沉。

高楼远眺,春天已然远去,无处寻觅,夜幕降临,又逢细雨萧萧,心情失落到了极致。

可即便身处低谷,前途渺渺,也要志存高远,心怀希望,努力前行,为了理想一往直前

后记

元好问出身世家,先祖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子,祖上世代为官,父亲亦满腹才学,他七个月时过继给叔父元格。

元格待其如己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元好问自幼随叔父宦游,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得到了很好的教育。

从16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二十多年间,元好问屡屡科场受挫,35岁时得到翰林学士赵秉文的举荐终于进士及第。

金朝末年,战乱不断,元好问的仕途亦充满艰难,金朝灭亡后,他拒不出仕元廷,晚年归隐家乡以写作著书为生。

元好问才华横溢,是金朝著名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诗词歌赋无一不精,被世人尊为「 北方文雄 」、「 一代文宗 」。

元好问首次参加科举考试时16岁,但彼时的他已经诗名远扬,其赴考途中所作的【摸鱼儿 雁丘词】更是千古流传。

三年后,元好问到长安参加秋试,奈何再次落榜,如常建一般,他也没有即刻离开长安,这首词即作于次年暮春。

这首词意蕴深厚,抒发了他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虽失意却不绝望,坚定执着,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失意的人。

参考资料

【金史 元好问传】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谢谢您的支持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