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大家峰度|李白玲:从西北花鸟到西南花鸟,一个女画家的南北两极

2024-01-20国风

在重庆,有这样一位女画家,出生美术世家,从小师从父辈,稍长宗法汉唐,先后十多批次带学生远赴敦煌,以志愿者身份彩绘现代石窟,希望为世人和历史有所留存。

也正是西北之行,成就了她艺术追求的高度。自2008年始,她就以苍茫野性、画面独特的西北花鸟名噪画坛。就在画界纷纷点赞时,她又像指南针一样,回到1993年就曾到过的西双版纳,扎根热带雨林,画出了繁花如梦的西南花鸟。

西北作品【乐水】纸本90x180cm 2014年

师古人更师造化。同时关注西南西北花鸟风土,指向两极的花鸟画名家,到底有着怎样的艺术人生?近日,在林木森森的西南大学老旧的教授楼,苏葆桢先生旧居楼下,一间不大的工作室里,我得以与传说中的李白玲女士相识。

有趣的是,此房间,曾有画界伉俪马振生、朱理存居住过,当它辗转分到李白玲手中时,数十年的光阴已经过去。门前几棵大树林荫如盖,老腊梅发出淡淡的花香。绿色的外墙,像是放大的请柬。七个多小时的长谈,犹如岁月的母带,将一个画家的五十年,悠游回放。

这也许是让很多人羡慕的家世。

爷爷毕业于武汉大学的前身自强学堂,外公毕业于北平大学医学院。父母是美术院校的同学。爸爸李蜀光任教于西南师大美术系,其代表性著作【绘画透视原理与技法】一直是高校专业教材,已印刷约三十次;妈妈是同校教师,曾在数学系教机械制图,后来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美编。

李白玲(婴儿)与父母。

前排为西南俄专读书的三姨

自1955年出生,李白玲就沐浴在名校的光芒中。彼时的西南师大前身西南师范学院,名教授数量仅次于北京大学。很自然的,关于书画的耳濡目染,从小就开始了。

读小学时,有专门的毛笔书写课,小白玲每天下午都要认认真真地写上半小时。读初中时,她异常活跃,校舞蹈队、篮球队,都有她的身影。学画画,却源于一次偶然「事件」。

有天,一群男教师在她家里摆龙门阵,谈及四川美协专职女画家朱理存,很是敬重,说她在川西如何能吃苦,笔下的人物如何活灵活现。初中时期的李白玲,开始非常崇敬朱老师,心想,这辈子能像朱老师那样,成为受人尊重的女画家就好了!

1980年李白玲(前排左二)大学三年级国画专业同学

与苏葆桢方凤富老师合影

不能与偶像见面,梦想的种子却已发芽。她与邻居小伙伴徐定,一起跟她爸爸徐无闻在她们家学习书法,又一起跟李白玲的父亲李蜀光学习素描,又跟着邻居杜甫老师学国画,临徐悲鸿、李际科、方增先等名家的白描,包括人物和花鸟。

初中毕业,她按理该与同龄人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偏偏此时得了甲肝,只能留在家里习字画画。一晃就是两年,她的书画都有所长进,近似于接受了私立艺校的再教育。后来她题于画作上的行楷,清丽健雅、痩劲通神,细究起来,还真有徐翁之风。

1974年,知青下乡的热潮仍在继续。年满十八岁的李白玲,被安排到了西充县晋新区木角公社插队。一开始做农活,后来当民办教师。住在农户家里,条件自然艰苦,蚊子飞来飞去,却对这个大城市来的姑娘网开一面。

那时候,已有绘画基础的她,常被调去县上办板报,用画笔为「批林批孔」「农业学大寨」「计划生育」画插画,县政府一天发四角钱补助。县里要求交回生产队,她就老老实实把补助全部交了,实际交回一角钱就可以。那时农村,一个壮劳力,一天最多也只有十个公分,一天只挣一角钱。

当了两年知青,好不容易可以调动了。西充丝绸厂让去当设计师,不去;温江造币厂让去做美工,也不去。一心想读大学,哪怕工农兵学员也可以。

西北作品【玉门关】纸本 67.5x97cm 2023年

入读工农兵学院的资格没等到,却等来了恢复高考。1977年 10月,队里的喇叭响了,说恢复高考了,初中文化即可报考。已是民办教师的李白玲,当即决定报名,公社却不同意。找到县文化局局长,同样拒绝。当她哭着走出局长办公室时,一位工作人员却追出来,让她回区里找管文教的老师。找到郑老师,总算有了希望,可以用四川美院的专业准考证,回公社换文化准考证。

为了此次考试,身为素描教师的父亲,还专门带她到川美陈列馆观摩。自知素描一般、色彩敏感的她,最心仪的大学,是苏州纺织工业美术学院(现苏州大学美术学院)。为了保险起见,她第一志愿还是填报了西师美术系,第二志愿填报了川美工艺美术系,第三志愿才是苏州纺织工业美术学院。心心念念远走高飞的李白玲,就这样,很自然地留在她出生的北碚,成了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的学生。

77级西师美术系,是一个自由的熔炉。

一个班三十三人,几乎全是知青中的佼佼者。作为被命运重赦的大龄青年,他们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每天贪婪地吸收知识和技法,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还出现,西师美术系77级11人同时在母校做教师的盛况。

尽管上课的,都是早已熟悉的叔叔伯伯,但李白玲不敢有半点懈怠。父亲李蜀光的素描课,还常常给他低分。知青时画的速写,向来严苛的父亲也说「像大师画的」,到了班上,竟只得了75分。作为美术系的教师子弟,她真有点无地自容。倒是色彩课,为她挽回了一点面子。

李白玲1988年海南岛采风归来研究生毕业创作之一

【林区的响午】

大二分专业,她成为选择国画的少数派。很大程度是为了扬长避短。事实证明,少女时代练就的白描功底,让她在中国画中胜出一筹。

李白玲回忆说,大学四年,她的文化课更为突出,大学毕业时,综合成绩位居全班第一。当时有个考研的机会,系领导让她准备准备。从未学过外语的她,本能地婉言放弃了,结果那届真就没有公布招研究生。

「一直以来,我都有点老实,有点傻。」李白玲说,轻易弄丢了恢复高考后西南首个花鸟画研究生的名额,而毕业又未能留校,这让她的人生,险些脱离梦想之轨。之后到重庆外国语学校教美术,一教就是四年。教学之余,她画画,以人物画为多,还努力学习日语,希望尽快考取西师美术系的研究生。

西南作品【一日之计】 纸本70x140cm 2014年

那一年,她原本想考人物画研究生,西师却只招花鸟专业。于是她再次成为苏葆桢、李际科、郭克的弟子,苏老师教写意,李老师教工笔,郭老师教书法。

导师们都有着明晰的师承。比如享誉全国的花鸟画大家苏葆桢,师承张书旂,张又是徐悲鸿的学生,而徐父收藏了很多任伯年的画,让徐深受这位海派大师影响。

让李白玲欣喜的是,学习期间,苏老师就表扬她「造型能力不错,你以后可以画大动物」。自少女时期临习徐悲鸿的白描,兜兜转转十多年,她再次从苏老师笔下,看到任伯年的笔法和笔意。这种有序的传承,让她再次感受到中国画的深邃与幽微。

西北作品【北风卷地】纸本 35cmX45cm 2021年

其时,「85思潮」正酣,各种创新满纸烟云。她在毕业论文中以「石室诗士施氏,嗜食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氏适市。是时,氏视是十狮恃十石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使侍试拭石室,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是十石狮尸。是时,氏始识是实事实。试释是事。」为例,求证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中国画需在传统中创新,决不可能全盘西化。三十多年过去了,无论时风如何,无论追求怎样的形式感和辨识度,李白玲的画作,总有着深植传统的意境和笔力。如她所言,她只想为中国画的时代进程出点力。

西北作品【朝圣敦煌】纸本120x180cm 2013年

毕业之后,李白玲如愿留校任教,离偶像和梦想更近一步了。教书、带孩子、画画,成为她新的日常。说来也怪,创作选材时,她总会想起十多年前的知青生活,想起第二故乡——西充。青山绿水间的晨曦、露珠,和湿漉漉的回忆,成为她工笔画的缱绻底色。

1992年,她创作的【四君子】,一举获得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作品展佳作奖。1993年,她以第二故乡水上跳蹬的景象入画,创作出【川北山那边】,入选全国首届山水画展。连中两元,李白玲在全国画界崭露头角。

就在她踌躇满志,要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时,又一次足以影响她艺术生命的机会,悄悄来临。

1996年,系里安排国画老师去日本交流,只有两个名额。李白玲正好学过日语,非她莫属。为期三个月的交流,她填报主修矿物颜料的使用方法。日本绘画起源于中国画,矿物颜料,中国到清代都才三十多种,日本后来却弄到了一千多种。素来对色彩敏感的李白玲,早就想学习使用矿物颜料,可惜从「破四旧」过来的老师们,不敢教,一批批的学生,无一例外都使用吸管化学颜料。

1996年李白玲在日本广岛市立大学访学时

李白玲记得,有次从学院收藏室借出苏葆桢老师的画,已明显褪色。她由此有了使用矿物颜料的迫切感。此番赴日,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带回矿物颜料的使用方法,用于教学。

事实证明,她不虚此行。在广岛市立大学,她得到了一本复印件【丹青指南】,如获至宝,她还申请了一个研习室,加紧实验,初步学成。

日本之行,收获满满。「我看到一位东京艺术大学老师爱用白色,特别优雅。」李白玲一回到重庆,画风就有些许变化,开始逆向思维地使用白色。1998年,她的【幽谷飞雪】入展第四届全国工笔画展;1999年,【金风吹过山边】入展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之后几年,又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展。这些成绩,很大程度有着色彩的功劳。

西南花鸟【幽谷飞雪】纸本 120X160cm 1998年

李白玲回忆说,「读书时,老师们就要求我们锐意求变,与古人不一样。选材、技法都要随时代。赴日前,我更多是在画外创新,比如注重姊妹艺术的嫁接,写新诗题款,用金文、汉简、隶书书写。日本回来后,我敢于用更多更艳的色彩。用矿物颜料画红花,富有光泽,以前用管材颜料,不敢画红花,容易灰。将中国古老的矿物颜料技法从日本带回来,进行中国花鸟画的创作,追根溯源,还是得感谢师恩们长期以来的教导。慢慢养成求变的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

西北作品【一马当先】纸本125x180cm 2014年

为了方便教学,李白玲决定将【丹青指南】翻译出版。「前前后后翻译了四年,父亲住院,我在医院陪护时,都在翻译。」让她欣慰的是,2001年顺利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现在淘宝上的书店,炒到大几百一本。

有了几年矿物颜料的教学积累,李白玲迎来了中国画创作新的转折点。

对李白玲而言,最具传奇性的,大概是成为敦煌现代石窟彩绘首批志愿者。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白玲听说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的夫人李承仙,在招募志愿者,为常书鸿家开凿的现代石窟彩绘壁画,续一个断代600年的敦煌壁画梦。

历代中国美术家,都将取道敦煌视为其艺术人生的重要关口。李白玲对敦煌石窟艺术,连同常书鸿夫妇的殉道精神,也甚为膜拜。

2001年4月,李白玲只身赶往敦煌。见到传说中的李承仙先生时,她已 78岁高龄,因腰痛带着金属护腰。手把着梯栏,步履蹒跚下到深深的石窟。李白玲的双眼一下湿润了。

2001年4月李白玲只身到敦煌 与李承仙先生在现代石窟

「我不过是做志愿者,一年也就一二十天,而李承仙先生,一来就是大半生。」李白玲暗自发愿,绝不能做一个浅尝辄止的过客,要守住艺术家的良知,尽到艺术家的本分。

2001年李白玲与李承仙先生在莫高窟

「2年后,李承仙先生病重,对我交代的后事就是完成第一窟的绘画。我答应了。为了这个答应,我在敦煌做志愿者十几个年次,年复一年:2001年4月,2002年7月,2003年7月,2004年8月,2006年9月,2007年7月,2007年10月,2013年4月,2014年6月,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带着学生,在敦煌现代石窟做文化志愿者,绘制流失海外的敦煌珍宝。」李白玲在自述中,有着明确的时间点。她说,如果是常住敦煌,两年就可以画完,但毕竟是专职教师,只能利用考察课或假期去敦煌。

将流失海外的画,放大彩绘在现代石窟上,这是个神圣的工作。李白玲与学生们,反复观摩历代敦煌石窟,并得到常年临摹敦煌画的李承仙的技法亲授,很快就有了心得。

2007年李白玲与研究生在现代石窟中作画

「以前觉得全中国,李际科老师的勾线最好,羡慕他线条的挺拔劲健。后来看李承仙先生,线条飘逸,也很好。原来他们是杭州艺专的同班同学。在观摩敦煌画的线条后,犹如醍醐灌顶,为何不走飘逸一路呢?于是,勾花鸟,笔断意连,很轻松;吴带当风,兰叶描,也可以做得很秀。」李白玲回忆说,跟着李承仙临摹敦煌壁画、绢画,学习细泥墙的制作等等,有了新的收获。

2016年李白玲与匈牙利美术大学学生在敦煌现代石窟

技法有了,就是加紧工作。尽管每次时间短暂,但李白玲团队的绘画进度,却远远超过旁边日本画僧负责的洞窟。当李承仙先生逝世数年后,第一窟的彩绘壁画已初具轮廓。

与之相应的,李白玲还有了艺术上的重要收获。每次去敦煌,完成了绘画进度,她都会带着学生,在大西北周边采风。那种雄浑苍茫的意境,给了一个画惯小桥流水、柔媚花鸟的女子,前所未有的体验。

事实上,李白玲一直在寻找突破。她隐隐觉得,敦煌是她的福地,作为敦煌壁画的志愿者,敦煌将西北大地的生命,回报给了她。焕然一新的画面出现了。

也许缘于莫高窟顶那缕晨曦,或者藏经洞里某记回声,总之,有一天,李白玲犹如神启般,运用敦煌泥画出了原滋原味的西北花鸟画。

西北作品【塔里木河流域】布面120X100cm 2010年

正如她所言,「在操练各种绘画技法的等待中,终于找到了全新的题材。长久的技法积累,终于有了运用的地方,长期的创新方法的囤积,终于有了释放。」

事实上,对西北花鸟画的追逐,早在2002年就开始了。但真正画风成熟,是在六年之后。2008年,李白玲变戏法般,拿出一大批西北花鸟画,让画界大为感叹。

西北作品【广漠】布面 240X200cm 2009年

西北作品【苍穹】布面 120X100cm 2008年

西北作品【天穹】布面 120X100cm2008年

西北作品【黄沙】布面100X165cm 2008年

浑厚昏黄的底色,惨白枯槁的老树,无言四顾的鸟兽,这是画家眼中高度提纯的大西北。真实又绝对。骆驼、马匹、绵羊、苍鹰、老牛、天鹅、秃鹫、孤犬,它们或群聚或独处,大漠间的湖水,有着夸张的蓝,照出它们的坚韧、茫然和孤独。

枯立湖边的胡杨,倔强地伸向空中,间有几只淡绿的叶子,那恰是画家对生命的咏叹和凭吊。看这些西北花鸟,人会不自觉地坠落其间,成为其中,形单影只的一分子。正所谓「人生是一次荒凉的旅行」,大若骆驼,状如奔马,纤巧若浮鸥,莫不是人的映射。

西北作品【塔里木河水系】布面120X100cm 2010年

为了获得这种苍凉感,李白玲在材料、技法上煞费苦心。除了受教于李承仙的「水飞敦煌泥」颜料制作,还有亲自从西汉漆画中认证来的沥粉技法。材料则大多采自原生态,以敦煌泥表现天地苍茫,以江油生石灰粉表现枯木怆然,以西北沙漠的沙表现动物身上黄沙堆积。

如此一来,由李氏命名的西北花鸟画,有了它区别于任何历史时期花鸟画的卓然不群。

「读白玲西北花鸟,毫无浮光耀金,附丽作秀。其画境静沉禅定,超于象外,既有泥土落地,又有梦幻飞升。在这两极中生出了依稀的叹喟,莫名的忧愁。白玲之西北花鸟,有通常画家难抵的涵养,有超逾技艺,畅心驰性的自由。有守正维统,不苟放浪的矜持,有近于憨直的信念和苦行僧般的投入。有对传统美学经典的保持。也有对苍天大地万物民生的忧患。正因为其蕴含丰富,来路复杂,使我们看到一个复杂而单纯的白玲画境,一个超逾地域风情的西北花鸟世界。」李白玲同窗好友、著名艺术评论家牟群,曾如是评论。

万事皆有因果。李白玲坦承,「如今,答应李承仙先生的事完成了。我也得到了福报,我的西北花鸟画也画出来了。」

淡淡两句,有欣慰,也有自豪。

然而,李白玲并没有止步于西北花鸟。

她生命的指针,再次指向了热带雨林的腹地,西双版纳。因为天然的气候优势,这里花木繁盛,四季葳蕤。几乎所有的花鸟画家,终其一生,都会反复去这里,体验、朝圣。看生命如何灿烂到极致,然后穷尽所有技法去表现。

西南作品【七彩云南】纸本120X180cm 2013年

李白玲早在1993年,就去过西双版纳。那里生命的恣意和万象的迷离,让她有了创作「大花鸟」的原始冲动。植物花枝婆娑,层层叠叠,穿插纷繁;鸟兽毛羽纷披,坐枝四望,惊飞奔走。如此景象,呈现在她的画作中,往往华彩满幅,才情四溢,没有半点俗气。

西南作品【绿野仙踪之二 】纸本68X68cm 2008年

但较之专注西双版纳的众多画家,并无太大差别。反复琢磨之后,李白玲决定表现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结合下,人的独特存在。于是,她着重观察那里的原住民、科学家、志愿者和游客,在热带雨林里的种种情状,然后以现代花鸟画的视角去重构和再现。

终于有一次,她邂逅了一位女科学家,单身,年近不惑。听她谈及科研的压力,说几十万的自筹经费已剩无多,再过一年,完不成科研任务,她就得走人。性情温良的李白玲,心有戚戚焉。当晚,她就将所见所感,草绘于速写本上,有了【女科学家的日常】的初步构思。

西南作品【女科学家之日常】纸本193x134cm 2019年

之后两年,她大多数时间,都沉浸在这幅画的创作中。拉锯般地构思、打草稿,然后正式创作。打底,勾线,涂色……脑子里总会闪出,女科学家埋头工作的情景。画面那些无妨布袋,就记录了他们的工作状态。

为了充实体验,期间,她再赴边疆探访实验室,果然,屋檐下挂着的,已是男装。她伫立门前,鼻子酸酸的。她决定加快创作进度。

西南作品【女科学家之日常】局部【女科学家的工装】

作为大诗人方敬的儿媳,李白玲早年在协助手抄诗中,也有点写新诗的爱好。

在画作落款中,她深情地写道:

从寝室到实验室、实验地的极简生活。

感叹都市与边疆,

奢华与清贫,

娱乐与科学。

试问:立国之本?

娱乐至上?

科学兴国?

摩托车上的那件工装,

如今在哪里?

相隔一年,

边疆的科学院,

那座屋檐下已换男装,

摩托不见了。

一个母亲替另一位母亲心酸:

几十万自筹科研经费已经用完?

4年完不成项目的终极成果?

母亲养大的女儿丢失了工装?

这幅饱蘸深情的作品,主体由一株象征祖国的大榕树构成,花木交错,蜂蝶起舞,色彩淡雅,笔法精湛,倾注了李白玲丰沛的才情笔意和美学追求。

「采用了宋徽宗作画的聚合思维,不仅将诗书画印融于一体,还将文人画追求的墨气用于制底,将山水画的勾皴点染用于画树,将勾勒填色、没骨用于画花……与古代的设色同法不同式。」她自述说,成千上万的当代花鸟画家,得益于交通、信息的便捷,都画出了与古不同的热带雨林花鸟画。这些画作,有着浓郁的现代气质和时代气息,技法也多是集大成。她也是其中鲜活的一分子。

她将自己的此类作品,命名为西南花鸟画。如何从众多画家中,跳脱出来,独具特色,是她近些年思考最多的问题。她想到的,就是增加记录社会现象、民族生活的内容。

从知青时代,就表现出坚韧、憨实的李白玲,一而再地用作品证明,花鸟画也可以观照现实,寄托情思,反映人文关怀。

西南作品【女科学家之日常】局部【无纺布研究袋】

如果说【女科学家的日常】,算是她西南花鸟画的代表作的话,还有更多的代表作,在她的情意和憧憬中,生发、奔涌。

「与古代画家不同,与现代其他画家不同,是我的终身追求。」她自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西南花鸟画,还没有「画出来」。但她会继续探索下去。

「你的经历在哪里,你的创造性就在哪里。」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

从西南到西北,再到西南,她的艺术人生,看似在进发中折返,其实是两个向度的极致探索。一位女画家,终其一生,都在探寻自己艺术上的南北两极。

走着,画着,记录着。也许,这才是她的幸福日常。

———— 艺术家档案 ————

李白玲 重庆市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重庆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重庆美术家协会顾问

重庆女子书画家协会顾问

重庆工笔画学会顾问

1995年获重庆市政府文艺奖

1996年日本广岛市立大学访问学者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美术作品展,并有作品获奖。

2001年起在敦煌现代石窟做文化志愿者,并完成西北绘画素材收集,完成一系列西北花鸟画创作,填补了中国画史的空白。2017年入编中国国家画院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项目「新中国美术家」。

2001年编译【丹青指南】一书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5年主编【中国画教程-花鸟篇】一书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主持西南师大教改课题【中国重彩画课堂教学改革与敦煌新石窟壁画绘制的应用实践】从2001年至2016年十几次带学生往返敦煌现代石窟做壁画志愿者,2004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2年主持重庆市高等教育改革项目【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研究】,【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与研究】一书201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