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得道者为何要「塞其兑,闭其门」

2023-12-22国风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者,也可解释为智者。感悟道藏,或者说悟了道的人,无法把自己对道的感悟准确表达出来。「道可道非常道」。修道,大多情况下是个体体验,即使说出来,听者也无法感同身受,甚至带来一些误会和曲解。

【道德经】第十五章,描述 古之善为道者给人们的印象:「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行为怪怪,难以被大众所理解,是因为修道者为遵循道统,而对自己行为约束所致。

那么,而今的得道者又如何自处呢。「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 。堵塞嗜欲的口径,关闭欲念的心门;收藏智慧的锋芒,解除世事的纷扰。做到生性恬淡,自律和善。修道者自我约束的自律行为,不能理解要与世隔绝,做独善其身的隐士,而做外表和姿态的行为调整,调整目的是为内修提供更多方便。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玄同,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感悟道体、道理、道真,需要在这一层面上做功夫。这一层面,我的智慧之光,即是众生智慧之光,我的微尘世界,同于众生微尘世界。大悲同体,体恤众生之苦,行善积德,于众生和为一体,无凡无圣。

唐末五代的时候,有一位在家修禅者叫张拙,作的一首偈子: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花。

这首偈子,表述的是开悟之后,要保任大悲同体,以众生之心为心,逐渐消磨分别,度量习性。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道体是一统的,是圆融无碍的,得道之人当得大圆满境界。

前文讲「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表面特征于众有所不同,但其内心需做修复,涤除亲、疏,利、害,贵、贱等等分别之心。以天下众生利益为尊贵,做人行事,随顺因缘,自然表露出委曲、柔弱、和气、恍惚、无为等,相关的道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