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难以置信!他身为齐白石学生,暮年却被学生暴打,最后被吓死!

2024-08-25国风

1989年12月5日,时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的李可染正与两位同事交谈甚欢。

谈话间,不知触及了何许话题,李可染的面色骤变,苍白如纸。他猛地一侧头,身体开始剧烈颤抖,连假牙都不慎脱落,随后整个人无力地倒在了沙发上,不久便失去了生命的气息。

事后,经诊断,李可染因心脏病突发而离世,享年82岁。

面对死神的悄然降临,或许在李可染的心中,有着一份难以言喻的释然。毕竟,历经风雨飘摇的一生后,他终于得以解脱,迈向了永恒的宁静。

「1」

李可染诞生于贫寒之家,身为次子,父母寄予厚望,特赐名李永顺,祈愿无依无靠的他能人生顺遂,一帆风顺。

如今回望,这名字却似命运之谑,名为永顺者,实则一生波折,难觅坦途。

自幼,李可染便展现出非凡的绘画才情。餐桌之上,他以筷为笔,随性挥洒;卧榻之间,亦不忘以席为纸,创作「新画」。即便孩童时期不慎打碎器物,他亦能化废为宝,以碎瓷片勾勒人物,令大人们赞叹不已。

入学后,李可染更是深得美术老师青睐,赞其「孺子可教,素质可染」,遂赐新名——李可染。此名不负众望,1929年,他成功考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学院深造,并受教于林风眠大师。

然而,求学之路并非坦途。生活自理,食宿皆需自行解决,李可染未能如其他同学般入住近校的大寺院,而是与友人张眺等共租于偏远尼姑庵的简陋小屋。夜风呼啸,小楼摇摇欲坠,走道无栏,众人戏称「危楼」,然其低廉租金,每人仅需一元,实为无奈之选。

物质虽贫,精神却异常富足,甚至在此间悄然绽放爱情之花。李可染不仅画技超群,二胡亦拉得一手好曲,因此吸引了财政部报社编辑苏少卿的注意,更重要的是,他成为了苏少卿女儿苏娥的倾慕对象。苏娥身姿曼妙,才情出众,中西绘画皆有所成,又擅京剧,与李可染志趣相投。

面对心仪之人,李可染虽家境贫寒,却自信满满,勇敢表达心意。初见苏娥,他便直言心中喜悦,得知苏娥亦有意于他,苏少卿初时虽不悦,但在林风眠的调解下,终是默许了这段姻缘。

1931年,二人喜结连理,成就了一段佳话。婚后,他们居于徐州简陋平房,生活条件虽不及苏家,但苏娥甘之如饴,与夫共渡难关。闲暇时,李可染拉二胡,苏娥唱京剧,二人琴瑟和鸣,羡煞旁人。

然而,幸福时光总是短暂,美好易逝,令人唏嘘不已。

「2」

抗战烽火起,李可染毅然西行,奔赴武汉、重庆等地,积极投身于救亡图存的洪流之中。彼时,苏娥正怀有第三胎,行动不便,无奈之下,李可染只得将她送至父母身边照料,未曾想,这一别竟成永诀。

三胎呱呱坠地,却未能给这个家庭带来喜悦,苏娥突患猩红热,病情急转直下,最终撒手人寰,连初生的婴儿都未能抱一抱。而远在重庆的李可染,正沉浸在战争结束后与妻儿团聚的美梦中,对这一切浑然不知。

次年,噩耗传来,李可染如遭雷击,悲痛欲绝,泪水难以自禁,更因此落下了失眠的顽疾,余生再未得一夜安眠。这失眠,不仅仅是失去爱妻之痛,更是后续一连串不幸的累积,如同暗夜中的火种,逐渐燎原。

苏娥的离世,对李可染而言,无异于内心世界的另一场战争,无声却惨烈。他强忍悲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继续生活与工作。在频繁的轰炸声中,他一度放弃躲避,任由命运摆布,内心的恐惧与无助却如潮水般汹涌。

1941年,李可染选择离开喧嚣,隐居农户家中,寻求心灵的片刻宁静。直至国立艺专校长陈之佛的盛情邀请,他才重新出山,担任中国画讲师,开启了新的篇章。

随着国立艺专讲师的身份,李可染的名声日隆。在重庆的首场个人画展上,他意外地迎来了一位特别的买家——徐悲鸿先生。徐先生对李可染的作品青睐有加,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画作交换,这份认可与提携,让李可染深感温暖与鼓舞。

「我的作品尚显稚嫩,怎敢与徐先生这样的前辈大师相提并论。」李可染谦逊地推辞,却难掩心中的激动与感激。徐悲鸿的出现,不仅为李可染的艺术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更让他深刻体会到了艺术界前辈之间的温情与传承。

从此,李可染的生活逐渐回暖,与徐悲鸿的相遇,成为了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3」

1946年,随着战火的渐渐平息,李可染的案头悄然出现了两份聘书,如同春风送暖,一份来自他魂牵梦绕的母校——杭州国立艺专,那是林风眠先生诚挚的邀请;另一份,则跨越千山万水,自北平国立艺专翩然而至,携带着徐悲鸿先生深邃的目光与期望。

在无数个不眠之夜中,李可染反复权衡,内心的天平最终倾向了北平。这并非偶然,而是徐悲鸿先生巧妙布下的一枚棋子,他以一个画家的敏锐与智慧,许下了一个令李可染无法抗拒的承诺——引荐他拜入齐白石与黄宾虹两位国画巨匠的门下。这二人,正是李可染心中仰望已久的高峰,是他艺术之路上梦寐以求的灯塔。

于是,在徐悲鸿的精心安排下,李可染踏上了前往北平的路途,正式成为齐白石与黄宾虹的弟子。在两位大师面前,他谦卑如尘,十年如一日地铺纸磨墨,用汗水与虔诚铺就了一条通往艺术巅峰的道路。在他的笔下,国画之韵愈发深邃,技艺之树愈发枝繁叶茂。

1949年,新中国如旭日东升,照耀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北平国立艺专也随之迎来了新生,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李可染,这位在艺术海洋中遨游多年的探索者,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所艺术殿堂的首批教授,肩负起培育新生代艺术力量的重任。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变数。195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而来,李可染的名字也被卷入其中,他的画作被冠以「小资小调」之名,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更为严峻的是,他被迫离开了心爱的国画创作,转而教授水彩画。这一变故,对于任何一位艺术家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但李可染,这位历经风雨洗礼的画家,却以一种超乎常人的淡然与坚韧,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他没有选择激烈的反抗,而是以一种近乎逆来顺受的态度,默默承受着一切。在他的心中,或许正孕育着另一场艺术的变革与重生。

面对命运的刁难,李可染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与适应力。无论命运丢给他何种考验,他都一一接下,毫无怨言。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他毅然决然地改变了自己的画风,那些曾经令他引以为傲的笔触与色彩,似乎一夜之间便被尘封于过往。他积极地撰写论文,字里行间透露出与过去那个「不堪的自己」彻底告别的决心,展现出一位艺术家在逆境中寻求突破与重生的勇气。

然而,命运的残酷并未因此停歇。回想起读书时那位最亲密无间的朋友张眺,早已在世事无常中惨然离世,李可染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悲凉。似乎,在这个世界上,他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孤身一人面对这无尽的风暴。

他尝试着以文字为媒介,表达自己的真诚与清白,但在这个纷扰复杂的时代,这些努力似乎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风暴依旧无情地席卷而来,李可染终究未能幸免。

第三次大型打击如同晴天霹雳,几乎让李可染崩溃。他被抄家,被剥夺了创作的权利,甚至被关进了那个象征着屈辱与绝望的牛棚。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本应享受天伦之乐,却还要承受如此非人的待遇。因为值班时分配馒头的微小纷争,他竟被看守的学生辱骂、拳打脚踢,这一幕幕,让人心寒不已。

但即便是在这样的绝境之中,李可染也未曾放弃过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他的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不灭的火焰,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艺术真谛的执着。或许,正是这份坚韧与执着,让他在逆境中依然能够坚守自我,等待着重生的那一天。

在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里,李可染先生以他独有的方式,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辉与温暖。即便身处「牛棚」,被剥夺了自由与尊严,他依然竭尽所能地帮助着身边的人。美术系学生万青力的回忆,为我们勾勒出了这样一位慈祥而坚韧的长者形象。

年过六旬的李可染先生,身材高大,却动作迟缓,持重寡言。在最初的十几天里,他几乎未曾开口,只是偶尔向万青力投以宽厚慈祥的微笑,这微笑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而珍贵。

在那个禁止言语、充满压抑的环境中,他们每天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劳动与自我批判。写认罪交代,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但李可染先生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练字,来对抗这份痛苦。他写字极慢,每一笔都仿佛承载着千斤重量,但正是这份坚持与执着,让他在逆境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当万青力因无法忍受而偷偷在纸上画棋自娱时,李可染先生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了危险。他不动声色地用左胳膊压住了棋盘,为万青力化解了一场可能的灾难。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他的机智与勇敢,更体现了他对年轻后辈的关爱与保护。

然而,被平反后的李可染先生,却似乎并未能完全走出那段阴影。他常常做噩梦,梦中总是重复着爬山又摔落的场景,这象征着他内心深处对于过去那段经历的恐惧与不安。阳光下的他,虽然获得了新生,但阴影依然如影随形,让他变得谨言慎行,不再像过去那样自信与开朗。

但正是这样的李可染先生,更加让人敬佩与感慨。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何种困境与磨难,只要保持内心的善良与坚韧,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1989年的那一天,李可染先生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带着一生的风雨与坎坷,也带着那些深深刻印在他心头的惊吓与噩梦。随着他的离去,那些沉重的记忆仿佛也随之消散,一切终于归于了平静。

在那个没有痛苦、没有恐惧的世界里,李可染先生终于迎来了他渴望已久的「新生」。他不再受限于身体的束缚,不再需要面对那些无端的指责与迫害,他可以自由地挥洒他的画笔,用色彩和线条来表达他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在另一个世界里,李可染先生的艺术才华将得到无限的释放与升华。他的画作将不再只是供人观赏的艺术品,而是成为连接两个世界、传递美好与希望的桥梁。他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将化作璀璨的光芒,照亮那些仍在黑暗中挣扎的人们的心灵。

对于李可染先生来说,这或许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他终于可以放下所有的包袱与负担,以最纯粹的姿态去追寻艺术的真谛。他的离去虽然让我们感到无尽的惋惜与悲痛,但我们也应为他感到欣慰与祝福。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与安宁,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着他未竟的艺术之旅。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