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庄子告诉你,亲人离世时,为什么有人不流泪、不悲伤

2024-09-18国风

人这一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按照常理,家中有亲人过世,活着的人,都会哭得呼天抢地,也有人在一旁默默流泪。

毕竟,永别之痛,是难以忍受的,也是一种自然而刻骨铭心的情愫。

但令人诧异的是,有人不流泪,也不悲伤。

战国时的哲学家 庄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在他看来,生死也是小事,不值得哭泣和悲伤,理由也很现实。

01

「死」不苦,本是解脱。

【庄子·养生主】里说,大名鼎鼎的老子过世了,很多朋友来吊丧。

老子的朋友秦失,走到灵堂,象征性地哭了几声,就要离开。

老子的弟子责怪秦失,这样敷衍了事,太不像朋友了。

秦失说:「我以为你跟着老子学习多年,已经得道了,没想到你还是没有开窍。那些大声哭泣的人,悲伤到不能自已的人,都是违背了自然常理。我们来到这世上,顺应自然而生,顺应自然而死,悲伤和欢乐,都不要放在心上。」

接着,秦失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死,就是自然和痛苦、快乐等,来了一次解脱。

就像蜡烛一样,燃烧的时候,噼噼啪啪作响,也是被高温烧灼的痛苦。直到蜡烛熄灭了,一切回归平静,那就痛苦也不见了。

有多少亲人,在过世之前,被病痛煎熬了很久,甚至是五六年时间。

躺着,睡不下,吃不好,甚至都糊涂了;病痛折磨着身体,夜里常常痛苦地醒来。大白天也走不动,总是躺着。这样的日子,一旦到了头,那就是解脱。

你愿意亲人在痛苦中,苟延残喘,日复一日吗?当你发现自己「不愿意」的时候,那么你在亲人过世的时候,就不会很悲伤了,泪水也会停止,反而有一点点的欣慰,如释重负。

02

「死」无情,人要有情。

庄子的妻子过世了,庄子的好友惠子,前来探望。

本来,惠子准备大哭一场,表示哀悼。

但是惠子到了庄子家,意外地发现庄子在打着瓦缶,歌声嘹亮。

惠子很生气:「你的妻子过世了,你的妻子陪伴你多年,你的妻子帮你把孩子养大,你居然如此薄情寡义。」

庄子说:「老朋友,你想错了。我怎么不伤心呢?只是想一想,不能阻止生死,如同不能阻止四季交替一样。若我哭泣到伤害自己的身体,那也无济于事啊。这样一来,我就不哭了。」

是啊,哭泣、悲伤,都不能让过世的人,活过来。但是活着的人,也不能折磨自己。

有个词语,叫 「情深不寿」。

就是说,过于痴迷的感情,这是不会长久的。好的感情,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们要懂得,人生如蜡烛,燃烧殆尽之后,会熄灭。但是某一根蜡烛没有了,火是还存在的。

以此类推,一个亲人过世了,家是还在的,家人还要继续过日子;一个人过世了,社会还在,时代还要日新月异地发展。

因为亲人过世,大家都痛苦几年,那反而是把家庭毁掉,还妨碍社会发展。

庄子不哭,只是在延续夫妻感情,在更好地活,便于安排妻子的后事,也继续管好自己的孩子。相信妻子看到家庭好好的,孩子都能成长,也是欣慰的。

有一个朋友,说了一件烦心事:他的父亲过世后,母亲总是走不出悲伤。

每次吃饭,母亲多摆出一双筷子,表示「让父亲一起吃饭」。这也会让大家陷入到思念的痛苦。

终于有一天,朋友发火了:「妈,就不能好好吃一顿饭吗?」

人是要往前走的,家是要延续的。过去的一切,终究要淡忘,远远地丢在身后。

03

「死」无解,活着尽孝。

【庄子·至乐】里,写了一个智者,叫列子。

列子外出游玩,看到一堆骷髅,却一点都不害怕,反而说:「我知道,你是不曾生,也不曾死。」

接着,庄子还记录了自己一次梦境,自己和一个骷髅对话。

庄子问:「我让你回到人间,继续和家人相处,好吗?」

骷髅说:「算了,我不能回到人间,再次经历痛苦。」

很快,庄子从列子、骷髅里悟透了生死,因而在他本人过世之前,不要弟子悲伤哭泣、准备盛大的葬礼,还交待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

通俗易懂一些,就是说 「厚养薄葬」。

与其在亲人过世后,哭哭啼啼,还不如在亲人活着的时候,多尽孝,多陪伴。

当一个人的孝顺到位之后,等亲人过世的时候,反而能够轻松地说:「我是问心无愧的。」

说完,就能非常理智地安排 后事,而不是乱成一锅粥。

很多哭泣不停的人,是因为尽孝不够,内心愧疚太多。

很多用力操办丧事的人,是因为亏待了亲人,以为这样做,就能够弥补什么,花钱了,也会心安,确实很滑稽。

讽刺诗人玉外纳说:「丢了钱的哭喊,比死了人的哀嚎更响。」

是的,亲人过世之后,大办丧事的人,哭得很厉害,一方面是愧疚,一方面还是心疼自己的钱,到底是没有活明白。

04

古人云:「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人这一生,光溜溜地来,赤条条地走,对于世界,就像从未来过一样。

若是我们尊重自然规律,在亲人活着的时候,多管一管,多一些相聚,舍得花钱,那就亲人过世后,冷淡一些,反而更有爱。

亲人过世之后,活着的人是什么表现,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最好是,不负不欠,不怨不悔。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