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禅门公案:一个棺材,两个死尸,且看禅师们是怎样斗嘴的

2023-12-28国风

僧问大梅:「如何是西来意?」

大梅曰:「西来无意。」

师闻乃曰:「一个棺材,两个死汉。」

——【五灯会元】第三卷 盐官齐安国师

白话直译:

有僧人问大梅法常:「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大梅法常说:「达摩祖师来东土根本就没有传什么意旨。」

盐官齐安国师听说此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个棺材,装了两个死尸。」

鉴赏评说:

对于「佛祖西来意」、「佛法大意」、「佛性」、「禅宗的精髓」等问题,弟子都在问,而师父却不直说。不是禅师们故弄玄虚,而是本来就无法言说。

人对外界的认知总要通过自己的心来识别,「意」发动「六根」,攀缘「六尘」,得到「六识」,识的聚集形成心,「心」则是一切万法的总和,人的一切知见都在里头。所以说:「心外无物」、「心外无事」,这是人认识世界的途径导致的必然结果,即:

「人的认知总是外界在心中的投影与幻象,人所获得的所有外界信息都是相对正确的相而非绝对正确的真相。人的认知不是实相本身。」

只要是人的见解、知识、学问,就不会是真相。因此,禅师们对于上述问题无法给出「标准答案」。也可以说,对于任何问题,任何人都不能给出绝对的正确答案。一旦给出答案,就是他有限的认知与见解,成了「相」而非「真相」,所以佛陀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对于僧人问的问题,在证悟者看来,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是僧人思维产生的无谓烦恼,是无法回答的。问题本来就不是问题,当然也无没有回答的必要了。就好像有人问:

「天塌下来时,应该躲在哪里?」

先不说天会不会塌下来,即使塌下来躲在哪里又有什么分别呢?「杞人忧天」,是思维产生的烦恼而已,不用理会。

那么禅师们都是怎么来应对弟子提出的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的呢?在禅门公案中记录的言行中,大多数禅师采用了三种方式来应对。

一是不回答,找理由回避。 比如:

石头希迁面对这个问题,对僧人说:「你去问室外的柱子。」(室外的木头柱子怎么回答你?你好好想想吧)

马祖道一面对这个问题,对僧人说:「我今天没有心情说这个,你去问西堂智藏。」僧人找到西堂智藏时,西堂智藏说:「我今天头痛,你去问百丈怀海师兄。」(回答这个问题和心情、和头不头痛有什么关系?你好好想想吧)

二是直接回答,不知道。 比如:

百丈怀海面对西堂智藏扔来的烫手山芋,直接给僧人说:「我不会。」

三是回答了,但说一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 。比如:

青原行思面对这个问题时反问道:「庐陵的米多少钱一斤?」

赵州从谂面对这个问题则说:「我在青州做了一件布衫,足有七斤重。」

以上三种应对方式,都不会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让问的人「知难而悟」:这个问题不可说,没有人能给你答案。如果悟到了「没有答案」就是答案,就是悟道了。

而大梅法常的回答就不同于其他禅师,而是回答道:「祖师根本就没有传来什么意旨。」

直接把问题否定了、刹车了。就如回答「杞人忧天」的那个问题,「天不会塌下来」,至于应该躲在哪里,后面的问题就不要费神了,赶紧打住。

这样回答的好处在于:截断僧人的思维妄想,你问的问题不存在,不要再陷入思虑之中,回归到当下的修行中来吧!

但也有不足之处:

首先,在僧人心中产生了「有无」的分别之心,你凭什么说问题不存在,凭什么说「天不会塌下来」,你有什么证据?虽然不会陷入问题的答案之中,却陷入「有无」的二元对立之中,同样是在思维、在思辨。

一旦给出一个答案,其他的可能就没有可能了,对于「绝对」就会有不同的声音。就像讲道理,只要说一个道理,必然就会有对应的「歪理」出现,谁是「正」、谁是「歪」的,就会陷入无休止的争辩之中。这是修行极力避免的事情,否则修行就成了推理与思辨的学问了,而非实证实修。

其次,这种劝诫是徒劳的,不但不可能劝阻,甚至还可能加深僧人想要追求答案的执念。就好比:

两人面对着你窃窃私语,你走过去问:你们在说什么?

两人回答:「我们什么也没有说。」

他们越是否定,你越不会相信,甚至会怀有更深的猜测,「他们肯定在说我的坏话」。所以,不管说点什么或是什么也不说,都比直接否定要好。

后来,这个事情传到盐官齐安国师那里,他对于师弟的回答就「颇有微词」。

那个僧人问如何是西来意,自然是没有开悟之人。而法师弟如此回答,断语过于直白强硬,毫无禅意可言,落入有无的两端。所以盐官齐安国师毫不客气的评论道:「一副棺材,装了两个死尸。」

一个问了一个不该问的问题,一个答了一个不该答的问题,都被关在了「二元对立」的一副棺材之中。

让人无明的就是那副棺材:有与无、美与丑、好与坏......「二元对立」产生的有别世界,人的主观认知。

其实,已证悟之人不管说有说无都不会陷入有无的「二元对立」中,因为他已经觉悟真相,时时刻刻把那个「棺材」看得明明白白。知道那是陷阱,不会踏入其中。

因此,盐官齐安的说法也不究竟,也是「有别」之说。对于该怎样回答僧人的问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你又凭什么说大梅法常的回答不妥呢?如果说大梅的回答不满意,你难道有更好的答案?

你看能不能说出更好的答案来,如果说出来那肯定也不再是答案了,仍然是你的有限认知。你评论人家是「死汉」,那在你心中还有「活汉」的分别啰?

且看其他禅师如何评说:

雪窦重显则道:「三个也有。」而且为此作了一首偈颂道:「活中死眼,无作有用。方寸不移,十方独弄。巧拙不到处,盐官有出身。亲言出亲口,鸡犬闹比邻。」

黄龙悟新禅师接着雪窦重显的话道:「雪窦道三个也有,是死汉?是活汉?具眼者请试甄别。」

圆悟克勤则道:「一串穿却。」

大白话就是:

不管是有是无、是活是死、谁对谁错,都是你们亲口说的哈,那就「大哥莫说二哥,大家差不多」,至于答案,就留给后人品味吧!但不管有了什么样的答案,不可说,不可与外人道也!

看来只有「不说」,才不会被「甩锅」!殊不知标榜「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禅宗,传下的灯录如山、公案如海,留下的文字比其他佛教宗派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老和尚些真是有趣得紧。

衷心的感谢您的阅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