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红色名将卧底10年至副司令,蒋介石查他3个月无果:我给你发奖状

2024-01-18国风

01

1948年秋,淮海战役前夕,蒋介石催人赶紧将他的「中正剑」拿出来。

这批中正剑是蒋介石在1933年夏天专门在德国定制的一批随身短剑,黄铜剑鞘,剑身刻有「不成功便成仁」六字,剑柄上则是蒋介石的亲笔手书「校长蒋中正赠」。

蒋介石将剑送给黄埔军校的学生或者自己的得力干将,刚开始他们以黄埔一期学生为荣,后来,都以是否能得到中正剑为身份象征。

现在,眼看着蒋家王朝已经不保,不少国民党军官接连起义,蒋介石又恼怒又无奈。

中正剑成了他最后收拢人心的方式。

这一天,国防部参谋总长顾祝同乘坐飞机来到了徐州,代表蒋介石慰问前线。

在机场检阅部队之后,马上说要给徐州「剿总」两位将军张克侠、何基沣举行「授剑仪式」。

仪仗队准备就绪,鼓乐齐鸣,顾祝同穿着一身戎装,站在台上。

侍从校官捧着两只描金的匣子,递给了顾祝同,顾祝同将里面的两把中正剑佩戴在张克侠和何基沣的腰间。

这两位将军站在顾祝同左右两侧,顾祝同一手搭在张克侠的肩膀,一手拉着何基沣的手,大声宣布:「自古徐州乃兵家必争之地,二位将军是把守徐州北门的虎将,校长特派小弟前来赐剑,二位该必能体察总裁的用心。」

顾祝同

自此,何基沣和张克侠有了「佩剑将军」之称。

何基沣面对众人的祝贺频频点头,相较于抗战时期的「激进」,现在变得沉稳许多,蒋介石对他也渐渐打消了顾虑。在记者「咔咔」的拍照声之中,何基沣面带微笑,心中却在冷笑蒋介石还在用这种方式收买人心。

他早已在10年前秘密加入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蒋介石对侵略者的妥协政策让他心灰意冷,10年来,他一直默默等待着回归党组织的那一天。

不过,何基沣此时也想不到,站在他身侧的张克侠,也是一名地下共产党员,他们共事多年,相识30载,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而且张克侠入党的时间还要比他早10年。

胜利在即,何基沣最后一项潜伏任务到底是什么?他是否能安全回归组织怀抱?他和张克侠之间又是如何以「同志」的身份相认呢?

02

何基沣,原名何芭荪,河北藁城县人。士官家庭出身,20岁考入保定军官学校。

张克侠,原名张树棠,祖籍天津海河。张克侠出身贫寒,父亲为改变家庭状况参军入伍,一路做到排长。张克侠21岁考入保定军官学校。

何基沣(左)和张克侠(右)

两个人有着不同的背景,却有着同样的报国理想,看起来是冥冥注定,其实在每个岔路口,他们都做了同样的选择,注定殊途同归。

1923年,张克侠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之后,主动要求分配到冯玉祥部。

当时这些学生们都听说过,冯玉祥的部队纪律严明,训练强度大,但绝对是国家可以依赖的仁义之师。

一年之后,冯玉祥的妻子去世,他续娶了张克侠妻子的胞妹李德全,所以张克侠和冯玉祥也就成了连襟。

这样一来,张克侠可以在冯玉祥的部队里面得到更好的发展。但张克侠生性就是一个极为追求公正,不愿攀附权贵的人,他立刻告别了冯玉祥,前往孙中山先生的大本营军政部报到。

张克侠走后,何基沣慢慢得到了冯玉祥的赏识。

在囚困曹锟和驱逐溥仪这两件大事之中,何基沣的表现非常出色,很快被提拔成了团长。

不过政局风云变幻,孙中山先生病逝之后,冯玉祥被迫通电下野。

对此愤懑不满的何基沣毫无办法,只能暂时离开。而张克侠在机缘巧合之下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在1929年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张克侠共产党的身份一直到1950年才正式对外公布。

与此同时,何基沣一直在艰难追求着自己的救国之路,听说冯玉祥回国,他立刻去找冯玉祥重回部队。

1933年,张克侠和何基沣一同投入到抗日战争之中。

何基沣的「大刀队」,曾经拿下了「九一八事变」之后的第一个胜利。

1933年1月山海关陷落,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负责喜峰口一带的防务。

此时日军来势汹汹,继续南下,何基沣率部赶到喜峰口,奉宋哲元的命令接防喜峰口。

原来的守军万福麟部溃败,日军已经控制了喜峰口,何基沣冲在最前振臂高呼:「国家多难,民族多难,吾辈是受人民养育之军人,当以死报国,何惧马革裹尸?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

随后,他带着大刀队直扑已经占据了绝对地理优势的日军,在武器装备非常落后的情况之下,浴血奋战。

喜峰口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杀生震天,宋哲元赶紧调令三个旅前往支援,等到援军来到,敌人已经开始用猛烈的炮火进攻。

何基沣意识到这样下去对我方不利,于是决定迂回作战,深夜偷袭敌军,烧掉了日军的辎重和军粮,最后歼敌达6000人!击毙少佐以上军官35人!

何基沣

喜峰口的胜仗,让中国军民的抗日信心瞬间暴涨。

1933年5月,冯玉祥和中共合作,在北方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张克侠担任张家口干部学校校长。

张克侠统领的干部学校头三四百名学生,那时候同盟军势头狠,取得了几次战斗的胜利,全国人民都深受鼓舞。

然而偏偏在此时,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夹攻同盟军,同盟军因为弹尽粮绝而失败!

张克侠想带着学校师生去和吉鸿昌等人汇合继续抗日,但整个学校没有一支枪。他去找了冯玉祥说明自己的想法,冯玉祥非常支持,给了他一支手枪,又从自己的卫队之中抽出了几十把大刀和两挺机关枪。

武器少得可怜,但张克侠想着:「有大刀就行,何基沣用大刀杀了几千日本人,何况我们还有机枪!」

可见张克侠也深深受到了何基沣的鼓舞和影响。

03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张克侠一直劝说宋哲元前往天津积极抗日。

没想到宋哲元一到天津就被汉奸和投降派包围起来,在这些人的劝说之下,宋哲元也改变了原先的态度,对日方妥协。

宋哲元的退缩让日本人掌控了他的弱点,在和他谈判的时候不断进攻,袭击了丰台和廊坊。

等宋哲元幡然醒悟已经迟了一步,7月27日,赵登禹师长牺牲在战场上,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率部突围的时候也壮烈殉国!

二十九军因为伤亡过大,寡不敌众,被迫撤离。7月28日,北平失陷。

相比于一直有党组织在背后默默支持的张克侠,何基沣在抗日之路上的摸索异常艰难,甚至一度绝望自尽。

在七七事变后,何基沣亲率突击队从长辛店到八宝山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夺回了铁路桥和龙王庙等地。

日军佯装和谈,想要拖延时间等待援军,何基沣作为谈判代表坐在日本人的对面。

日本代表樱井等人公然提出要中方撤回宛平县城,撤换有关军政指导官,并且和日方赔礼道歉。

这些无理要求让何基沣拍案而起,怒斥敌方:「中国人不是好欺侮的,中国领土一寸都不能让人践踏。这次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有预谋的、有计划的侵略活动,是日方集结军队向宛平首先开火,明明是侵略行为,应该向我方赔礼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侵略,否则就消灭你们!」

樱井恼羞成怒,当场拔刀逼向何基沣,而何基沣也逃出了手枪与他对峙,丝毫没有惧色。

日本人记住了何基沣,视为眼中钉,在占领北平之后,嚷着要杀何基沣全家。

何基沣护送全家转移,什么东西都没有带,只赶紧拿了几件孩子的衣服,一家妇孺就这样匆匆离开前往武汉。

被日军炸毁的宛平县城

何基沣的部队明明因为「七七事变」中的战功被授予七十七军的番号,但无论他如何拼命杀敌,如何想要力挽狂澜,都因为「不抵抗政策」倍感无力。

1937年11月,何基沣举起枪对着自己胸口开了一枪,想要一死谢天下。

幸好当时副师长站在他身侧,在开枪的瞬间用手拉了一把,子弹没有射入心脏。

他活了下来,但整个人了无生机,躺在武汉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