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世人对他评价褒贬不一,北宋名臣王安石

2024-07-01国风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改革家,关于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举几个例子就知道了,王安石积极推动变法,但他的弟弟王安礼、王安国公开反对变法。苏轼因乌台诗案险些丧命,究其根源也是和党争有关。司马迁曾经和王安石私交极好,因为理念不同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程度。为了推动变法,王安石到处寻找助手,新党中混入了一批投机分子。王安石对此态度暧昧,没有及时将其赶出新党阵营。

史学界有个观点,表面上看北宋亡于靖康之变,实际上亡于党争。造成党争的人就是王安石,由此看来他对北宋灭亡负有责任。王安石的政敌为了打击他,甚至发动人身攻击,说他不爱洗澡,身上生满虱子。到底该如何评价王安石,历来是个难题。可以看看古人对他评价,有正史可以查阅,还可以参考两宋时期的文人笔记。

【宋史】中记载了一个王安石与陈襄的故事。陈襄是北宋著名理学家,人品正直,曾经举荐过苏轼、曾巩、张载等人。陈襄向皇帝进言,提到了青苗法对百姓造成的迫害。王安石认为这是政敌的打击报复,他请求皇帝将陈襄外放。皇帝很看重陈襄的才华,驳回了王安石的建议,还升了陈襄的官职。王安石对此不满,寻找陈襄的错漏之处,想要 继续 扳倒陈襄。后来陈襄被贬到了陈州,王安石在朝堂上少了一个对手。

很明显,这个故事在讲王安石对政敌的迫害。要不是陈襄名声很好,就会被后人误解为奸佞小人。王安石提出青苗法的本意是帮助百姓渡过荒年、灾年,用官方提供的「低息贷款」解决百姓实际困难。王安石过分相信了官员的道德感,谁料想官员和地主勾结,将低息变成了高息,将自愿变成了强迫。陈襄反对推广青苗法,不忍心百姓遭受压榨。

变法派和保守派交锋,为了争夺话语权进行斗争,可以解读为政见分歧与人品无关。但对于当事人陈襄来讲,他愿意这么看待这个问题吗?

史书上记载,王安石生活简朴,厌恶铺张浪费。在这一点上,反对变法的黄庭坚对他赞许有加。黄庭坚说,「(王安石)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帛酒色,伟人也。」要知道,黄庭坚屡受新党打压仕途坎坷,公开反对变法。他说王安石优点,可信度更高。

从这两个故事就能发现,不谈及变法,王安石在人品上无话可说。只要和变法有关,王安石就像变了一副面孔。反对变法,都成了他的敌人。王安石的变法只是在修补北宋的种种政策,受限于眼界和知识结构无法彻底解决北宋积贫积弱的困境。变法断断续续执行了十几年,在这段时间里扭转了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的状况,增加了军事力量,但这一切都在透支北宋的国力。

拓展阅读

写相思之苦,张先【一丛花令】
有烦心事儿要读这首【水口行舟】
何为画面感,看卢挚的【沉醉东风】就懂了
你读出来诗中深意了吗,贾岛【早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