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李清照的一生情感,从名媛流落民间街头,忧国忧民成就千古传奇

2024-02-20国风

文|谦语谈书风

编辑|谦语谈书风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不仅提出了「别是一家」之说的词论, 更是给后世读者留下了不少优美的婉约词作,备受推崇。

每位词人的词作要有独特的艺术个性,不能千人一面,要有独立的艺术风格、艺术品位。酒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意象,它常常和愁密切相关。 借酒消愁,趁酒抒怀,曹操、李白等大诗人莫不如此。

在更多的古诗词中,酒基本是男人的专属,但李清照却一反常人,不仅饮酒,还在酒后写了不少词作。

据统计,李清照写作与酒有关的词大概有16首,涵盖了从少年到晚年整个时间段,时间跨度大,情感丰富多样,研读她的这些饮酒、醉酒词, 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李清照的情感发展和心路历程,更有助于我们认识真实的李清照。

出嫁前闺中少女的欢乐和多愁善感

词有多种称呼,如「曲词」「曲子词」「长短句」「诗馀」等, 词原本是配乐演唱的,「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本来就是那些个诗人文士写给美丽的歌女去歌唱的歌词,没有想把我的思想怀抱理想意志都写到词里边去。」

它产生之初,主要内容是描写闺中女子梳妆打扮,闲愁思绪的,因风格绮靡,选材狭窄而备受指责,尤其是刚开始都是一些男性作者,大量写作「花间词」,广受质疑。 李清照写自己少女时代的往事,没有避讳和遮拦,完全都是自己真情感的自然流淌。

李清照的出身不错,父亲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生母和继母都是举足轻重的官宦家庭的后代,其家庭文化氛围浓厚, 因此,少女时期的李清照不但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遍读经史子集,积淀了雄厚的文化基础,也有着轻松快乐的美好愉悦的生活。

在其醉酒词中有几首就是写这种少女无忧无虑和惜花伤春、多愁善感的。先看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赵明诚。据推测,这首词大约写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应为其结婚之前的作品。 「常记」一词表明,这是在回忆一次难忘的游玩,也说明这次游玩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这次应该是酩酊大醉,景色也很优美,玩得很尽兴,连回去的路都找不到了。 虽然没有写游玩的具体过程,但「兴尽」才回去,且夜色中着急回家还不小心把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想到这样的画面,估计作者自己都会忍俊不禁。

争渡,争渡,大概是急于想要找到出口,喧哗声、划桨声直接惊起了栖息的一只只鸥鹭,给归途增添了更多欢声笑语。 这次的醉酒,把主人公的那种活泼、洒脱、调皮、任性、天真,又迥异于闺中女孩的矜持,用寥寥数笔,刻画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

还有一首【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写了饮酒和醉眠的少女闺愁,沉醉和意境相互交织。 「……反衬的是闺房的空寂和冷清,于是陡增了女主人心中情感无所依归的悲凉,小词把无行迹可求而又难以言说的幽闺之情表现得极为含蓄、深沉。」

婚后对外出求学和为官丈夫的无尽思念

李清照嫁给赵明诚,是门当户对的选择,不仅两家地位显赫。 门当户对,而且李清照博览群书,才华出众,两人也很有共同语言。

我们熟知的「读书泼茶」的典故一方面说明了二人的文化水平应该属于同一层次,有着超越普通人的文化修养,更能说明夫妻二人关系的亲密, 这也就能够说明为什么赵明诚外出求学和做官的时候,李清照在家是如此思念他了。

在【诉衷情】(枕畔闻梅香)这首词中,李清照酒后如此表达这种相思: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蕊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酒醉后来不及卸妆就和衣而睡了,半夜又被那浓郁的梅花香气所熏醒,只是这独守空房的夜晚的孤寂,让人惆怅无限,百无聊赖。怎样打发这虚空的时间呢? 只能是用手揉搓着残废的花瓣,闻闻手上的余香,来消磨这无聊的时光。

丈夫外出求学的日子,作者真是度日如年,字字句句都能感受到那相思之苦。 我们非常熟悉,推崇的名作【醉花阴】更是把这种愁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历来备受推崇,除了词本身的优美外,更为大家乐道的是关于它的故事: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易安作也。(元·伊世珍【琅嬛记】)不管这个故事是否真实, 但至少「莫道」三句已成为千古名句,被广泛传诵。

这首词大概写于二人在青州时期,一天赵明诚外出到仰天山游玩,未能及时归家,恰巧这天是重阳佳节,作者倍感相思之苦,百无聊赖的李清照, 本是喝酒赏花打发时间,却不承想,阵阵花香,浓浓酒意,更添思念之苦。

「词中对丈夫的思念、对丈夫的爱恋深沉而执着,相思对象明确而具体,……李清照的相思词常常是双向的思念、互相的牵挂。 苦涩的离愁中有彼此牵挂的甜蜜慰藉,有心心相印的幸福感。」

就算丈夫只是短暂的外出游览,李清照也不乏酒后表达相思, 【念奴娇·春情】(萧条庭院)是一首典型的闺怨怀人之作。

这首词写于作者三十三岁时,春天三月初,赵明诚外出游览距青州较远的名刹灵严寺, 独自一人在家的李清照深闺落寞,寡欢聊赖,写下了这首词,来思念不在身边的丈夫。

开篇用了三句来写环境气候,充满萧条荒凉冷寂氛围。 寒食将近,嫩柳渐渐变为深绿,各种花也竞相开放,春天又是各种惹人心烦意乱的天气。 这种聊赖的时候,写了诗篇,喝了醉酒,可一旦醒来,心里无尽的思念,即便有千言万语跟谁倾诉,向谁寄托。

连日来的春寒料峭,锦被生寒,搅乱得连梦都做不成,这晶莹的晨露,湛绿的梧桐叶,满满的春意,太阳已高,时已不早,应该又是一个美好的天气吧。

只是再美好的时光,即便是「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但毕竟相爱的人不在身边,那种思念的愁苦,真是「舴艋舟」也载不动那么多的愁苦。

丈夫远去他乡赴任,留下我一个人在家里独守寂寞,心烦意燥,这一年,自己瘦了好多,当然不是过于悲秋,也不是喝酒伤身所致。 什么都不想做,没有办法把他留住,只能看着他远去的背影,默默凝眸,添了新的相思之愁。

丈夫去世后的怀念追思之愁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有共同语言,两人不但能谈论诗词,有着生活的情趣,李清照也曾跟随丈夫辗转多地赴任,更是与丈夫一起收集整理金石文物。 因为李清照是一位才女,因此,她对丈夫不像古代普遍存在的依赖关系,她和丈夫的交流更多是思想趋合与共鸣。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八月,赵明诚身染重疾病故,时年李清照四十六岁。 丈夫的去世,对李清照是个很大的打击,从此她的生活里,与酒有关的词作中,更多了一层对去世丈夫的怀念。

虽有争议,但【忆秦娥】的酒后相思之情却是没有疑义的。「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陈祖美先生认为此词作于建炎三年深秋,丈夫赵明诚去世之后, 是一首悼亡词还有认为作于建炎元年南渡之后,也有学者考证是作于大观二年(1108)重阳,是相思怀人之作,莫衷一是。

寂寞梧桐的衰败萧条景色中,作者借酒来应和这萧飒的秋风,以此消磨难耐的黑夜和对故人的思念。

【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后人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无论是首句七个叠词的连续运用, 还是酒、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的大量使用,都恰当地融入作者的情感之中。

南渡后的李清照,国破夫亡,大家小家同时失去,一个弱女子受尽了诸多磨难。 人生晚年的凄凉感时时萦绕在作者心头。这首词与之前的青春年少时「为赋新词强说愁」和思念远方任上的丈夫的心境完全不同。

那时春天的「乍暖还寒」,淡酒之后的「许多愁」,都是百无聊赖中,对春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追捧,对丈夫「一日不见如三秋」的思念, 而如今,当一切成为往事,只能回忆时,看到飞过的雁而伤心,见地上堆积的黄花而心碎。

虽然以前是「人比黄花瘦」,但现在却是「憔悴损」,加之细雨的侵袭,这黄花的生命应该就是终结了,而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国破,家亡,夫死,一切都随风逝去,自己何尝还能再经历哪怕一点点风雨呢。

这与林黛玉葬花是多么相似,既是葬花,说的又何尝不是黛玉自己。叶 嘉莹先生在讲到李清照的这首词时说:「她的诗跟她的词真是不同,她的诗写得非常典重,非常文雅,可是她的词里却用了很多新鲜的、俏皮的字,创意出新,这是李清照的一个特色。」

李清照作为一名情感丰富的词人,与丈夫有着这么深厚的感情基础,丈夫的故去, 带给其无尽的悲痛,这种阴阳两隔的愁思,注定会在饮酒后的麻醉中一次次回忆和记起。

南渡后晚年的家国凄凉之愁

梧桐表相思,在李清照的词作中出现不止一次,如「梧桐更兼细雨」。【鹧鸪天】中同样使用了「梧桐」意象:「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此词作于建炎二年的重阳节,此时,赵明诚还在江宁知府任上。词作写醉酒后的乡愁,写景萧萧,百无聊赖中观看日影一点点滑落,借用王粲之典,书写自己愁情更长。

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倒不如学陶渊明,醉酒一场,暂时忘却烦恼,也不能白白辜负了东篱盛开的菊花。整篇情绪低落,悲凉,抒发对故国的绵绵不尽之愁思, 可以说,既有家国愁情,亦隐含有身世之叹,凄婉之情令人感慨。

结语

综上所述,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和南宋交替之际,作为「南渡词人」, 她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故,词风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在她的「醉酒词」内容表现和情感表达上体现得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