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反者道之动」:【道德经】这句名言,到底是什么意思?

2023-12-18国风

「反者道之动」,是一句名言,出自于【道德经】。这句话,一直被很多人津津乐道。对这句话隐含的深意,许多国学探索者,都有过许多深富见解的讨论。但我一直觉得这些解释都差不多,都有一些道理,又好像都差一点意思。

其实,【道德经】反复都在讲的一个字就是「道」。道,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和我们自己的人生状态及命运走向息息相关。可由于「道」的特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是没办法用语言描述的,所以也就被绝大多数人所忽视了。

那么,「反者道之动」究竟意味着什么?跟我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道德经】第四十章,原文第一句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是一对并列短语,它从两个层面讲述一个有关于「道」的实相。

第一个层面是「道」本身的铁律,第二个层面是「道」在现实中的运用。

帛书版【老子】中,关于这句话的直译很精准,它说:「事物呈现出相反的状态,是道在被发动;事物呈现出柔弱的状态,是道在被使用。」

那么,接下来就具体来讲一讲,道是如何运作,又是如何被人使用的?

一、道的铁律,是保持阴阳两极的平衡

老子讲天地创生,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每一个我们能看到的事物,都是一个小太极,太极里就必然包含一阴、一阳两极能量。这两极能量,互相作用、互相生化,因此才会不断有新的创造和延续。

如果,缺少了任何一极,或是任意一极过于壮大,那么「道」就无法在其中运转和创造,因此,它就不会朝着事物原来的方向继续向前;为了弥补缺失的以及,道的作用力是自行向相反的方向滑动,以寻求新的平衡和生机。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某个事物到达了某种极端,就会有相反的作用力出现,自然让它走向对立的一面。

比如,某个一直在壮大的事物,继续向上攀登,最后到达了顶峰,自然就会往下转,反之亦然。再比如,某个人心中产生了某种观念,并将它视为唯一的真理,那么就必然会出现与之相反的观念,来与之形成对立。

这些相反的现象,是道的力量在发挥作用,所以我们要认识它,才可能不会被「反者道之动」的铁律所吞噬。

好了,说完「道的铁律」这一层,自然要讲它的应用。

二、道的运用:想要一极持久,就要包容另一极

正如以上所说,当一个事物到达一个极点,就必然滑向另一极,那么,我们也可以将道的运作规律,在现实生活当中加以应用。

比如,你如果想要你的观点或理念能够持久站立,就要把与你相反的观点包容进来。

再比如,如果你想要获得某种东西,你就要先学会放下它。心中要有一个余地,不是非要它不可,这就是把「无法拥有它」的另一极状态包容进来,这叫「虚其心、弱其志」。

只有不执著,这个心才是「弱」的,而「弱者」才能将「道」运用起来。

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生经验:越执着的东西,越容易失去;越不执着的东西,反而越能够长期持有。

道的运用方式,就是要「去执着」,把这颗被欲望填满的心,虚下来、弱下来。

这就叫「弱者道之用」,很妙吧?

所以,当你看到某个人很谦虚,不管他是学富五车也好、家财万贯也好,但他一直保持着一种谦卑的态度,你就知道,他这种看似「柔弱」的形态,是在用「天道」处世。

而那些稍微有些成就,就禁不住自我膨胀,把自己表现得很强的人,就是在背道而驰,这个「道」正面力量,也就会离他而去。其结果就是:「登高必跌重,反者道之动」。

了解了「反者道之动」,就知道做任何事情,要有一种中庸的态度,不偏不倚,不在任何一极过分执迷。

了解了「弱者道之用」,也就知道,什么事情都不必执着,好的、坏的,贵的、贱的都可以包容进来,这样的心灵就会留有一个空间。

这个空间,就是老子所讲的「有生于无」。

你想要创造什么,就先要让它虚空。就像杯子想要盛水,就要给杯子留下一些空间。

如果你太执着于某个东西,你的心就是实心的,就没有空间留给「道」去创造它。

明白了道的运用方式,我们就会提醒自己,在任何利益的得失和成败面前,我们都能够不被任何现象裹挟,而无形中产生了某一种执着。一执着,这个心就失去了它虚空的本然。

所以,每天「大死一番」,从各种经验和所谓成就中解脱出来。保持谦卑的心态,包容多元的现象,让心灵时刻安住在无常的虚空之中。

道,就在这虚空的地方,发挥着它的作用,保持着它创造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