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上高中同桌给我穿厚棉袄,多年联系同桌,临走我藏柜子里一些东西

2024-09-20文化

文/杰杰小故事 素材/魏成福

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山村的名字我已经不记得了,只有那四周环绕的青山和田野里的泥土气息,深深刻在我的记忆里。

村里家家户户都过得不算富裕,但我的家庭尤为拮据。我们家兄弟五个,而我是大哥。村里的人总说,长兄如父,我在不知不觉中背负上了沉重的责任。

爷爷奶奶曾和我们一起生活,虽然他们年迈,但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笑。

爷爷的胡子总是花白花白的,冬天里总会让我钻到他的大棉袄里取暖,奶奶则是个话不多的老人,常常默默在一旁缝缝补补,修补着我们破旧的衣物。

她特别疼我,小时候,我在别的村子上联小,每天下午放学,奶奶都会站在村口那棵老榆树下等我。每次远远看到她那瘦小的身影,我的脚步就不由自主地快起来。

小时候的我,没什么远大的梦想,只想着能像村里其他孩子一样自由自在地跑跳玩耍。但一到暑假和秋天,父母就会把我们几个兄弟都叫回田里干活。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每年夏天放麦假时,那漫长的白天几乎都是在烈日下度过的。

我还记得当时扛着比我整个人都高的镰刀,手掌被磨得生疼,却不敢叫苦,因为我知道家里需要这双小手的力量。

有一次,我在田里忙了一天,回家时累得几乎抬不起腿。父亲看了我一眼,平静地说:「成福啊,读书才是你逃离这片土地的路。」那时,我第一次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压迫感:这片土地和它的贫瘠,不会给我们带来多少改变,唯有读书才能走出这片天地。

从那以后,我突然对学习有了前所未有的渴望。我开始早起晚睡,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写字。我很快意识到自己并不笨,只要认真学,成绩总是能追上去的。

村里有很多孩子因为家里太穷,初中没读完就辍学回家务农,我也曾担心过自己会走上同样的路。可那段时间,我的脑海中一直浮现父亲那句话:「读书才是你的路。」

后来,我考上了镇上的重点初中。那是村里人都没有想到的事,甚至连父亲母亲都显得有些不可置信。母亲在灶台前忙着煎饼,听到消息后,抹了抹脸上的汗水,笑着说:「成福啊,看来咱家还能出个读书人呢。」她的话平淡,却让我心里有种莫名的满足感。

初中时的生活虽说比起在村里要轻松许多,但家里的贫困仍时刻提醒着我,我不能松懈。学校的午饭我常常是自己带的煎饼和咸菜,有时觉得嘴里发苦,心里也跟着苦。

可每每想到爷爷奶奶的慈祥面容和父亲的期待,我便咬紧牙关,告诉自己:再苦再难,也要读下去。

然而,好景不长。高中开学没多久,爷爷突然病危,我接到家里的信,匆匆请假赶回村里。那时正值冬天,寒风刺骨,我一路急赶到家,看到床上躺着的爷爷,心里莫名涌起一股酸涩。他已经虚弱到几乎说不出话来,但看到我时,眼睛里依然闪烁着温柔的光。

爷爷握住我的手,嘴唇颤动着说:「成福啊,好好读书,读书才是出路……」这句话像是父亲的话回荡在我耳边,又仿佛变成了无数个声音在告诉我。

爷爷最终还是走了,我站在他的墓前,望着满天的雪,心里压抑着难以言喻的悲痛。村里大人们都说,男人不该流泪,但那时我真想痛哭一场。

奶奶在爷爷去世后,身子也渐渐垮了下去。她本就体弱,照顾爷爷耗尽了她最后的精力。看着她病倒在床上的样子,我心如刀割,却只能更加坚定地告诉自己,我不能倒下。

那年冬天异常寒冷,我没有像样的棉衣,常常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宿舍里冻得瑟瑟发抖。感冒发烧的日子里,我几乎没办法去上课,只能躺在床上默默忍受。

班上的同桌看出了我的窘境,他偷偷把他准备过年穿的新棉袄借给了我,还用自己的零用钱给我买了感冒药。

这份暖意让我感到无比温暖,也让我在那个艰难的冬天挺了过来。

在那个贫瘠的山村和困苦的年岁里,我渐渐明白,有些恩情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它是寒冬中的一件棉袄,是简单的帮助,却足以温暖我许多年。

高中生活匆匆开始,我像是被困在一座看不见的牢笼里,心里有无数的压力和渴望逃离的冲动。尽管我努力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可家里的境况时刻提醒我,我和那些穿着新衣、吃着热饭的同学是不一样的。

那时,我的同桌是个性子随和的男生,叫张志远。他个头比我高,笑起来有些憨厚。我们一开始并没有太多交集,毕竟每个人都忙着应付学业,谁也没什么心思去关心别人。但渐渐地,我注意到他总会在我困顿的时候,默默帮我一把。

记得有一天,冬天的风冷得像刀子一样,我从家里带来的棉衣破了,里面的棉絮也掉得差不多了。宿舍里没有暖气,晚上冷得几乎睡不着觉。

我躺在床上,咳嗽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身体像是在冰水里浸泡,连一丝温暖都感觉不到。

那时,我还不敢向家里写信求助,家里的情况我比谁都清楚。奶奶卧病在床,母亲要照顾几个弟弟,父亲则终日为生计发愁,我又怎么忍心给他们添麻烦?

有一天晚上,我缩在被窝里发着抖,心里想着爷爷临终时的叮嘱,强忍住想掉泪的冲动。

这时,我感觉到一件厚实的棉袄盖在了我身上。我猛然睁开眼,发现张志远正站在我的床边,朝我微笑。他说:「我看你这几天脸色不好,多穿点吧,我这有件新棉袄,本来过年才打算穿的,现在你先用,别感冒了。」

我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又不想占他的便宜。可当时我的身体真的冻得发抖,思绪混乱,只能轻轻点头,接受了他递过来的棉袄。我把棉袄盖在身上,竟然立刻感觉暖和了许多。那一刻,我心里涌上了一股说不出的感激。

从那天起,我和张志远的关系慢慢变得亲近了。他并不多话,但每次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会在一旁默默帮助我。后来我才知道,他家也不算富裕,父母都在乡下务农,但他从不抱怨,也从不炫耀自己多能吃苦。他似乎很满足于现状,和我截然不同。

相比之下,我的生活似乎被逼到了角落里。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家里的困境,一切都像无形的重担压在我的肩上,而张志远的存在却像一股清新的空气,时不时地给我喘息的空间。他并不是成绩最好的学生,甚至在一些科目上还很吃力,尤其是数学。

每次考试后,他总是皱着眉头看着卷子,抓着头发说:「我怎么这么笨呢,这道题我明明复习过,怎么还是错了?」

看他那副懊恼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起来。我拍拍他的肩膀说:「没事儿,我帮你看看吧。」其实我自己在数学上算是比较擅长的,有些难题我能够琢磨透,也愿意花时间去解答。

我给他讲解了一些难题,他一开始一脸迷茫,但慢慢地,眼神开始亮了起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算错了!」我知道他只是缺乏一些解题的思路,并不是完全不懂。

自此之后,我和张志远成了彼此的依靠。每天晚自习后,他都会拉着我一起复习,特别是数学。他会拿着自己的错题本问我问题,而我也乐于解答。

渐渐地,我们不再仅仅是同桌,而成为了互相扶持的朋友。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有他的陪伴,我不再感到孤独。

转眼间,高考逼近了,时间似乎在倒计时,我们每个人都紧绷着神经,担心着未来的未知。那段时间,张志远变得更加沉默。

他似乎比我更害怕这个即将到来的考试,因为他的基础并不算太好,而我却对自己有几分信心。尽管家里贫困,但我知道,只要考上好学校,我的人生就有了出路。

高考的那几天,我们都拼尽了全力。考试结束后,我如释重负,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回到学校,大家都在讨论试题,我看见张志远在角落里,默默地啃着一个干瘪的大饼。他看见我,挤出一个微笑,递给我一半大饼,「成福,你吃点吧。」

那一刻,我心里五味杂陈。张志远总是这样,自己生活拮据,却依然愿意和我分享。他那半块大饼上并没有多少肉渣,可在我眼里,它比山珍海味还要珍贵。

我们坐在操场的长椅上,一起啃着那干巴巴的大饼,天边的夕阳慢慢染红了半边天,夕阳下的我们显得如此渺小,但我心里却感到从未有过的满足。

高考成绩出来后,我的分数超出了重点线,成功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那一刻,我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所有的辛苦与汗水仿佛都得到了回报。

我兴奋地拉着张志远,想要和他一起分享这份喜悦,但他的脸上却没有太多表情。他的成绩不理想,离本科线差了几十分。他低着头,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抬起头来对我笑笑:「成福,你好好读书,将来一定有出息。」

他的话让我心里一紧,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他已经决定回家帮忙养鱼,放弃复读的机会。他从小在农村长大,或许对他来说,生活的路本就没有太多选择,而他接受了这一切。

分别的那天,张志远送我去车站。他把一袋鱼干塞到我手里:「这是我爸妈晾的,拿到省城吃,别老吃煎饼了。」我看着他,眼里满是复杂的情绪,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不知道,这一别,会让我们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也不知道,那段艰难岁月里建立的友情,会成为我生命中永远的珍藏。

车开动的时候,我看着窗外渐行渐远的张志远,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酸涩。或许,离开这里是我梦寐以求的,但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和我一同度过艰苦岁月的朋友。

那天夕阳再次落下,照在我们走过的路上,仿佛为我们的友谊打上了深深的印记。

离开村子的那天,我坐上了开往省城的长途汽车,背着我全部的家当,一只破旧的书包和一袋子家里塞给我的干粮。车窗外的田野渐行渐远,村里的山峦也渐渐模糊。

我本以为自己会满怀喜悦,可车子开得越远,我心里的某种沉重感反倒越来越深。我知道,我的命运正在和张志远彻底分开,我们将走上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到了省城,城市的喧嚣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大学的新生活带来了无数的新鲜感,我被这座城市的繁华和校园里的热闹冲击得有些恍惚。

宿舍里几位同学来自各个地方,他们看起来都比我要自信、从容。我总觉得自己和他们不一样,仿佛这片属于知识分子的天地和我格格不入。

尽管环境大不相同,我并没有忘记背后的责任。父母期盼的眼神、爷爷临终前的嘱托,还有家里那间简陋的土坯房,都像沉甸甸的包袱压在我心头。我知道,我不能松懈,唯有拼命学习,才能在这座陌生的城市站稳脚跟。

大学的生活节奏很快,不仅是学业,我还开始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和活动。每天的课程和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连吃饭和睡觉的时间都变得奢侈。

那段时间,我几乎断绝了和张志远的联系。起初我们还通过几封信保持着沟通,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重心逐渐转移,我的来往书信也越来越少。工作、学习、社交填满了我的生活,我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忙碌让我忽视了些什么。

记得大二那年春节,我原本打算回老家过年,但由于学校的活动安排和经济压力,我不得不留在省城兼职赚些生活费。

家里的情况依然紧张,父亲靠种田和偶尔的零工维持生活,四个弟弟还在上学,我不忍心再向家里伸手。于是,我选择留在城市里,做起了校园里的勤工俭学,帮忙发传单、端盘子、打扫宿舍,什么活都干。

那个春节我特别忙碌,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间。直到春节当天,我独自在宿舍的空床上裹着被子,听着窗外的鞭炮声,才感觉到心里的某种空落。突然,我的手机响了,是一条短信息,发信人是张志远。

「成福,过年好呀!微山湖今年的鱼不错,等你回来的时候,我留几条大鲤鱼给你,还是你喜欢的那种!」

我看着短信,不由自主地笑了,心里却有些酸涩。志远还是那么朴实,他不知道我已经很久没有吃鱼了。我有多久没有和他联系了呢?我望着窗外的烟火,那些绚烂的光芒仿佛在提醒我,自己正在远离曾经的那段友情。

我心里隐约有些歉疚,想着等忙完这段时间,写封信回去。可是现实总是无情地将计划推迟。大学的课程越来越繁重,我的时间越来越被各种琐事填满。张志远的短信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遥远的影子,每次看见他发来的问候,我都告诉自己,等有空了再回他,可这个「有空」总是一再推迟。

大学毕业后,我幸运地找到了工作,进入了一家建筑设计院。忙碌的工作生活让我几乎彻底与家乡、与过去断了联系。

我深知,自己终于迈出了农村,走进了城市,这是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但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我似乎失去了什么。张志远的名字,渐渐成了我回忆中的一部分。

日子飞速前进,我把大部分的收入寄回家,帮助家里供弟弟们上学,改善父母的生活。虽然自己过得也不算富裕,但想到能为家里减轻负担,我便心安了许多。

渐渐地,我结了婚,成了家,生活逐渐稳定下来。而那些和张志远的过往,似乎已经被时间和生活的洪流冲刷得模糊不清。

直到有一天,家乡传来消息。

那天,我正在办公室里忙着审核一份图纸,手机突然响了。我接起电话,竟是大伯打来的。他声音低沉:「成福啊,你还记得你那同桌张志远吧?他现在在微山湖养鱼,日子过得挺平淡的。这些年你们俩都没怎么联系吧?有空的话,回去看看他吧。」

听到这个消息,我怔住了。张志远……这个名字仿佛瞬间将我拉回了多年前的那个冬天,那件他给我穿上的棉袄、他和我分享的大饼、他在考场外对我说的「好好读书」……这些记忆一下子涌上心头。我猛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多久没有和他联系了。

挂了电话后,我久久无法平静。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我一直忽视了那些曾经给我温暖的人,而张志远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他对我的帮助,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伸出的那只手,早已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支撑。而我,却让这段友情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渐行渐远。

几天后,我决定带着妻子回微山湖一趟,去找张志远。

我们开了几个小时的车,沿着微山湖边的泥路行驶,那熟悉的乡村景色渐渐出现在我眼前。湖边的鱼塘映着阳光,泛着银色的光芒,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鱼腥味。我忽然有些紧张,不知道这么多年没联系,他是否会埋怨我?

当我们终于找到张志远的鱼塘时,他正穿着一身简单的劳作服,站在水边撒饲料。

他比我记忆中苍老了一些,脸庞晒得黝黑,手上的老茧清晰可见。看到我们,他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了那熟悉的憨厚笑容,快步走了过来。

「成福!你可终于回来了!」他的声音依然爽朗,似乎这些年并没有改变太多。

我心头一热,眼眶有些湿润,不知道该说什么。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仿佛这些年间的时光和距离都在这一瞬间被抹去。张志远笑着拍拍我的肩膀,说道:「走,先回我家,我妈给你们准备了好几条鱼呢。」

看着眼前的他,回忆中的那些点滴像电影片段般重现。我突然明白,真正的友情是不需要言语去维系的。无论时间如何流逝,我们之间的情谊始终在那儿,它沉淀在岁月里,静静等待着某一天被重新拾起。

那天,张志远的家里充满了笑声。吃饭时,他依然像以前一样,乐呵呵地往我碗里夹鱼肉:「你看看,我养的这鱼,味道怎么样?」妻子在一旁看着我们俩的互动,微笑不语。我心里满是感慨,这些年来,我走了多远,经历了多少风雨,但有些情感从未变质。

临走时,我悄悄在他的柜子上留了5万块钱,和当年他给我的棉袄合了一张照。我知道,无论生活把我们带到哪里,那份情谊已经深深烙在了我们的生命中。